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人生是有限的,很多人都是人生的过客,匆匆来到这个世界,又匆匆离去,在人世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而有的人虽死犹生,正如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身体虽然死亡而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长寿的人。

“死而不亡者寿”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明智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真正的强者。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坚持不懈奋斗的人是有志气的;言行不离道之规则能够长久,躯体虽死而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长寿的。

老子认为,一个要想“死而不亡”,就要“不失其所”还要做到“自知”、“自胜”、“知足”、“强行”。

01 自知者明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这里,“智”与“明”是有区别的,智是聪明、明智、聪慧,是小智慧;明是明白、高明,是大智慧。

老子强调,了解别人,只能称其为拥有世间庸常的智慧,而了解自己,悟出生命的本来面目,才称得上有大智慧。

《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在现实生活中,不论何时何地,我们总得与人打交道。如果不能知人,认不清眼前的人是一个好人,就会错过一个朋友;如果认不出他是坏人,就要吃亏上当。

行走江湖,首要的是识人,能够看清所要接触的人真面目,知道哪个人可以信任与合作,哪个人是小人不可信。

知人、识人的关键不是看他的表现,而要能看清对方的心。俗话说,“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是善于伪装的,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和好恶掩饰起来,与外在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不一定是内心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认识一个人并不容易。

《吕氏春秋·观表》:“人之心隐匿难见,渊深难测。”人心隐藏起来,很难看得清楚,就像深渊一样,难以猜测。

《庄子·列御寇》引用孔子的话说:“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现实中的人都是戴着面具,让人不容易识别,比日月山川还难让人看清他的本来面目。

《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正是由于识人难,因而有一双识人的慧眼,能够认清一个人,已经很不简单了。

老子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能了解别人,就懂得怎样去对付他人更有效,这只能算做小智慧。而充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这才是大智慧。故而说:“自知者明。”

古希腊的智者也说过类似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有人说,我还能不了解我自己,这不是笑话吗?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忽视自己不足的一面,自视甚高,总觉得怀才不遇,大材小用,不安于平凡的工作岗位。

人也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别人和看自己,往往是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说得好:“自瞽者乐言已之长,自聩者乐言人之短。乐言已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如人。不知已者无所见,不知人者无所闻。无见者谓之瞽,无闻者谓之聩。”

自己视而不见的人,喜欢说自己的优点;听而不闻的人,喜欢说别人的不足。喜欢说自己长处的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喜欢说别人短处的人,不能正确看待别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什么也看不见;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人,就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就是瞎子,什么也听不到的人就是听力残障的人。

《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自知之明的人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不会夜郎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为人处世如庄子所说的那样,“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既不会受到别人的非议就灰心丧气,也不会听到别人吹捧就忘乎所以。

做到自知之明,必须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的坏习惯,要有自我反省的精神,“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以他人作为参照物,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赶上,发现问题加以修正。

02 自胜者强

老子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老子认为,战胜了别人,可能是武力、能力、智力比别人强,仅能算有力量,不算是一个强者,真正的强大是能战胜自己。

老子以人我作对比,来说明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人也是自己。识人可以做到,自知之明虽难也能做到,但要“自胜”实在不容易。

战胜自己就是自己与自己作斗争,包括与自己的错误、私欲作斗争。很多人都会自我放纵,容易原谅自己的错误,犯同样的错误;对私欲不知节制,结果出了大问题。战胜这些,需要强大的内心。

《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孔子的学生子夏去拜见他的同学曾参,曾参看见他就说,前一段你很瘦,现在怎么胖了?子夏说,战胜了就胖了。曾参问他什么缘故。

子夏说,在家里读书时,觉得人应该行仁义,可是到了外面见到富贵的人,觉得富贵很好,二者在心里不断斗争,谁也说不服谁,很焦虑,就瘦了。如今,仁义战胜了富贵,内心安定,当然就胖了。

