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大家好,这里是一度生活,我是一度。

问大家一个问题:去别人家做客,怎么能看出一个家庭的酒文化呢?

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一度告诉你们一个好方法:去他家喝酒。看看他拿的是藏酒还是现酒。藏酒说明这家主任有一定的底蕴文化。现酒就只能说明他还没到此境界。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国人自古就爱喝酒,酒文化也是很早就盛行。聚会时无酒不欢,遇到高兴事更要举杯欢庆。诗人们也爱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苏轼更是要向青天问酒;白居易也说,“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就连“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杜甫,遇到喜事也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酒不仅冠古通今,而且酒文化已经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能藏酒的人说明他知晓酒文化,懂酒。懂酒的人,经得起品味。正如锻炼身体一样,起初从外表看不出任何端倪,可是随着时间流逝、自身不懈努力,最终会收获一个更美好的自己,喝酒也是如此,从品酒到品味人生,时光的积淀中,蕴含了无数的哲理。

作为内蒙人,喝酒的地皮儿,家里藏酒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那么存酒就是一门学问了。

如何存酒有窍门 ,一度今天送给大家两个窍门;

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如何存酒有窍门

窍门一、 卧放或倒放瓶装酒。把酒瓶卧放或倒放,可以使瓶盖长期处于湿润状态。湿润状态有效阻止空气侵入,从而使酒的保质期大大延长。

窍门2、不宜用塑料桶存酒。如果用塑料桶长期装酒,塑料中的物质就会溶解入酒里。塑料桶有一定的透气性,存酒时间一长,酒香就会挥散,使酒的味道不纯,质量变差。需注意的是,有些来源复杂的、质量差的塑料桶更是不能用来存酒的,因为桶上面难免浮着残留物、难以保证干净,甚至会附着有毒物质。

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额外赠送;

蒙古人视酒为饮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提倡随意使用,随意喝几口,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蒙古人对饮酒、敬酒、泼酒、请歌的年龄都制定了具体而固定的标准和明确的礼仪禁忌,创造了独特的蒙古酒文化。

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一、喝酒的岁数

指的是你能在餐桌上喝酒的年龄。当一个人37岁,过了三个本命(在一些地方,他25岁,过了两个本命),他被认为是“成年汉子,体力健全的人,进入大人行列”。他被认为是“有资格当官,做婚宴的头儿,可享受秀斯,品尝美酒之头份”。他可以得到美酒的奖赏,从那时起,他就可以端上口渴的酒。37岁以前,醉酒的人是那些不懂规矩、被人憎恨、被社会抛弃的人。

二、敬酒礼节

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敬酒是蒙古人将提升耐日宴会、招待仪式的气氛、巩固人际交往时常用的恭敬礼节。敬酒的礼节从敬策格(酸马奶)开始的。蒙古族《八大名贵食品》中的《白玉浆》指的就是策格。所以,把它作为王公贵族的招待品,遥远的长征、山水、苏力特的祭祀,封官晋衔、葛根活佛转世,授予佛教职称的重大仪式以及宴会耐日,平时招待客人时都摆到主要位置上品用和谈论。蒙古人对举办耐日那达慕有着几百年的丰富经验和传统礼节。一般情况下,耐日什么时候结束,唱什么歌曲,说什么祝词,用多少策格都有详细的策划,耐日临近结束的时候,用耐日结束歌来提醒大家耐日快要结束。

三、三轮式敬酒的礼节

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敬酒者把酒瓶盖打开后,在酒杯里滴一点酒,用右手按太阳转方向转着向陶脑(汉意为蒙古包顶中央的圆形天窗)敬酒。这时,屋里在座的全体人员放松地握住右手原地转向陶脑的同时,用大拇指尖触到额头处以示行礼。这个举动叫“向酒酹叩首”。之后,杯里第二次滴一点酒向向火灶敬献。第三次则斟满酒杯向客人的最年长开始敬酒了。接受 酒杯的人,把酒杯用双手恭敬的接过来以后,转移到左手用右手做“向酒酹叩首”礼,再把酒杯转移到右手并品尝后还回去。敬酒者把酒斟满后,再敬下一位客人, 以此按太阳转次序向每位客人敬酒品尝。这叫“轮流敬酒”。按此次序轮流到第三轮次的时候,客人必须把酒干杯了。这个礼节就叫“三轮式敬酒”礼节。三轮式敬酒的礼节是卫拉特蒙古人古有传统的敬酒礼节。

四、两次式敬酒的礼节

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四部卫拉特和硕特部落的后裔现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右旗蒙古人的敬酒习俗。阿拉善蒙古人把敬酒称“阿日哈、扎撒呼”(扎撒呼、蒙语、汉意为敬)。敬酒者打开 瓶盖后,直接斟满酒杯向客人敬酒。接受敬酒的人把酒杯接过来之后,稍沾一下嘴以示品尝便可还回酒杯。敬酒者再斟酒又向此人敬第二杯的同时,道一声:“扎, 他照格乐住·海日拉!”(蒙语,汉意为“请您喝下!”)并行敬酒礼。接酒者把第二次敬的酒按礼节必须干杯。按此礼仪向在座的客人按年岁大小次序敬酒的礼节 就叫两次式敬酒礼节。两次式敬酒象征着所有人都用双耳听见好消息,用双眼看到美好的东西,用双手创造家业和事业,两人见面才能成为结缘的深刻道理。

五、献斯日吉莫的礼节

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斯日吉莫(蒙语,汉意为酹酒、乳、茶)。献斯日吉莫的礼节,是指要喝的酒里面,沾三次右手的无名指向上敬弹的习俗。弹献三次的内容有三,即一是“愿蓝天太 平”,二是“愿大地太平”,三是“愿人间太平”。蒙古人正因为把酒当成饮食之最,所以,用它来表达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六、酒的禁忌礼节

蒙古人重视酒作为一种饮食。他们有喝酒的固定礼节。禁忌礼仪有很多方面。不要随意喝太多。蒙古人提倡深刻的理解:“当你40岁的时候,你可以品尝它;当你50出头的时候,你可以喝一点;当你60岁的时候,你可以取笑它,“过量饮酒等于痛苦。酒过三杯在那达慕上是禁忌。喝了阿里哈和达里苏(达日苏、 蒙语、汉意为黄酒)之后,忌讳说它“苦”和“烈”,因为蒙古人把酒当作饮食的精华。不能说它是苦的和烈性的。在蒙古人眼里,酒是香甜的。忌讳站着喝酒。忌讳沉醉于酒,成为酒鬼,伤身,错事,重蹈覆辙。禁止在父母和长辈面前喝酒和吸烟。如果你真的有社交活动,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你可以礼貌地喝一点。敬酒时,忌讳把酒倒在客人的手上。你必须把酒杯带给客人。倒酒后,你可以双手奉上,否则就是贬低客人(对方)。

内蒙古出生的我,平时是如何存酒的呢?

蒙古文化习俗引自蒙古文化周刊

学会了,赶快去试一下吧。

我是一度,专注于生活里的小科学。喜欢就点点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蒙语   倒放   蒙古   蒙古人   内蒙古   瓶盖   次序   礼节   忌讳   酒杯   窍门   禁忌   右手   平时   客人   饮食   酒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