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营养」宝妈涨奶、追奶、回奶问题解决攻略

【关键词】:基因、营养基因、精准营养、营养代谢、营养支持

先认识下乳房构造


「母婴营养」宝妈涨奶、追奶、回奶问题解决攻略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其内部结构犹如一颗倒着生长的小树

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个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

多个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再进一步汇集成一根整个腺叶的乳腺导管,又名输乳管

输乳管共15-20个,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汇集于乳晕,开口于乳头,称之为输乳孔。

输乳管在乳头处较为狭窄约为0.4~0.7mm,继之膨大为壶腹,称为输乳管窦,有储存乳汁的作用


泌乳机制


「母婴营养」宝妈涨奶、追奶、回奶问题解决攻略


泌乳过程:乳腺细胞产生乳汁→贮存于腺泡→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流入输乳管→流入乳头输乳管→乳头射出。

乳腺分泌乳汁主要受两种激素的影响:泌乳素是泌乳基础负责乳腺细胞分泌乳汁;催产素负责将乳汁压缩通过乳腺管、乳窦、从乳头喷射出。

随着胎儿娩出,垂体泌乳素水平上升,初乳产生。

以后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上依赖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当新生儿在生出后30分钟内吸吮乳头时,由乳头传来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经纤维抵达下丘脑,使垂体前叶的泌乳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

同时,吸吮动作能反射性引起神经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缩宫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增加乳腺管内压喷出乳汁。

吸吮喷乳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不断排空乳房,也是乳汁分泌的一个重要条件。

涨奶原因及解决策略

产后一周是来奶、涨奶、疏通乳腺的关键阶段。一般产后3-5天开始涨奶,这时乳房肿胀发硬,这时候关键是疏通乳腺,奶量才会真正上来。

涨奶原因及后果

涨奶主要是因为乳房内乳汁及结缔组织中增加的血量及水分所引起的。

孕妇从孕末期就开始有初乳,当胎盘娩出后,泌乳素增加,刺激产生乳汁,乳腺管及周围组织膨胀,在产后第3-4天达到最高点

如果产妇在宝宝出生后未能及早哺乳,或哺乳的间隔时间太长,或乳汁分泌过多,均可使乳汁无法被完全移出,乳腺管内乳汁淤积,让乳房变得肿胀且疼痛

此时乳房变硬,乳头不易含接,产妇会因怕痛而减少喂奶次数,进而造成乳汁停流,加重涨奶。


「母婴营养」宝妈涨奶、追奶、回奶问题解决攻略


涨奶的预防

解决产后乳房胀痛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乳汁及时排出。

让孩子尽早吸吮,在出生半小时内开始哺喂母乳,这样乳汁分泌量会比较多。

注意哺喂次数,约2-3小时哺喂1次,以移出乳汁,保证乳腺管通畅,预防涨奶。如果乳汁分泌过多,孩子吃不了,应用吸奶器把多余的乳汁吸空,这样既能预防产妇乳房的胀痛,又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涨奶,如何应对

1、让宝宝尽早开奶(第一次吸奶):在宝宝出生后半小时内就开始吸吮母乳,有利于疏通乳腺管。

2、吸奶器:如果宝宝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吸吮来帮助产妇,需要吸奶器帮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吸奶器压力和速度。

3、冷敷和热敷:在挤出部分乳汁后,用软毛巾蘸冷水敷于乳房上,或冷水袋冷敷,可减轻乳房充血、缓解胀痛;在哺乳前,可用湿热毛巾热敷乳房几分钟,随后配合轻柔的按摩和拍打动作,使乳房和乳晕软化、减轻涨奶感。

4、选择宽大的内衣:对于肿胀、下垂的乳房可以使用柔软的棉布制成的宽大内衣来支托,有助于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助于保持乳腺管的通畅,减少乳汁淤积,减轻乳房胀痛。

5、人工按摩(可请专业的通乳师)

a、洗净双手,先用温度40℃-45℃的热毛巾热敷整个乳房5分钟,用单手或双手托起乳房,将单拇指或双拇指置于腺体的边缘处,由上向乳头方向经过乳汁淤积区(肿块处),依靠拇指和掌指的合力向乳头方向滑行(动),如此形成向心性按压式按摩。在滑经淤积肿块部位时,其合力要增大。拇指用力视乳头溢乳、乳栓、乳垢的排泄情况而定。

b、然后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拇指和食指相对,重复快速挤压,方向为向后指向乳房中央。反复操作,每次30-60分钟,1次-2次/天。均匀用力,轻轻地从乳房四周向乳头的方向按摩、挤压,这样做能帮助疏通乳腺管,促使皮肤水肿减轻、消失。在按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乳房的某一部位胀痛特别明显,可在该处稍微用力挤压,排出淤积的乳汁,以防此处乳腺管堵塞,导致乳腺炎。

6、常用的民间小验方:用包心菜外敷乳房:将包心菜一颗,洗净,完整剥离每片菜叶后,沿腋下、胸大肌,将整个乳房用菜叶全部覆盖,再用内衣略略加压,使包心菜菜叶与肌肤充分接触,持续24小时候取下,可以有效减轻入乳胀。

7、饮食调理:产妇涨奶期间应保证饮食的清淡,忌油腻,最好不要饮用过多的催奶汤水,进食高蛋白、高脂、高糖类食物也必需适量,以免乳汁分泌过于旺盛、浓稠,在乳腺内结块、不易排出。

追奶

因涨奶过头、心情抑郁等原因引起奶量减少时,可采取如下方法及时追奶:

1、挂喂、多吸、排空:像新生儿哺喂那样频繁,24h内喂12次以上,如果有机会,安排三天让孩子不离开自己身体,整天抱在怀里,有机会就喂奶,坚持三天。每次宝宝吸完,要用吸奶器彻底排空。

2、多喝水、食补,对症补所需:多吃下奶的食物,包括花生、猪蹄、木瓜、牛奶、鲫鱼、黄豆等;不吃回奶的食物。长期喝水,每天保证2000毫升以上的饮水量。

3、多休息。充足的睡眠促进泌乳,晚间泌乳素分泌高峰期。

4、专业的按摩追奶。

a、用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指腹沿着乳房外围一边画圈一边轻推。如果乳房已经有硬结,不要避开,一定要揉,带适度力度。

b、四指呈梳齿状从乳房外围根部向乳头方向梳理,奶结部位要反复梳。

c、用手握住整个乳房,然后上下左右晃一晃,让乳汁更好地在乳腺里流动。


「母婴营养」宝妈涨奶、追奶、回奶问题解决攻略


回奶方法

食用能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例如麦芽水、韭菜、人参等。

生麦芽回乳,效果很好,大多数乳汁充足的妈妈用后乳汁断绝、乳房柔软、无肿胀疼痛的现象。

生麦芽中含有维生素B6能促进多巴向多巴胺转化,从而加强了多巴胺的作用,而多巴胺可直接抑制垂体催乳素的分泌,从而达到回乳目的。

做法:生麦芽60g,放入砂锅中,加水500毫升,浸泡半小时,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20分钟,去渣取汁约300毫升,代茶饮,每日1剂,连用3-5日。

「母婴营养」宝妈涨奶、追奶、回奶问题解决攻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包心菜   多巴胺   腺体   垂体   菜叶   乳汁   麦芽   小叶   乳头   产妇   乳腺   产后   拇指   母婴   乳房   营养   方向   攻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