这个故事记载在《韩非子·喻老》,韩非子感叹说:“是以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谓之强。”立志比较难,难不在于能不能战胜别人,而在于自己能不能战胜自己。

自胜是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超越自我,每向前前进一小步就是自我克制的结果。只有做到对自己的真正把握,才能彻底排除自己的私心杂念。

《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一个人要战胜自己,就要节欲、克己、自律,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万物皆容,他自然是强大的。

03 自足者富

人心是不知满足的,富有也就没有限度。而老子却说:“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富有。

老子所说的“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的人可能觉得拥有百万千万资产都不觉得富足,而有的人生活简朴,甚至简陋,并不觉得不足。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从饮食到居住,条件特别恶劣,一般人都觉得这太简陋了,忍受不了,但颜回“不改其乐”,不以此为陋,过得照样很惬意。

《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这里的“富”,不只是指物质财富得多么丰富,而是精神上的富有。真正的“富”不是你拥有私家豪宅、宝马香车、万贯家产,而是精神上的富足。

另外,对于已经拥有的,要珍惜,懂得知足。懂得知足,就不会觉得自己物质的短缺,同时,内心也是满足的。

以这样的心态对待生活,即使自己的物质生活与别人还有一定的距离,并不会因此而烦恼。如果心理上不知足,拥有再多的财富,还是觉得不够。

现代社会人们的焦虑,就是因为人们不知足,总与别人攀比,一看别人比自己好,就痛苦、焦躁。这背后其实就是人的欲望在作怪。

《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欲望很强的人欲壑难填,永远不会知足,就像得了饥饿症,没有吃饱的那一天。所以说,“知足者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

04 强行者有志

老子说:“强行者有志。”

强,坚强,不是自恃武力高强而妄自逞强的意思,而是指坚持不懈;行,努力去做。这句话的意思是坚强不懈地去实践的人是有志气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按照道去做,就属于“强行者”。

曾国潘说:“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战胜自我叫做强,所说的强就是强行克制,强行宽容,强行做好事,都是战胜自己的意思。如果不习惯早起,就强迫自己在天不亮的时候就起床;不习惯庄重恭敬,就强迫自己端坐立正;不习惯辛劳艰苦,就强迫自己和士兵们一起同甘同苦,强迫自己始终勤劳,这就是强。不能做到持之以恒而强行要求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毅。

《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真正的有志,不是只确立目标而没有行动,而是以目标为导向,向着既定目标矢志不移地努力,绝不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有志”。

05 不失其所者久

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所,不是指处所,而是指人行动的依据,立身的根本。

做人要有所凭依,也就是做人要有一定的原则,依据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始终不离开自己立身的根基,才能使外物没有侵夺之机。

做人要有所坚守,只有自守,才能不失其所,才能自知知人,自胜胜人,自强强人。只有立足于根本,才会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亡,消亡,指精神有不消失;寿,是指长寿。一个人死了,但他没有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亡,他还活在人们的心中,被后人怀念千秋万世,就是长寿。

《道德经》与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做到5 点,“死而不亡”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只有短短的几十个春秋,这种被动的局面不是我们能够掌控得了的,不管愿不愿意,必须接受。一个人如何做才能流芳百代,不枉来世上一遭?

《左传》提出的“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对老子“死而不亡者寿”的一种诠释。

人要不朽,就要活出生命的意义,就要有所作为,对社会有奉献,立德、立功、立言,为自己赢得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配得上一个“寿”字。

结束语

“死而不亡者寿”既是道德修养,更是人生境界。人的实际寿命是极其短暂的,正是如此,要活得有意义,活着对社会有奉献,就会精神长存,“死而不亡”,这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寿”之人。

一个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才能立足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克制自己,矢志力行,充分展现他的精神生命与思想生命,获得自得自在的人生,从而实现其“死而不亡者寿”的人生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韩非子   道德经   山川   孔子   富贵   长寿   人生   人心   知人   知者   自知之明   美文   行者   知足   老子   自我   精神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