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干姜汤证之第80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干姜汤证之第80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栀子干姜汤证之第80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2、栀子干姜汤证 少阳太阴合证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丸药,盖汉时俗医习用之剂,有巴豆者,虽制为丸,吐下之力仍剧。伤寒大法,有表证者,当先解其表。今以丸药大下之,里已虚寒,表仍未解,成上热下寒之局,故身热不去而微烦也。栀子豉汤之虚烦,系纯于热者。此条之微烦,乃寒热交错者,故以栀子清上热,干姜温下寒,与泻心、黄连等汤同义。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杨氏家藏方》云;二气散(即本方用炒栀子),治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

渊雷案:

二气散证候,显然为食管狭窄病,其用栀子,盖从栀子豉汤之胸中窒,心中结痛悟出。其用干姜,当有里寒证耳。

《圣惠方》云:治赤白痢,无问日数、老少,干姜散方,即本方,入薤白七茎,豉半合,煎服。

《成绩录》云:己未之秋,疫痢流行,其证多相似,大抵胸满烦躁,身热殊甚,头汗如流,腹痛下痢,色如尘煤,行数无度,医虽疗之,皆人鬼簿。先生取桃仁承气汤、栀子干姜汤,以互相进,无一不救者。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伤寒论   姜汤   栀子   多相   承气汤   薤白   白痢   翻胃   丸药   干姜   巴豆   日数   寒热   桃仁   伤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