论语与修养|人生修养的4项基本功,桩桩都重要

人生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做人是立身之本,修养好自己,使人生富有意义,虽然不一定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一定能增加人生的宽度,活出不同的人生。

要想在世上行得通,首先要练好做人的基本功,修炼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修炼自己呢?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不善而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提出了自己的四大忧虑,他担心人们在修德、讲学、徙义、改过这4个方面做不好,这是做人的基本功,是加强个人修养的必修课。

论语与修养|人生修养的4项基本功,桩桩都重要


01 修德

修德,就是修养品德。何谓修?就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何谓养?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一个人的品德必须经过不断地修正,而后才能养成。

《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人生的起点,是基础,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修身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为治国平天下做好充分的准备。

孔子的学生子路向他请教怎样做才能成为君子 ,孔子告诉他说“修己以敬”,“修书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使周围的人们安乐,使所有百姓都安乐。


论语与修养|人生修养的4项基本功,桩桩都重要


修德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与提升《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无论高低贵贱,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黎民百姓,在道德的自我修养方面要求是一致的。

老子也说:“重积德,则无不克。”一个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厉害,但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前提是积累了深厚的德行。德行要积累,非一日之功终其一生的功课。

02 讲学

讲学,讲,习;学,学问,指的是人生的学问。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实践。学问不只是要经常复习,而是要力行,把学问落实到行为上,学问才有其意义。

论语与修养|人生修养的4项基本功,桩桩都重要


《论语·公冶长》:“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孔子的学生子路学到一点人生的道理就积极去实践,他担心自己已经学到的还没有做好,又要学到新的做人的道理,来不及去实践。

孔子的学生原宪就说:“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学到做人的道理而不去做,这是一个大毛病。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学习而没有任何的改变,不能让他有所提升,学再多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在孔子的教育下,他的学生都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孔子的学问为什么能在后世发扬光大的原因。

论语与修养|人生修养的4项基本功,桩桩都重要

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就是学习要广泛涉猎,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学会周全地思考,能够明辨是非,用学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学问还要天天讲,才能日日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03 徙义

徙义,徙,迁徙这义,在这里引申为追随去做;义,宜也,就是理之所当为者。徙义,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做正确的事。

闻义而徙,就是学到了正确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去,遇到了应该做的事就要去做,不能丝毫的含糊。

论语与修养|人生修养的4项基本功,桩桩都重要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应该去做的事而不去做,是不勇敢的表现。

反过来说,就是不该做的事,坚决不能做,能够做到令行禁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向高僧鸟窠禅师请教佛法要义,鸟窠禅师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白居易听后不以为然地说:“这个道理,三岁的小孩都懂。”他认为这个道理,太浅显了,人人都知道,怎么能与深奥的佛法相提并论呢?鸟窠禅师却说:“三岁小孩懂得,八十岁老翁却未必做到。”

无论是小善还是大义,关键就在于人们愿不愿意去做,即使即使善再小,只要去做,就是就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如果不去做,不但不能进步,还有可能日渐走向堕落。

04 改过

改过,就是改正错误,也就是要改掉不好的地方,人就会一天比一天好,日趋完美。

论语与修养|人生修养的4项基本功,桩桩都重要


孔子强调,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要“不惮改”,要敢于正视错误,并且勇于改正错误;关键是“不贰过”,能够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错就改,错误就会越来越少。

改过的前提是要自我反省,通过反省,能辨别出善与恶、对与错,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采取补救措施,弥补过失;还要进一步采取防范措施,预防以后再犯。

修德、讲学、徙义、改过是“内圣”的基本功,四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又有主次之分。

05 四者的关系

修德、讲学、徙义、改过是人生必修的基本功,四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论语与修养|人生修养的4项基本功,桩桩都重要


修德是根本,其它3项都是围绕修德而展开的,是修德的具体体现,也是修德的过程。这3项做得如何,表现出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而修德又是通过这3项而日益完善,有了不足就要学习,掌握了就要落实到行动上,闻义而就要积极行动,有了不善要及时改正。

讲学是修德的基础。学后才能明理,知道什么事能做该做,什么事不能做不该做,才能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学习后才能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明白自己做的对不对,不对了要及时改正。

徙义、改过是讲学的结果,也是检验讲学的成效如何。如果学习后,还是懵懂无知,无所适从,该做的不去做,做错了不改正,等于白学。

结束语

修德、讲学、徙义、改过,这是每一个人应该修炼的人生基本功,是每天应该做的功课,只有天天修炼,就能天天前进一点点;也是终其一生的要坚持做下去的功课,只有坚持不懈去做下去,才能德修而后成,学讲而后明,徙义而善日益,改不善则过日损。

#翘楚读书会##好书奇遇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学而篇》: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不善而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不去培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义却不能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论语   基本功   修养   安乐   孔子   明辨是非   人生   不修   禅师   品德   美文   功课   学问   道理   错误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