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真武汤证之第82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真武汤证之第82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真武汤证之第82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4、真武汤证 少阴太阴合证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山田氏云:躃、擗、辟三字通用。所谓擗地,即躃地也。又按《脉经》作仆地,字异而义同。此条言太阳病,以麻黄、青龙辈大发其汗,其人充实者,当汗出复度也;若其人虚弱者,汗出表证罢,而病仍不解,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欲仆地,此以汗出多而亡阳故也。虽有发热,非表不解之发热,乃虚火炎上之发热,后世所谓真寒假热者也。心下悸者,胃阳虚而水饮停蓄也。头眩者,头中之阳虚也,《灵枢•卫气篇》所谓上虚则眩是也。身瞤欲仆者,经中之阳虚也,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条所谓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是也。此表里、上下俱虚之候具焉,故与真武汤,以复其阳,以行其水也。

元坚云:方氏以来,立太阳二纲之说,以诸变证,原其来路,分隶于桂、麻、青龙三等。然仲景之意,盖不若是其几也,且姑举一证言之。如太阳中篇真武汤证,或自桂枝证汗之如水流漓,或自桂枝证误用麻黄,或自麻黄证误用青龙,诸般过汗,皆能变此,有一定乎?如方氏诸辈,专持偏见,以绳缚圣法,其害殆不为浅,学者宜勿被眩惑焉。

汤本氏云:发汗后,其人仍发热,此非表证,乃少阴发热也。心悸头眩,身瞤欲仆,虽因阳虚,亦由水毒侵袭,故主以真武。真武证与苓桂术甘证相似,而有阴阳虚实之别。

渊雷案:

以上三日人之说,皆切当可从,不须赘释。真武汤方为苓芍姜术附五味,《脉经》、《千金》及《翼》,俱名玄武汤,赵宋避其先人讳,改玄为真。赵刻本于此出方,然本是少阴方。少阴篇三百一十九条下方证完具,故删此处之方,解释于彼。

又案:此条,亦是误汗、过汗之逆,当次于苓桂术甘汤后,而次于此者。殆因下文诸条,出禁汗之例,故以此发端欤。

《医学纲目》云:孙兆治太乙宫道士周德真,患伤寒,发汗出多,惊悸目眩,身战掉欲倒地,众医有欲发汗者,有作风治者,有用冷药解者,病皆不除。召孙至,曰:太阳经病,得汗早,欲解不解者,因太阳经欲解,复作汗,肾气不足,汗不来,所以心悸、目眩、身转(案:说理皆不核,不可从),遂作真武汤服之,三服,微汗自出,遂愈(此下本有一段议论,以其不核删之)。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伤寒论   山田   切当   玄武   大发   刻本   麻黄   白术   桂枝   证言   太阴   虚火   青龙   不解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