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真知」拒绝惯性训练

如果你每天都很努力,都一样的努力,那么你就会退步。


听起来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实际上这就在你的身上发生,当你对身体进行刻意训练的时候,你的身体理应会进步


如果你训练的项目偏于耐力,那么你的耐力就会提升,如果偏于肌力那么肌力就会提升,这是因为机体在训练后,对于训练的刺激出现了适应性


以前使用100kg深蹲做五个很累,一年后做八个很轻松,这就是身体的适应性


以前跑半马很累,两年的耐力训练全马都轻松,这是身体的适应性


以前瑜伽体式做不到,辅具退阶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做到了,这也是身体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身体在运转良好,休息重组的情况下,可以在适当的刺激中恢复,并得到提高


适应性之中包括:神经、肌肉、韧带多种组织,肌力、柔韧、平衡、稳定多种能力的提高


我们做身体运动训练也好、背英语单词、甚至联系演讲能力也是追求身体对于演讲的适应性,可以说:适应性无处不在


当一种训练奏效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坚持这种训练,在训练之初这是没问题的,当你以为这就大功告成了吗?你只需要一直坚持下去就行了吗?



当你进行相似强度与类型的训练,保持的时间越长你能得到的提升越小,甚至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延长,你所获得风险与弊端要变得更多


这种情况被称为:收益递减原则


「训练真知」拒绝惯性训练


它本身是一条经济学中的理论:它预测在一家企业或者工厂达到一定的最佳产能水平之后,增加生产要素实际上将导致产出的较小增长,甚至是倒退


例如,一家工厂雇用工人来制造其产品,在某个时候公司以最佳水平运营。在所有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超过最佳水平的额外工人将导致整体收益不变或者降低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多事物都是如此,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只做线性的加减法,在身体训练中也是如此


当你使用同类型与强度的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继续保持,身体的适应性不会提高,反而是止步不前


这也是很多新人为什么很容易在训练1.5~3年区间发生平台期,怎么练都很难进步


这里面还有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在使用不同的训练类型与强度,但是实际上从宏观角度上讲,5次训练和8次训练没有区别,这还是在使用肌力类型的训练计划


「训练真知」拒绝惯性训练


这种边际收益的减小与平台期的来临同时伴随着伤病,因为身体的组织面对同样的训练刺激,而有不同的反应


有一些组织适应性更高,进步就会更快,而另外一些组织就会出现“滞后性”这种累计在长年的训练后很容易慢慢积累成为身体的短板,诱发伤病的发生


所以很多人的逻辑非常有意思:训练一段时间后平台期到来,很多人不敢轻易放弃训练,害怕失去前面的努力(实际上不会)


他会选择更努力的执行训练计划,甚至增加更大的量,但问题是这会导致身体的滞后性爆发,这也是为什么平台期往往伴随着关节弹响与疼痛


正确的做法是每隔一段时间,你都需要不断的更换训练计划,这种更换需要是本质上的,从侧重肌力到发展耐力,身体之中的能力有很多:平衡、稳定、协调、柔韧


全面的训练不是指在推举之中加上俯卧侧平举,也不是每天都进行瑜伽训练,这会导致身体的收益变低,前者还可能增加伤病,而后者有可能是多年的停滞不前,我在很多瑜伽教练身上都看到了这一点



人体在面对刺激的时候会出现应激反应,比方说有人吓你一跳或者是你在训练,这都是刺激,身体是不会分辨刺激的种类的,对于刺激它会做出反应良好的刺激让你可以恢复过来,不良的刺激让身体无法回复,甚至直接把机体干死了



所以说训练千万不能犯中二病,别觉得自己咬咬牙就过去了,有时候咬咬牙就真.过去了,训练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日复一日的辛勤累计


当面临刺激时我们的人体反应不止是简单的超量恢复,也就是说:不是任何刺激我们机体都能适应的,有一些刺激过后我们会增长进步,但是有一些刺激是无效的,是有害的



由病理生理学家Hans selye 在1936年首先创立应激学说

「训练真知」拒绝惯性训练

面对刺激的时候人体就会产生应激反应,刺激包含不限于训练,还包括:感染、中毒、创伤、紧张、受伤都可称为刺激


此时人体会出现以及三个阶段

(1)警觉阶段:机体在压力源(应激)的刺激下,出现一系列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改变,运动应激开始介入导致机能能力暂时下降,有机体防御机制产生对应反应,伴随着激素释放,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等身体机能全面动员,如临大敌


这会是身体的即时反应,刺激后身体会立刻做出这样的反应


(2)抵抗阶段:机体的防御机制提高,身体进入适应,警觉特征消失,机体对激素表现代偿性反应,运动员肌肉增加,神经驱动力增强,代谢系统增加


从训练角度讲,机体成功抵御了压力或应激就是“身体适应”,代表着身体机能的提高也就是训练后的提升,这是我们所追求的


但是,身体进入适应期后,机体并不是对任何应激都发生反应,如果应激刺激太弱,对身体就不会有效果


比如:深蹲300kg的人用80kg做5x5训练就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同样,如果是另一个极端,刺激过强,就会引起受伤或者训练过度,这就是衰竭期


(3)衰竭阶段:由于压力过强或过长时间侵袭机体,使机体的适应性能量被耗尽,出现适应不良,损耗机体的防御机制


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出现的情况,如果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敏感、疲劳、衰竭、伤病、睡眠食欲质量下降、伤病、甚至精神层面问题、大脑进入罢工状态



我们的训练就是要利用( 1 )警觉阶段( 2 )抵抗阶段 ;防止( 3 )衰竭期的出现

不断的重复:12抵抗阶段——超量恢复进步——12抵抗阶段——超量恢复进步


而重复性的训练会导致身体的适应性下降,促使衰竭期的到来,而衰竭期也会随着机体能力越高,时间越长,有记录的奥运会级别运动员衰竭期甚至长达五年,这也是长期高压训练无法恢复的表现,也就是五年无法回复巅峰状态,这样一个运动员基本是废了


所以说:不管是任何人,多元化的训练都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身体,在不同时间的训练做出不同类型的训练与阶段训练计划目标


本公众号除特别声明,全部为孟生原创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课程、活动信息、有偿转载、约稿等——相关商业合作请后台私信

本文旨在分享,任何判断与调整方案请理性看待,练习与调整应该在有专业指导下进行,请谨慎学习和参考


「训练真知」拒绝惯性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真知   伤病   适应性   耐力   警觉   机体   机能   惯性   瑜伽   强度   收益   人体   身体   阶段   能力   时间   计划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