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猪苓汤证之第223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猪苓汤证之第223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猪苓汤证之第223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1、纲领证

6、猪苓汤证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赵刻本自若渴以下,及若脉以下,析为别条,盖因复出栀子豉方、人参白虎方之故。成本亦作三条,而注则联贯说之。今从《玉函》及《金鉴》、山田、丹波诸注本,合为一条。

温针,成本作“烧针”。《玉函》、《千金翼》并无“加人参”三字。

尾台氏云:此章凡四段,若拟其治法,则自阳明至身重,白虎汤证也;若发汗以下,可与大承气汤;若加烧针以下,可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若下之以下,栀子豉汤证也。

山田氏云:“阳明病”至“身重”—十七字,乃热结在里而无燥屎之证,与前三阳合病条同焉,宜与白虎汤,以挫其热。若认其脉之浮,以为表未解而发其汗,则津液越出,大便为硬,令人烦躁心乱而反谵语,乃承气证也。谓之反者,及其发汗非徙无益,反使增剧也。若加温针,则致火逆,怵惕、烦躁、不得眠,所谓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是也,乃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证也。若认其腹满、汗出、恶热,以为有燥屎而下之,则胃中空虛,客气动膈,令人心下痞硬。所以然者,以本无燥屎也,乃甘草泻心汤证也。

成氏云:愦愦者,心乱。

方氏云:怵惕,恐惯貌。

渊雷案:

此条甚难读。白虎、猪苓二段,《脉经》、《千金翼》俱为别条,且不与栀子豉段相接,而注家自成氏以下,皆作一串解之。谓下后热客上焦者栀子豉汤,下后热客中焦者人参白虎汤,下后热客下焦者猪苓汤。惟尾台、山田见解独异。

今案本条本证,咽燥(即口不仁之微者)、腹满身重,与前二百二十七条三阳合病如出一辙,显然为白虎证。误汗谵语之变,亦与合病条无异,然则人参白虎汤所以治本证,非所以救误下,明矣。

中间汗、下、温针,为插入之笔,文法亦同三阳合病条。由此推之,误下之变证,盖止于心中懊恼一句。原文本无救逆之方,后人因懊恼证似栀子豉汤,故傍注舌上苔者二句,传抄误入正文。注家不辨,遂以为三方皆救误下者。尾台、山田之识,自是不凡。

末段猪苓汤,与本证本不相涉,因与人参白虎汤有渴欲饮水一证相似,故牵联辨之耳。至于汗、下、温针之救逆,则二君所举诸方,皆可择用。

本论于宜用淸剂之证,辄详汗下温针之逆,盖汉时清法未备,不识宜清之证,故误施汗下温针耳。近世温热之说出,清法乃大备,温热书惟清法可釆用。然误清、过清之病,至今日而特多,医术与时隆污,苟或过正,病人即受其祸。医称仁术,而无形中往往祸人。每一念及,不寒而栗。

本论中猪苓汤证二条(本条及三百二十二条),猪苓汤禁一条(次条),证候殊不析。本条云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乃与五苓散证无异。注家或以为太阳阳明之辨,或以为气分血分之差,皆徒托空言,未有确指其证候者。若非怀宝迷邦,则是不知用法耳。惟日本医谓猪苓汤治淋病、脓血,殆因《金匮》载之淋病篇中,遂尔悟出。今所试效,则五苓证病在肾脏,虽小便不利,而小腹不满,决不见脓血。猪苓证病在膀胱尿道,其小腹必满,又多带脓血,苟熟知乎肾脏病与膀胱尿道病症状之异?则二方决不致误施。朱肱谓五苓脉浮,猪苓脉沉,王宁泰因谓本条若脉字下脱一不字,当作若脉不浮,皆捕风捉影之谈,不可从矣。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极》云:猪苓汤,治小便不利,若淋沥,若渴欲饮水者。

《类聚方》云:当有便脓血证。

《方机》云:脉浮发热,渴欲饮水者,此其正证也。又治下利咳呕,渴而心烦,不得眠者。小便淋沥,或便脓血(原注:便者,小便也。)者,兼用滑石矾甘散(滑石、矾石各二分。甘草一分)或应钟。

和田东郭《导水琐言》云:满身洪肿,虽力按之,放手即胀起如故,其肿如是之甚,曾不碍其呼吸,气息如常者,是猪苓汤证也。又一种,肿势如前,虽腰以下满肿,而肩臂胸背绝不肿,呼吸如常者,办可用猪苓汤,不必问渴之有无。

渊雷案:

肿而呼吸如常,谓非瘀血性水肿也。身半以下肿,身半以上不肿,殆因膀胱积尿过多,致胀大稀松,水气渗透于邻接组织之故,此等病变机转,中医观察亦得其大体。

《类聚方广义》云:猪苓汤,治淋病点滴不通,阴头肿痛,少腹膨胀作痛者。若茎中痛,出脓血者,兼用滑石矾甘散。

又云:孕妇七八月己后,有阴户锨热肿痛,不能卧起,小便淋沥者,以三棱针轻刺肿处,放出瘀水,只用此方,则肿痛立消,小便快利。若一身悉肿,发前症者,宜越婢加术汤。

《方函口诀》云:此方为下焦蓄热,利屉之专剂。若邪在上焦,或有表热者,为五苓散证。凡利尿之品,皆主泌别津液,故二方俱能治下痢(是指泄泻,不是痢疾),但其病位有异耳。此方专主下焦,故治淋病或尿血。其他如水肿之属实者,及下部有水气而呼吸如常者,用之皆能奏功。或加车前子、大黄,治尿血之重证,兼用黄连解毒汤。

渊雷案:

本方虽以猪苓名汤,实以滑石为君,阿胶为臣,余三味不过佐使耳。苏颂谓古方治淋病,多单使滑石,殆以其能滑利尿道,故得名欤;阿胶则专为止血,旧注以为育阴,盖以本方冠以阳明少阴字样,想当然耳;猪苓、茯苓、泽泻二味,同五苓散,所以促肾脏之分泌。盖下流不通,则上源亦塞,膀胱积尿不去,则肾脏之泌尿亦阻也。

《古方便览》云:一男子,患血淋二三年,一日,血大出,痛不可忍,顷刻二三升(案:夸辞也),目眩不知人事,余即与此方,渐收效,不再发。

东郭《医谈》云:一男子下血,大小便不通,腹满欲死,医与四物汤加山栀、黄柏之方,腹满仍甚,余与猪苓汤加大黄,小便始渐通。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猪苓   山田   脓血   伤寒论   桂枝   滑石   阿胶   肿痛   淋病   栀子   牡蛎   龙骨   甘草   膀胱   人参   饮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