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0年,三甲专家天团,“低血压”一锅端!​

很多人会经常头晕,尤其是蹲着站起来后晕得更厉害。如果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那就是低血压了。
其实,低血压的危害并不亚于高血压。
今天,小编特意将我们杂志跨越近10年、多位专家的意见整合在一起,把“低血压”一锅端了!

跨越10年,三甲专家天团,“低血压”一锅端!​


三甲天团

01.《贫血≠低血压》2012-02
王 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沈志祥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教授


02.《“低血压”也需治疗》2014-09
李雯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老年科
刘建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老年科执行主任、教授


03.《低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2006-03
徐济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


04.《小心餐后低血压》2013-05

方锦文

上海海员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05.《原发性低血压如何治》2015-04

药博士信箱


06.《体位性低血压不是贫血》2012-10
钱岳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07.《低血压怎么治》2007-12

陶 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我们首先区分两个大家常误解的概念——


贫血和低血压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


贫血和低血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只有当患者大量失血时,可导致失血性贫血,同时由于血容量的不足可引起失血性低血压。除此之外,贫血一般不会导致低血压。


低血压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01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又称原发性低血压病或体质性低血压,是指部分健康人的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有家族遗传倾向,大多无症状,也无重要临床意义。


如血压不太低,且无自觉症状,不需治疗,只要适当增加营养和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即可。


生活起居 对于老年低血压者,平时应经常测量血压,并注意血压变化。久病卧床或体质较差者,要注意从卧位转为立位时的动作宜尽量缓慢。清晨起床时更应注意,切勿突然起立,以免血压骤降而昏厥摔倒,发生意外。


症状明显或有昏厥史者,最好不要单独外出。平时可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以增加静脉血回流。生活要有规律,勿过分劳累与紧张,消除紧张心理。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 食 对体质瘦弱者,鼓励多加强蛋白质的补充,如瘦肉、黄豆、全脂奶粉、花生米、牛肉、鸡肉等,并给予高热量饮食,如巧克力、芝麻酱、猪肉、羊肉等.


有昏厥者可短期内给予高钠饮食,达到食盐12~15克/天,如咸鱼、咸菜、咸酱瓜等。不要多喝浓茶和咖啡。勿过量饮烈性酒和吸烟。


体育锻炼 可根据个人体质条件,每日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练气功等,每天半小时。但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内容,且持之以恒。


对于有症状的原发性低血压患者还建议:


1.适当增加食盐用量,12~15克/天,通过增加盐分摄入增加血容量,从而提高血压。


2.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高血压或低血压都是有好处的。


02

继发性低血压


往往是其他疾病,如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疾患引起的,需要及时抢救治疗。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严重肺动脉高压等也可引起低血压,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多发性大动脉炎可导致一侧肢体动脉闭塞,导致无脉症。


对于继发性低血压,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药物治疗,可选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但不适合长期应用。


03

体位性低血压


又称直立性低血压,系长期站立或从平卧位突然站立时发生的低血压,常见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氯丙嗪等)引起。为防止晕倒,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牢固的把手,以防摔倒。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长期卧床的患者和伴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在起立时动作应缓慢,分步进行,最好做到一慢、二扶、三起来;卧床者欲起来也应先坐起,适应片刻再下床;就连经常坐位的老年人在站立前也要先做些准备动作,即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调整好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在平时运动锻炼时,动作幅度要小、要慢,避免做下蹲、弯腰、后仰等动作。


而用于治疗高血压、前列腺的药物中也有一些可能会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具有α受体阻滞剂作用的药就属此类,如阿夫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因此建议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要格外小心,尤其是首次服用该药时剂量要减半,如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再按常规剂量服用,而且最好是在晚上服药,这样影响会小一点。发生过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服用此类药物应更为谨慎。


药物禁忌 平时尽量避免服用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哌唑嗪、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左旋多巴等药物。


04

内分泌功能减退所致的低血压


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减退。还有部分人会由低钠、血容量减少、心搏量减少等引起。


05

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所致的低血压


如结核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重症糖尿病、晚期恶性肿瘤等。


06

警惕!老年人易发生低血压


一般认为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实际上低血压在老年人中同样多见。


医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略有增高是正常现象,而老年人表现为低血压反而对健康不利,低血压往往会促进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成为间接危险因素。
这是因为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黏滞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弹性减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此外,老人血压太低还易导致昏厥、摔跤和受伤的发生。


07

餐后低血压,通常发生于老年人


有时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应加以注意。高龄者尤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容易发生。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为早餐后发生。


8招防治餐后低血压


1.发生低血压时可立即平卧,给予糖盐水250~300毫升。

2.早餐后可平卧半小时。

3.早餐后坐位时,可用足踏拍子,或是上下前后踢腿以使肌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管收缩,增加回心血量及脑供血。

4.餐后适当散步可增加心率和心输出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5.需服降压药或扩血管药者,可于两餐间服用。

6.服硝酸酯类、利尿剂或抗帕金森药物者应加强注意。

7.尽量不要站立时间过久,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8.可经常做四肢向心按摩以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心脑供血。


08

中医怎么看低血压?


中医认为,低血压属于“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气虚型、阳虚型、气阴两虚型,多为脾肾阳气亏损所致,治疗上注重温脾肾、升阳气。


治疗上首选非药物治疗。


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改善体质,运动量要逐渐增加。如:每天打太极拳1~2次;每天慢跑或游泳1~2次,每次20~30分钟。


②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营养丰富。可多食一些具有温脾肾、升阳气的食物,如鹿肉、狗肉、羊肉、公鸡、生姜、浓茶、咖啡等。


还要多喝水,多吃汤,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


少吃冬瓜、西瓜、葫芦、赤豆等通便利尿的食品,以保持血容量


健康人口嚼生姜1克,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约10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约15毫米汞柱。此外,可在菜汤、豆腐汤、肉汤、鸡汤中多放些姜末,平时用姜末泡开水当茶饮等等都对治疗低血压有好处。


③多洗温水浴(40℃左右),以改善血循环,但每次时间不宜太长。另外要注意长时间卧床或坐在椅子上要起立时,动作宜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低血压   瑞金   毫米汞柱   体位   高血压   体质   老年人   体育锻炼   上海交通大学   血压   药物   患者   动作   发生   医院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