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教授:三类人群尽早做好血脂管理

三类人群应特别注重血脂监测与管理,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双重手段,尽早尽快达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2.6mmol/L(100mg/dL) 的理想目标。

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对策:每年定期查尿糖、血脂

胡大一教授:三类人群尽早做好血脂管理

糖尿病患者如若出现血脂异常的并发症,心血管事件风险会相应增加。

研究显示,和单纯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心肌梗死风险会增加1.9倍,脑出血风险会增加2倍,脑梗塞风险会增加2.3倍。

数据表明,逾六成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的问题。目前,《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已将4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直接列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胡大一教授:三类人群尽早做好血脂管理

胡大一教授建议,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定期检查尿糖、血脂等指标。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高于常人,需要更为严格的控制,平时要格外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

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现血脂异常,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脂达标,则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保证健康生活。

合并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

对策:需尽早开始血脂管理

胡大一教授:三类人群尽早做好血脂管理

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血脂异常的并发症,其心血管事件风险将增加3~4倍。有研究显示,在中国,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61.5%。然而,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的血脂异常问题并不知晓。

胡大一教授提醒,高血压合并有血脂升高,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7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合并一些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微量白蛋白尿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要格外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说戒烟、减肥、锻炼、饮食合理等,如发现血脂异常要及时就医评估并开始药物干预。

胡大一教授:三类人群尽早做好血脂管理

到了70岁甚至更高龄,只要有高血压,都应该尽快按照指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评估,并马上开始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注意积极用药治疗。

此外,胡大一教授强调,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应复查血脂、检查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等指标,一方面可以评估自身的血脂达标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血脂异常但他汀药物不耐受人群

对策:可选择天然调脂方式

他汀类药物对于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很多人的必备药物。

胡大一教授指出,中国血脂异常人群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绝大多数中国患者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3.4mmol/L以下,对于大剂量他汀不耐受。

第二,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群对他汀更“敏感”。

胡大一教授:三类人群尽早做好血脂管理

对于他汀不耐受的患者,天然调脂方式是良好的选择。

首先需要注意有良好生活方式,坚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远离烟草、避免暴饮暴食和保持理想体重。

健康饮食强调摄入果蔬、坚果、全麦、瘦肉或动物蛋白和鱼类,并尽量减少反式脂肪、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的摄入量。

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应根据血脂检测与评估情况及时进行药物干预。胡大一教授表示,不仅中国患者,部分国外患者在不耐受他汀时也会选择天然调脂方式。

此外,对于肝酶升高、脂肪肝或其他慢性肝病的患者,选择天然调脂方式也更安全,患者接受度也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血脂   尿糖   人群   教授   脂蛋白   高血压   生活方式   中国   糖尿病患者   高血压患者   药物   患者   异常   风险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