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案件的警示,几千年前老子就说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郑爽今天又被刷屏了,此前百般抵赖没有天价片酬,没有偷税漏税,如今已经板上钉钉的事了。

日前,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已查明,郑爽自2019年至2020年未依法申报个人收入1.91亿元,偷税4526.96万元,其他少缴税款2652.07万元,依法作出对郑爽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的处理处罚决定。

在铁的事实面前,一直喊冤的郑爽表示不起诉不复议,在规定期限内缴清全部税款和滞纳金。

郑爽今后的演艺之路是凉凉了,但是,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郑爽高价片酬,收入超出常人十万甚至百万倍,她为什么还要偷税漏税?说到底就是贪心不足,不知适可而止。

郑爽案件的警示,几千年前老子就说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郑爽说她无知,她也是真无知,老子几千年前的人生智慧,教育人不要贪婪,要知足,这些简单朴素的做人道理,不知道警醒了多少人,而她却一无所知。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持,持有、抓住的意思,把某个东西抓在手里,不丢掉。

一个“持”字,反映了人的几种心态:

第一,紧紧地抓在手里不放,因为有欲望存在。人都是想把一切东西抓在自己的手里,抓在自己手里就是自己占有了,才觉得是自己的。

第二,抓在手里的东西放不下,因为不舍得。就像郑爽获得了天价片酬,从中拿出来一部分缴税,从追缴税款的数目看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让她缴出来,就像割肉一样心疼,于是就通过虚假申报偷逃税款,宁愿违法也要紧紧地抓在自己手里。

郑爽案件的警示,几千年前老子就说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盈,就是满溢、过度的意思。想要的越来越多,叫“盈”。

很多人的人生都喜欢用加法,觉得越多越好,“满溢”被看作人生成功的标志,是生命的能量发挥到极致的表现。

老子则不然,他认为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达到了满溢,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是物极必反的转折点。

如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往里注水,水就会流出来。

已经到达了极限,再多也是多余,可是,人为什么不能停下来呢?就是因为欲望太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填不满。

郑爽2019年拍摄了电视剧《倩女幽魂》,她最开始对片方1.5亿的报价不满意,希望可以拿到1.8亿,最后片酬谈到了1.6亿,按照开工77天的时间计算,郑爽平均每天可以拿到约208万!她拍一部戏,相当于工资水平较高的北京人不吃不喝工作1191年。为了把天价片酬全部变成个人的财产,签“阴阳合同”。

如果不是与张恒闹翻被爆出,遭到追查,她还觉得自己所得是理所当然,否则不会一直喊冤,明明是应该上缴的款项,不承认错误,还在网上大叫各部门向她伸手要钱,好像她是袁大头。

郑爽案件的警示,几千年前老子就说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满溢就是因为不知足,不知足必然引来灾祸。

所以,老子说“不如其已”。已,停止的意思。累积到了满溢,不如及时停止。

《荀子·宥(yòu)坐》记录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在鲁桓公的庙中见到一个倾斜的器具,他问守庙人:是什么器具?守庙人回答说,是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人们的器具(后引申为座右铭)。

没有水时,欹器是倾斜的,孔子叫学生往里灌水,水到一半时欹器是正的,当水注满的时候欹器会倾覆,把里边的水全部倒出来,再呈倾斜状态。孔子感慨地说,哪里会有装满了而不会倾覆的呢!

欹器里的水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保持正直,太满了就会倒出来,并且一滴不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可自满,自满了,总有一天会跌倒。

郑爽案件的警示,几千年前老子就说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1845年,曾国藩为自己的书斋命名“求阙斋”,阙”,就是“空缺”之意,也就是不追求过分圆满。他认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阙者。”“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为防盈戒满,故以“求阙”名其斋。

他在家书中写道:“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意思是为朝廷做事要尽量做到万无一失,此外不求事事完美。

曾国藩认为,所有的好处,不可一人独占,“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只有小人才时时要求十全十美,如果十全十美了,凶险也会随之而来。因而,最好是求缺,不要什么好处都要占。

古往今来,多少追名逐利之人好盈而忘阙,结果乐极生悲!曾国藩“求阙”就是吸取这种教训,不自我膨胀,不骄纵放肆,保持一份警醒,行有所止。正是为人不求盈,他成了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求阙不求盈,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做人做事留有余地。

郑爽案件的警示,几千年前老子就说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道德经》第45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真正充盈的东西,看似虚空,这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无穷。

老子谆谆告诫人不可“盈”,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要懂得知足,做事要有度,要适可而止。

一个人手里端着一个盛满水的杯子,走路再小心,也会洒出来,而且端在手上,手占住了,就会什么事也干不成。

拿得起,还要能放得下,并且还要知道该拿的时候拿起来,该放的时候要放下去。

如果什么都紧紧抓在手里,手里就放不下更多的东西,只有把手里的东西放下一部分,才能放进来新的东西。

做人懂得物极必反,就会做人有分寸,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度,当止则止。超过限度,就会万劫不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荀子   道德经   日中则昃   老子   孔子   滞纳金   物极必反   片酬   税款   适可而止   美文   器具   案件   手里   年前   欲望   东西   人生   郑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