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人生|有求名之心,便会为功名而争斗

古往今来,崇尚贤才是天经地义的事,“选贤举能”,就是把贤能的人选拔出来,受到重用,给他们一定的地位,让他们享有声誉。

古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任,有了这3种情况,这个国家就很危险了。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让民众信服?孔子就说,重用正直的人,置于不正直的人之上,民众最会信服;相反,重用不正直的人,把他们置于正直人之上,民众就不会信服。

老子与人生|有求名之心,便会为功名而争斗

这都说明了任用贤人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但是,老子却不这样认为,他唱反调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他认为,不要过分重视贤才异能的人,如果过分崇尚贤才,就会使民众为功名而纷争。

名与利是相连的,重用贤人,意味着给他们权力,享受良好的待遇,使他们既出了名,又获得了利益,是名利双收。

如果用现代的看法,这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付出与就应该有回报。贤人是有才能的人,是高智商的人,高付出就应该有高报酬,这是理所当然的。

老子却反对重用人才,是不是反智?老子之所以这样说,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老子与人生|有求名之心,便会为功名而争斗

尚贤是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潮,诸侯争霸离不开人才,人才是最强的竞争力,有时候胜过千军万马。为了争霸天下,诸侯不惜代价,网络人才,起用贤士,作为称霸的资本,任用有才能的人成就霸业,已经成为当时的趋势。

而那些有才能的人,趁机推销自己,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书面也无不与此有关。

对于有道德的人来说,也就是有德有才的人,能够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权利和待遇,不会走歪路,而对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也就是有才无德的人,很难把控好自己,会做出有损民众的事情来。

那时的所谓贤者,指的是有才能、有本领的人,而不全是德才兼备的人。

老子与人生|有求名之心,便会为功名而争斗

春秋战国时期,游说成风,这其中不乏追名逐利之徒。一些平民不甘心卑下的地位,游走四方,四处游说,希望得到诸侯的赏识,从而谋得一官半职。

卫国人商鞅看见秦孝公的求贤令,“与之分土”四个大字让他激动不已。作为一介布衣,封土列君不正是梦寐以求的梦想吗?于是,商鞅西入秦国,先后3次拜见秦孝公。

第一次,商鞅大谈特谈“允执厥中”的帝道,讲解尧舜禹汤的无为,秦孝公听得连打哈欠。第二次,他侃侃而谈“仁义礼智信”的王道,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君主讲得天花乱坠,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

老子与人生|有求名之心,便会为功名而争斗

商鞅一看秦孝公对帝道、王道不感兴趣,已经揣摸到了秦孝公要的究竟是什么。于是,第三次他改变了策略,就大谈霸道,看到秦孝公眼睛一亮,知道说到了秦孝公的心坎上,就更加兴奋,彻夜长谈,商鞅也很快被委以重任。

春秋无义战,那些有才能的人帮着诸侯国干什么呢?兼并诸侯国,争霸天下。这些就不应该是贤人应该干的事,但是为了名利,却做起了有悖于道义的事来。

这些所谓的贤人在各诸侯国之间穿梭,求得诸侯的任用,急于建功立业,以显摆自己的能耐,于是就不断地挑起事端。

苏秦来个合纵,挎六国相印,想把六国联合起来对抗强秦;他的同学张仪就跑到秦国来个联横,要个个击破。

老子与人生|有求名之心,便会为功名而争斗

两个人协助各自服务的诸侯国争霸,双方斗来斗去,不听就打,把对方打服了为止。争霸的结果,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痛苦不堪。

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就开始兼并,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战事不断,这背后都有贤人在推波助澜。

尚贤本来是好事,却变成了坏事。因此,老子说,不要太重视那些有才能而没有道德的人,有才无德,只会造成社会的混乱。

自古以来,名与利是相连而生的。有了一定的声名,因名位而拥有相当的职位,还会享有与名位对称的利益,随之而来无形利益就会不断增加。

老子与人生|有求名之心,便会为功名而争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为古往今来越来越多的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名声看起来是虚的,其背后的利益却是实在的,在诱人的利益面前,谁又愿意放弃竞争?竞名逐利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在一个崇尚贤能的社会,贤人会得到重用,这意味着名与利的获得。“尚贤”的负作用,就是容易激起人们的贪婪竞争之心,追名逐利。

人们都想成为佼佼者,无不想在所从事的领域里独占鳌头,因而有些人为了名列前茅,不惜以不正当的手段来打压对方,甚至致对手于死地。

名也可以杀人,历史上有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他辅佐齐景公的时候,国内有3个很厉害的壮士,但都居功自傲,不好管理。晏子觉得他们将来会是祸患,就想杀掉他们。

老子与人生|有求名之心,便会为功名而争斗

有一天,晏子拿了2个桃子,请3人中功劳大的2个人吃。3个人都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其中2个人抓住桃子就吃了。没有吃到桃子的那个人十分不服气。

于是,3人一起表功,结果是没有吃到桃子的人功劳最大,吃了桃子的2个人羞愧难当,拔剑自刎了。第三个人觉得不该为个桃子送了2个壮士的性命,也拔剑自刎了。

3个人比功劳,实际上是比名声,如果3 人都不推崇功名,就不会引起纷争,也就不会去争那2个桃子,也不会死。

荣誉就像财富一样,容易激起人们强烈的占有欲,博得别人对自己才能的赞叹和仰慕,也容易激起人们强烈的冲动。

争逐名声,会造成人心的败坏,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所以,老子才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子与人生|有求名之心,便会为功名而争斗

特别当今社会,出名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一旦成各种明星,代言广告就会纷至沓来,不菲的广告费也会滚滚而来;专家一出名,全国各地飞,忙着讲学,可以得到不菲的讲学费;写书法的,一旦作品得奖,身价马上不一样了,润笔费上涨,像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如民国女作家张爱玲所说的“出名在趁早”,许多人采用各种办法出名,甚至不择手段,竞争对手之间争得你死我活,互相倾轧。

有能力,是立足社会的资本,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不能否定。但是,要正确对待能力带来的名与利,要有淡然的心态看待。

如果功名太强,为了求取功名,做人没有下限,把能力用在走歪门邪道上,这能力不再是助人前进的利器,而成为害人害己的利器,是万万要不得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求名   功名   秦国   老子   孔子   名位   追名逐利   贤人   桃子   诸侯   争斗   功劳   正直   美文   民众   春秋   利益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