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传统中,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后,天气渐渐转凉,马上又要到“起床靠毅力,洗澡靠勇气”的季节了。


进入冬季后由于气温下降,让很多人在洗澡时会贪求温暖而延长洗澡的时间。却不知在冬季洗澡时有一些注意事项一定要知道,才能够防止在洗澡时发生意外,尤其是中老年人。今天就让甘草君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洗澡要注意的3个温度


这里说的温度,包括三点:体感温度、室温、水温。


01


首先,是“体感温度”。


众所周知,每个人对寒冷的耐受程度不同。即使在同一个温度下,我们也总能见到有人穿短袖,有人穿棉袄。其实,这并非是衣着观念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其实是——体质差异。


一般来说,阴虚、痰热、阳盛之人对寒冷的耐受能力较强,在寒冷的环境中洗澡也不会感觉明显不适,对于这类人来说,秋冬天洗澡对身体的影响不大。


但是对于阳虚、瘀血、气虚、血虚之人来说,秋冬季洗澡会有明显的怕冷的感觉,若不慎在洗澡过程中受寒,则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


所以说,如果您是一个怕冷的人,且兼具上述的体征,那么在秋冬季可以考虑少洗澡,即使洗澡,也要做好万全的保温措施。


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02


其次,说一说“室内温度”。


天气冷了,大家都知道穿厚衣服保暖,但是,很多人却总是忽略洗澡前脱衣服这一小段时间。


要知道,以现在的室温来说,即使身体赤裸的时间并不长,也容易瞬间被寒凉伤到。


所以,体质较差的人群,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可以考虑先打开卧室及淋浴间的暖风,待室温上升后,再脱衣洗澡,这样也避免了淋浴后受凉。


这对于老人和孩子,尤其是重要的。很多老人喜欢节省,不这么做,担心费电,其实要知道,生命第一。


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03


最后,大家要注意水温,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


很多人认为冬天冷水浴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也有人认为热水浴可以解乏。其实,不论是什么温度的水,选择让身体舒适的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体质较好的人,从夏天开始循序渐进地适应冷水浴,非但不会感觉不适,还可以很好地增强体质。


但是对于怕冷及体质虚弱的人群,贸然尝试冷水浴反而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血黏度增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内皮损伤、出血;还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梗、脑梗的发生几率。


当然,若是水过热,特别是洗澡时间过长时,同样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涌入外周血管,导致心脑血流量减少、诱发意外。


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并增加血液黏稠度。


所以,如果您只是想简简单单地洗个澡,那甘草医生可以告诉大家一个不会出错的温度 35℃--40因为这个温度的水温偏热而不烫,最重要的是,这个温度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更加安全。


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秋冬季洗澡“易错点”


中老年人在冬季洗澡是要格外注意,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也开始变得缓慢,在洗澡时如果没有注意,非常容易发生一些意外。


入冬后,大家洗澡时以下这7点,一定要注意!


01 | 洗澡前后不喝水


在洗澡之前,最好自己先喝杯热水,让身体保持温暖的状态。


我们洗澡时也会出汗,只是不容易感觉到。洗澡后毛孔扩大,排汗量增加,人体内水分流失得更快。如果不注意补水,就会造成经络空虚,洗澡后更易受寒。


所以洗澡前一定要喝一小杯温水(注意要150毫升左右,温热的水,不要喝冰凉的水),可有效控制血液黏稠度,可确保沐浴过程中体内细胞得到充足的水分。


洗完澡后还可以先喝一小杯淡盐水,静止休息5--10 分钟后,再少量多次饮水。


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02 | 饭后马上洗澡


特别是老年人,本身就有比较多的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还有动脉硬化的情况,如果存在这些基础疾病的话,脑部会相对容易出现供血不足。而吃饱饭的时候,血液会集中到胃肠道,此时脑部的血液相对缺少,这时候就不建议饭后马上去洗澡。


在洗澡时,热水会使血管扩张,血液会有一部分分布到体表,加重脑部缺血。脑部缺血严重时,会容易产生头晕甚至轻度中风的情况,比如突然说话不清楚,或者手脚无力等。


而对于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他们的血液循环更顺畅,因此饭后洗澡造成的脑部暂时缺血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太大,但从健康生活习惯来说,还是建议大家饭后40分钟,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的时候再洗澡。


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03 | 洗澡先洗头


冬季的低温使人体皮肤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而冬季洗澡水的温度又相对较高,温热的水突然从头而至,会让人体调节系统“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等种种不适也会随之找上门来。


洗澡的时候,大家都习惯先洗头,其实刚开始洗澡的时候,血液主要在头部和五脏六腑中。如若先洗头,会影响大脑内的血液流通,可能会引起脑血管疾病。


冬天洗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04 | 搓澡巾使劲搓


其实搓澡搓下来的“泥”就是皮肤保护膜。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脂质膜,共同构成了皮肤的屏障保护层,不但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细菌、病毒的侵袭,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流失。


如果经常使用粗糙的搓澡巾搓澡,把皮肤搓红了,搓痛了,对皮肤屏障是一种机械性损伤,就很可能破坏这层保护膜,让皮肤变得敏感脆弱,除了容易干痒,还会增加皮肤病风险。


所以,平时搓澡时只需偶尔在肘部、膝盖等角质层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其他部位最好只用毛巾轻轻擦洗。


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05 | 洗澡时间太长


秋冬天,有人喜欢把澡“攒着”一块洗,想着洗久一点更舒适。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洗澡时间过长皮肤容易脱水,人容易疲劳,还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所以,秋冬洗澡时,盆浴以20分钟为宜;淋浴10~15分钟即可,一般控制在20分钟之内最佳。如果家里使用的是燃气式热水器,而且还安装在浴室中,就更要注意不要紧闭门窗,也不建议在洗澡时用煤炉、炭盆取暖,以避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中老年朋友的体力有限,长时间站立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容易晕倒、滑倒。因此甘草医生建议大家,洗澡时可以带个小板凳来借力。站累了可以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会滑倒。


小板凳最好是木质的,塑料的不仅不够结实,沾水后还容易湿滑,造成伤害。


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06 | 洗澡太频繁


皮脂膜对皮肤的保护至关重要,一些比较讲究、有天天沐浴习惯的人,每天洗澡时不要洗“彻底”,如果每次洗澡都要用大量的浴液去涂抹周身的皮肤,每个部位都要 “认真”搓洗,会让我们的皮肤失去皮脂膜的保护而变得干燥瘙痒。


建议如果没有干脏活的话,每次洗澡时,颈部、腋下及大腿内侧可以着重好好洗一下,身上其他部位用温水淋浴冲一冲即可。


07 | 洗澡后不保湿


每逢秋冬季节,不少人会受到皮肤瘙痒的困扰,尤其是早起或者晚上睡觉前,穿衣或脱衣就会引发皮肤瘙痒,而且越抓越痒。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在沐浴后使用润肤露、润肤乳液等修复皮肤屏障,修复正常以后可以抵抗外界致敏原的刺激,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


入冬后,这件事可诱发中风、血压升高、脑缺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冷水浴   秋冬季   室温   甘草   脑部   水温   体质   饭后   血压   血液   冬季   温度   皮肤   身体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