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新作《老子通释》:当代人轻松读懂《道德经》的敲门砖

工作中,人们需要孔子那种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生活中人们更喜欢老庄率性自然,让忙碌的心得到片刻的歇息。如果让人们选择,很多人会选择道家,道家的清静更适合人们闲适的生活。

林语堂在《老子的智慧》一书中说:“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所以托慰创伤了中国人之灵魂者。”

道家鼻祖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的开山之作,是道家之源。我们要了解道家的生活智慧,首先要读《道德经》。《道德经》是西汉成帝时才这么叫,之前叫《老子》。

余秋雨新作《老子通释》:当代人轻松读懂《道德经》的敲门砖

《道德经》字数5000多字,相当于现代的一篇小论文。虽然不长,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里面的字差不多都认识,但是这些字合一起,组成的句子和段落,却不知道什么意思。

《道德经》看似简短,字字句句深奥,具有很强的思辨成分,读起来晦涩,理解起来很费劲,不像孔子的《论语》那么简单明了。

要想尽快读懂《道德经》,最好的捷径是就是读一些解说本。

从战国时期,就有人开始注解《道德经》了,最早的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河上公的《老子章句》和王弼的《道德真经注》已成为《道德经》通行本,王安石、司马光、苏辙等许多文学大家进行注解,还有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和清世祖4位皇帝作注,现代的有钱穆、陈鼓应、任继愈等大家解读、译注。

余秋雨新作《老子通释》:当代人轻松读懂《道德经》的敲门砖

可以说,对《道德经》注解的文字浩如星海,远远超过了《道德经》字数的千倍万倍。但要从中选取一本,并不容易。

古代的注解虽然贴近原文精神,但是,用方言文解说文言文,读起来难度更大;选现代大家的注解文本,他们的作品基本都遵循着学术著作的写作习惯,专业性太强,普通人阅读起来也比较吃力。

所以,选择合适的注解本,就成为当代人读懂《道德经》的关键。而余秋雨老师的新作《老子通释》,力图“洗去迂腐缠绕的研究风习,使广大读者都能爽利接受”。

余秋雨新作《老子通释》:当代人轻松读懂《道德经》的敲门砖

余秋雨老师认为,《道德经》“是一篇篇优美的哲理散文诗”,无论讲解还是翻译,都应该尽量呼应原文的文学魅力,让读者从感性层面领悟老子。

《老子通释》就体现了这一精神,融合讲解、翻译、注释于一体,每一章的讲解都以一篇连贯的散文予以呈现,摒弃了佶屈聱牙的纯学术注释,“在枯燥的学理和考订之间保持畅达的灵性,让当代读者感到亲切”,读起来轻松愉快。

对于普通的人来说,不是搞学术研究,用不着深挖细究。读书,就是读书,从中读出感悟来,读出快乐来。

余秋雨新作《老子通释》:当代人轻松读懂《道德经》的敲门砖

本人最近正在读《道德经》,有个研究型的朋友就建议,要看春秋战国史,了解《道德经》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个可以接受;他还建议,读西方的哲学,还要读心理学,等等。

一听就头大,等把那些书读了弄明白,再读《道德经》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了。又不是搞学术研究,就是普通的读书,用不着那么复杂,中国人读中国人的书,虽然是古文,慢慢读,还是能了解其中的大义。

大道至简,太复杂了难以让人接近,更不用说接受了。道不远人,远人非道也。

老子就很简单,他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道”,不用说,大家其实心里都明白,一解释,反而说不清楚,让人更不明白了。所以,他就不解释什么是“道”,“定义巨障”就这样被幽默跳过。

余秋雨新作《老子通释》:当代人轻松读懂《道德经》的敲门砖

余秋雨老师就抓住了这一点,他说:

“在老子看来,不仅文章的开头说不明白,而且直到文章的结尾也说不明白。不仅自己说不明白,而且别人也说不明白。不仅现在说不明白,而且永远也说不明白。”

“老子呈现的,是一种伟大的不可知。他甚至认为,只有不可知、不可道、不可名,才能通向真正的伟大,才能靠近他心中的道。”

所以,我们读《道德经》不要一上来就想一下子弄明白什么是“道”,也不要学专家学者那样非要把“道”这个概念解释清楚了再往下读,而是不管懂与不懂,先往后读,去慢慢体悟什么是“道”,而不是先解决名词解释的问题。把问题彻底搞清楚,就读不下去。

这样说,是不是《老子通释》没有“技术含量”?完全不是。《老子通释》中,余秋雨除了注重传递原著的文学魅力外,也力求保持学术上的高度严谨。

余秋雨新作《老子通释》:当代人轻松读懂《道德经》的敲门砖

余秋雨老师在前言中说,“通释”的“通”,包含6层含义:通述《道德经》81章的全部内容,通析每章每节的内在逻辑,通观两千多年之间的思维异同,通感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文学韵味,通论历代研究者的共识和分歧,通考各种版本的阙误和修正。

读了《老子通释》,就会明白,“通释”之“通”也可以理解为“通俗”“通达”,余秋雨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散文化语言把老子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只要你读过《老子通释》,就会明白,这是一本为当代人量身定制的轻松读懂《道德经》的通俗读本。

余秋雨老师说:《老子》今译这个事,我准备了足足30年,不管是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还是在国外考察上对外国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都感受到老子的重要性,而且这是起点也是终点。

《老子通释》这本书,就是余秋雨老师历经30载风雨岁月后,从生活出发,通篇有简单明了的文字来诠释,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读懂传统经典《道德经》。

余秋雨新作《老子通释》:当代人轻松读懂《道德经》的敲门砖

《道德经》在中国被称为“万经之王”,与《易经》、《论语》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源流;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中国典籍,发行量仅次于《圣经》,排名第二。

《道德经》也是人生宝典,当人们受到挫折的时候,可以用它来疗养心灵的创伤,陪着无数的人走出了困住自己的瓶颈。

著名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遭遇中年危机,当时最困惑他的是要不要撒手很多东西,读了《道德经》让他如释重负。他说:“二话不说,我把三个制片人全辞了,从此坚决不做领导。我觉得如果没有《道德经》,我不会如此坚决。”

余秋雨新作《老子通释》:当代人轻松读懂《道德经》的敲门砖

白岩松从中汲取到了做人做事的智慧,从而走出了人生的困惑。他称《道德经》是他的“生命之书”,他从中学到了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道德经》何不是“生命之书”?

当你处在事业上升期,不妨读读《道德经》,让你的心灵得到休憩;当你遇到挫折时,不妨读读《道德经》,让心灵得到安慰,走出心灵的困境。

想要无障碍读懂《道德经》,不妨先读读余秋雨老师的《老子通释》。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道德经   当代人   秋雨   老子   论语   孔子   敲门砖   道家   注解   美文   中国   通俗   新作   原文   中国人   心灵   轻松   老师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