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提高」一篇对于所有运动项目都有帮助的文章

运动员的实力需要用比赛来证明,而顶级运动员的实力,就需要用顶级赛事来证明

而提到地球上的顶级体育赛事,那么奥运会是首当其冲的世界级顶级赛事


顶级的赛事背后是顶级的教练、训练师、营养师、后勤人员,是举国之力的后备支援,其中最重要的是背后顶级的训练体系


马特维耶夫是上世纪世界两极强国苏联国家队的训练专家,他针对游泳队、举重队和田径队备战1952年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以及其后至60年代初备战世界大赛的训练计划,进行设立、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项目运动训练的经验理论化,进而提出了训练周期理论


这一理论影响深远,可以说在今天无论任何项目、任何人、任何训练,都有其的影子这就是——周期化训练


而学会与掌握周期化训练理论的思维模式,可以让你更优异、长远、有效的去考虑训练计划与设立计划


体育训练认知全提升


运动训练的道路:竞技、专项、强壮

训练唯技术论,让你成为镰刀下的韭菜

一篇对于所有运动项目都有帮助的文章——周期化训练与运动训练思考


「认知提高」一篇对于所有运动项目都有帮助的文章


专门研究训练的学科名为训练学或者叫做训练科学


最早期的训练学雏形起源于田径、游泳等项目,如果非要说原因,可能是因为相比其他项目它们更为“主流”关注度更高,并且项目都是在前期需要长期训练,后期追求专项成绩,1930年德国的克律梅尔(Kruemmel)在其《田径》一书中就提出了“一般练习”的概念


美国、德国、乌克兰、苏联,这些国家在训练科学领域都有着不同的贡献与理论,而以此为基础的运动训练学一直发展至今


其中的历史脉络与知识都非常有趣,本文的篇幅有限,不过多赘述,本文的重点是马特维耶夫的周期化训练,这是在门派林立的训练学之中,不能忽略的一大重要理论


周期化训练带有鲜明的苏联标签,影响了全球,波及最深的是在上世纪苏联控制下的东欧以及和苏联关系较近的中国


发展脉络


前苏联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马特维耶夫(Matweijew)在对前苏联国家游泳队、举重队和田径队备战1952年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以及其后至60年代初备战世界大赛的训练计划,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将这些项目运动训练的经验理论化,进而提出了训练周期理论


周期化训练理论的逻辑就是将训练拆分为不同的周期,而每个周期都有着不同的阶段目标,而周期化训练的目标是以四年为一届的奥运会


前苏联乃至东欧国家, 当时在训练科学领域都受到前苏联学者雅克夫列夫(Jakowlew) 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周期化训练理论背后的理论支撑


苏联列宁格勒体科所的雅克夫列夫在1972 年根据人体负荷后肌糖原储备出现的下降、恢复和超量恢复的特性,提出了到目前为止都在运动领域颇为流行的 「超量恢复假说」


这个假说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运动员在不断的训练之中会变强,即将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能力产生影响作用的机制归结为超量恢复


他认为训练负荷就是打破机体已经形成的内环境平衡,运动能力的提高机体在受到刺激后进行了新的适应与新的平衡


1975 ~1977 年雅克夫列夫在它的专著与研究中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超量恢复的学说,并将其作为解释运动训练效果的理论基石


身体在一次训练之中,受到刺激,在训练过后陷入疲劳状态,而在疲劳恢复完毕后身体机能恢复,而每次恢复的身体机能都会比之前多恢复那么一点点,日积月累之下这一点点的增长就成为了运动员某一运动领域卓越的重要原因之一


写到这里,我莫名其妙的很喝奶茶


刺激-疲劳-恢复-超量恢复


而由于身体的不同能力刺激-疲劳-恢复过程的时间是不同的


比方说,注意这里是比方说


你去训练深蹲,100次的深蹲,会对于肌肉+10分、对于神经适应+15分、对于肌腱+1分、骨骼+5分


这里大家要知道,身体之中不同组织面对刺激的时候,它的恢复能力是不同的,某些组织和能力可能就会有置后的情况,也就是发展比较慢


置后效应


置后效应会导致身体之中的发展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轻则影响运动表现,重则会直接引发身体的损伤


「认知提高」一篇对于所有运动项目都有帮助的文章


从适应压力与刺激的角度来,神经是面对压力适应性最高、最快的


骨骼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也是有恢复的能力的,你没听错!


