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修养|人生需要打磨才精致

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不断打磨,才能让人生精致,由粗糙变成精致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提升的过程。

有一天,子贡很骄傲地对孔子说,他对待贫富的态度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当自己处于贫困的时候,不会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谄媚讨好,很有骨气;当自己富贵了之后,对人不会飞扬跋扈,恃强凌弱,而是很平易近人。

论语与修养|人生需要打磨才精致

孔子听后说道:“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他首先肯定子贡的说法,但是他又进一步说,子贡不应该只做到这些,他应该做得更好,就是在贫困的时候要不忘乐道,而富贵了之后要守规矩,按规则办事,而不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干出违背社会规范的事情。

子贡从孔子的教诲中领悟到人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他引用《诗经》中的诗来回应老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好比加工象牙,切了还得磋,使其更加光滑;好比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使其更加细腻。

论语与修养|人生需要打磨才精致

常言说,玉不琢,不成器。一件精美的玉器,要经过精心地雕琢,反复地打磨,精益求精,才能成为上乘的艺术品,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和玉器一样要不断地打磨,才能提升自我。

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向老师表明,自己以后会继续打磨,再接再厉,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论语与修养|人生需要打磨才精致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经过生活的不断磨砺,才能实现精神的升华,实现人生境界的飞跃。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看出,他的一生是不断提升的一生。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大的飞跃。

学习可以打磨人生。

“学”,不只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还有悟的意思,学习的过程就是觉悟的过程,学思践悟,让思想得到升华。学习有所悟才是真学真懂真通,否则,就是死读书,读死书。

论语与修养|人生需要打磨才精致

悟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从不懂到懂得,能够举一反三,懂得更多。子贡能从孔子的教诲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悟出了人生是可以不断攀升的,要不断地前行。孔子就赞扬他“告诸往而知来者”,告诉他以往的事,他就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这就是进步。

反省可以打磨人生。

反省是很重要的人生提升途径。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都要从三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省。通过反省,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好的方面,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优点可以发扬光大,不足可以弥补和改正,这样会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论语与修养|人生需要打磨才精致

曾子是以自己的过去为参照,而孔子是以他人为参照。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焉。”看到贤德的人,自己要向他学习,学习的优点,努力向他靠近;看到不好的人,要自我反省,看看他身上的毛病自己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要引起警觉,及时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以为戒,不要犯这样的错误。避免错误,而又学习好的东西,人生也会不断精进。

事上磨练可以打磨人生。

强调要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强调逆境对人生的道德价值。

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平安顺利,最讨厌坎坷。的确,坎坷让人生充满苦难,有人认为遭遇坎坷是人生之大不幸,有人却把它当作磨练意志的良机。

论语与修养|人生需要打磨才精致

孔子提倡乐道安贫,其目的是修身养德的锻炼和考验。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一生经历坎坷,才玉汝于成。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心志受到磨难,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利。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论语与修养|人生需要打磨才精致

一切辉煌的背后都蕴涵着无限的艰辛,要想开创伟大的事业,就要能自觉地接受各种严酷环境的磨练和艰难挫折的考验。这样才可获得卓越的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达到崇高的境界。

一个人只有经过磨炼,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才能忍辱负重,才能负重前行;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不断打磨,人生才会不断提升,才能达到完美。

不断打磨自己吧,让人生在不断打磨中精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玉汝于成   如切如磋   论语   精致   孔子   人生   心志   筋骨   玉器   美文   修养   坎坷   贫困   境界   自我   过程   价值   加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