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一进入冬季,随处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感冒受凉、鼻塞咽痛、老慢支……冬天可谓是“咳嗽季”,有的人咳痰,有的人干咳,有的人更是反反复复常年不愈。


大多数人觉得咳嗽就是一时不舒服的感受,随便吃点药就应付了事。但是面对清热、祛寒、化痰、润燥、养阴等各种功效的药品时,你知道你的咳嗽是如何引起的,又更适合哪种治疗方法吗?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咳嗽的中医分类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


  • 外感咳嗽相关疾病:感冒、流感冒、各种肺炎(病毒、细菌、支原体)、慢支炎急性发作等。多是由风、寒、暑、热、燥、湿等六淫外邪侵犯肺系,肺失宣肃而致的咳嗽。
  • 内伤咳嗽相关疾病:感冒后迁延不愈发为慢性咳嗽、慢支炎、肺结核、肺气肿、慢性咳嗽(烟咳、慢咽炎)等。多为五脏引起的久咳。

  •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辨别咳嗽类型,对症治疗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内伤咳嗽一般是久咳,建议就医治疗;外感咳嗽可根据舌象和表现症状分为寒性咳嗽、热性咳嗽和燥性咳嗽等等,且针对不同的咳嗽可采用有不同的治疗方式。


    01

    舌白:寒性咳嗽


    一般来说,舌白,痰不发黏、色白是寒性咳嗽的表现,在秋冬季节颇为常见。


    寒性咳嗽多是由「穿衣较少着凉引起」,主要表现为: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鼻涕、头痛、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


    推荐食疗方: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姜葱粥】

  • 生姜、葱白各20克,粳米150克;
  • 入米煮粥,待熟时加生姜、葱白,稍煮即可,趁热食用;
  • 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功效。

  • 【姜糖水】

  • 生姜20克,葱白15克,红糖20克;
  • 加水200毫升,煮开后趁热频服,或加食热粥;
  • 具有祛风散寒温中的作用。

  • 受外感风寒咳嗽,及时散寒是关键。如果你感觉着了凉,也可以马上采取这个办法,或者是在治疗感冒的同时辅助这个食疗,对于治疗寒性咳嗽是很有帮助的。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02

    舌红:热性咳嗽


    中医认为,如果舌红,苔黄或黄厚,痰黏稠、色黄,就是热性咳嗽表现。


    热性咳嗽由「受风热性感冒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


    推荐食疗方: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芦根粥】

  • 鲜芦根150克,竹茹15克,生姜3克,粳米50克;
  • 先煎前二味药取汁,入米煮粥,待熟时加生姜,稍煮即可;
  • 具有清热化痰、生津的功效。

  • 【凉拌鱼腥草】

  • 新鲜的鱼腥草100~200克,加入调料凉拌后食用;
  • 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的功效。

  • 平时可用30~90克金银花煎水代茶频饮。能清热解毒,凡属肺热咳嗽,包括风热型感冒咳嗽、大叶性肺炎咳嗽、肺脓疡咳嗽者,均适宜用。


    或也可根据季节选食梨、罗汉果、枇杷、无花果、荸荠等水果,可以清肺热、化痰止咳。


    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咳嗽,早期都忌用收敛镇咳药,若误用可导致肺气郁遏,外邪不能外达,反而造成慢性咳嗽,日久难愈。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03

    口干舌燥:燥性咳嗽


    秋冬是一个充满着「燥气」的时节,易损伤津液,因燥性引起的咳嗽,主要表现有咽干、干咳痰少、口唇干裂、大便干结,容易手脚心热。


    这一类型的咳嗽早期可以多吃润肺祛燥的食物,可起到养肺的目的,如桑叶、玉竹、百合、杏仁、梨等。


    推荐食疗方: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油菜猪肺汤】

  • 油菜250克,猪肺1具,姜末、精盐、味精等适量;
  • 猪肺洗净,切成块,置锅中,煮熟后放入油菜及调味品后食用;
  • 对肺虚久咳、痰鸣喘促、劳伤吐血者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 【百合蜜】

  • 鲜百合120克,蒸软放温加蜂蜜,含1片食之;
  • 或以新鲜百合数个,捣汁,以温开水饮服,也可煮食;
  • 治疗久陔咯血,燥咳咯血有效。

  •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缓解咳嗽,多按揉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鱼际穴是肺经上特殊的穴位——荥穴,也是强肺养生要穴。这个穴位具有清肺泄热,利咽止痛的作用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掌中热、小儿疳积。


    具体做法:鱼际穴是一个骨边的穴位,可以以第一掌骨为标志物来找穴。张开手掌,沿着第一掌骨的外沿向下捋,找到一个凹陷处即为鱼际穴。按揉鱼际穴时应以指代针,可以用对侧大拇指在鱼际穴上按揉。


    咳嗽的原因这么多,不要只吃止咳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鱼际   掌骨   芦根   咳痰   外感   葱白   粳米   鱼腥草   风寒   内伤   穴位   生姜   油菜   功效   百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