骨骼内部的哈佛系统帮助骨骼自内而外都拥有良好的重塑能力,看似坚硬的它实际上在一次又一次训练之中都在成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非常推荐人过中年一定要合理的进行负重力量训练,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这需要一段的时间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组织在面对压力与刺激的时候,它的置后效应是不同的,这也就造就了,神经系统学习一个动作、适应一个压力(比方说大重量或者马拉松)是非常快速的,但是我们的骨骼却没有办法很好的与神经保持一致


这个时候如果你一味的努力,很好有可能造成问题,比方说:疲劳性骨折的出现,也就是不断的压力之下骨骼来不及重塑,造成的骨骼细微性损伤


反过来倒退,如果是由于置后效应积累的损伤,我们的进行运动康复的方案实施中,就要考虑,这个人的训练调整不只是恢复损伤位置,还要去平衡置后效应的失调


我认为,就上面这一段话,一个思路,如果你运用的好,至少价值一万元


训练实战中


一个运动员在项目之中的能力要求,是综合的,一个比赛项目可能同时要求一个运动员具有:有氧耐力、爆发力、最大速度等多种能力


比方说比较主流的球类运动:篮球和足球之中,就需要在场上能进行长时间的跑动(有氧能力)并且在进攻阶段与跟防阶段进行爆发(爆发力)


「认知提高」一篇对于所有运动项目都有帮助的文章


而且在这些能力之外,还需要投篮、射门、带球等专项能力,那这个时候应该如何训练呢?


训练应该如何安排?


训练安排:上午长跑、下午练力量、晚上打比赛、打完比赛在练投篮


这样的安排根本就不是:刺激-疲劳-恢复-超量恢复


这样的安排明明就是:刺激-疲劳-送医院-急救


因为1.机体不可能从无限大的压力之中恢复过来

2.机体之中的不同组织的置后效应也会导致一部分组织会在压力之中先行崩溃


周期化训练


这个时候把训练拆分为不同阶段的周期,在不同的时间达成不同的目标,在预期的时间同时拥有专项要求的多种能力


简单来说,以上就是周期化训练的理论


周期化训练分为准备、比赛和过渡三个时期, 每个时期的阶段目标、训练任务、训练内容以及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皆有不同


在准备期进行基础能力的储备、比赛期保持竞技能力、过渡期积极恢复身体,继续投入到新的训练之中


「认知提高」一篇对于所有运动项目都有帮助的文章


虽然马特维耶夫的周期化训练在最先提出的时候,是以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为蓝本,但实际上并没有证据显示以四年为目标会更好,如果你想以半年或者3个月为目标来分配时间安排也是可以的


周期化训练最值得我们思考的就是,训练目标的明确


现代有一种普遍的情况,那就是胸肩背腿二三头这样的训练计划,被大部分媒体所推崇,被大部分小白有应用,这可以说是训练目标的模糊,造成了训练计划的低效


这个计划有优点,但是我结合前面我所讲的,谈一谈「胸肩背腿二三头」计划的缺点


1.增肌关键是内分泌,目前流行的“健美式”训练法不能最大化帮助新人增肌,因为内分泌的最大化启动大肌肉群参与是最不可少的,而下肢作为全身最大的肌肉群在这个计划之中却处于被忽视的位置


2.胸肩背腿二三头针对上肢过于密集,肩关节吃不消,而全身大肌肉群集结的下肢又相对过少,训练不均衡


3.综上所述,新人容易进入平台期,还容易患有肩关节问题与损伤,并且这并不是最高效的自然增肌计划


4.这个计划有好处,但并不适合任何人,尤其不适合大部分新手


当然它也有很多好处,比方说:流传广、易于上手,好理解,训练反馈良好,对于新手相对简单


但训练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今天你比别人多进步一分,损伤多少一分,明天你就更有可能获得更强的身体,更强壮并且更健康


而这就需要,你提高自身对于人体科学的认知:学无止境,诸君共勉


参考:陈小平,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体育大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运动训练新思路>


提高人体科学认知,这里是strength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苏联   前苏联   骨骼   损伤   认知   运动员   疲劳   周期   效应   身体   压力   目标   能力   理论   计划   项目   体育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