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无趣的人

前段时间,媳妇迷上了看一档叫《青春环游记》的电视节目,我跟着偷瞄了一眼,节目里五六个嘉宾到处旅游,吵吵闹闹的,感觉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娱乐节目。虽然有些节目环节我也会跟着笑,但我仍然觉得这个节目无趣、无聊、无营养,不值得去看,浪费时间。


在这样的一种心理前提下,我用一种不屑、排斥的眼光看待媳妇看这样的节目。除了这种心理,还有另一种更强烈的心理预设在,“下班就捧着手机,一通傻笑,这样岂不是给闺女树立了坏的榜样?不是说好的控制手机的使用、减少手机对闺女的吸引吗?为什么不能多翻翻书?”


果不其然,闺女很喜欢《青春环游记》这个节目,也很喜欢媳妇前段时间扒拉的《我是唱作人》。于是我在“无趣、无聊、无营养、无用”和“以身作则、良性引导”的双重心理作用下,只要看到媳妇沉浸在扒拉手机的傻乐中,我就会有种莫名的不满和怒火,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曾一度紧张,有数次因为这个爆发激烈的争执。


我也曾问自己,“这是怎么了?哪里出了问题?”直到这次听到老师讲解网瘾的成瘾原因时,猛然点醒了我,似乎就在那一刻,我顿悟了。

我是一个无趣的人


自我心像的形成。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建构关于自己的形象,我们把这个叫自我心像。自我心像,简单讲,就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每个孩子都会慢慢形成自我心像,在他自己的主观意识当中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干嘛等等。


关于我是什么样的人的概念,孩子从三四岁开始,一点一点在头脑中建构自己的自我心像,在建构的过程当中,他会借助社会当中的一些人物、一些角色的概念,把这些整合到自己的内涵当中来,更加清晰地形成我的概念。


是啊,这不正回答了“我是谁”这一哲学命题了么。自我心像的形成,需要借助我们丰富的生活体验,看似“无趣、无聊、无营养、无用”的东西,恰恰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进入孩子的身体,形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空虚的,没有被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伟大填满,必将会被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网络世界中的人物填满,进而发展出遭家长痛恨的所谓的网瘾。


节目里喊的口号“春游家族、啥也不图”,没错,如果只是一味地从图什么的角度看待世界,那我们会失去很多精彩的东西。节目成员郎朗,那是闺女的偶像,宝藏男孩周深,闺女迷恋他那清澈空灵的歌声,如果说这些都是成功的典范的话,节目中郎朗自曝没有童年,周深也曾因没有变声遭到同学的排斥,那这些又算是什么呢?


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当中,那些偶像、明星、影星、英雄人物、那些伟大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等,都会构成孩子自我心像重要的组成部分,作用是巨大的。改变自我心像很困难,形成自我心像相对容易一些。如果形成的自我心像比较良好,将来就不需要改变了。无论是改变还是形成,都意味着我们要从这些孩子喜欢的事情入手,一点一点建构孩子内心的自我心像。


只用世俗的有用角度看待这类节目,凸显了我的无趣。把对电子产品成瘾的担心,简化为不在孩子面前扒拉手机,并且把两种想法捆绑在了一起,细想这种做法只是在隔离,有点过于简单甚至粗暴,没有从自我心像建构角度考虑处理问题。我现在正敞开怀抱,真正开始欣赏之前被我打入冷宫的“无用”电视节目,不藏着掖着真心的拥抱,也许会让我变得有趣起来。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就关注、点赞、转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无趣   都会   闺女   美文   媳妇   电视节目   世俗   角度   无聊   营养   概念   节目   人物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