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1968年的6月,周恩来受邀参加外交部组织的一次外宴晚会,宴会上,大家一起频频举杯,每个人都非常尽兴。就在大家畅聊的时候,周恩来的秘书却一脸神色慌张地,急匆匆推门而入,走到总理跟前,对他低声耳语,通报了一个消息。

随即,原本红光满面十分高兴的周恩来,瞬间震惊万分,手中端着的酒杯也被惊掉在了地上。原来,秘书通报的消息,是一个人的死讯:姚桐斌同志在中午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遭到歹人围殴毒打,最后被活生生地打死了,并扔到了离他住处200米的地方

姚桐斌和周恩来是什么关系,为何他的死讯,会让一向温文尔雅,在外宾们面前一向泰山崩而面不改色的周总理如此失态呢?

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出生贫寒的留洋状元

姚桐斌是我国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一位专家,也是我国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和主要创建者之一。

1922年9月6日,姚桐斌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十分贫苦的家庭,姚父没有上过学,他把姚母陪嫁来的首饰当给了当铺,用换来的钱在自家门前开了一个小铺。

姚桐斌读完小学后,父亲很希望他能像大儿子一样,成为生意上的帮手,所以不再让他继续读书。可是校长十分喜欢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数次来到姚家,向他的父亲劝说:“像这样的好学生,不上中学实在太可惜了。”

当时大哥也支持弟弟上学,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姚父只得同意姚桐斌继续上学,于是就将他送入了无锡县中学里去。

姚桐斌初中毕业的时候,国家迎来了“七七事变”,当时无锡没有高中,所以他选择只身跑到上海,考进了成康中学。当父亲得知姚桐斌背着他离开家乡之后,勃然大怒,臭骂暗中接济弟弟的大儿子,并命他写信给姚桐斌,从此不许这个不孝逆子回家。

他要是回家,我就打断他的腿。”于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姚桐斌的经济来源就完全断绝了,因为无法缴纳住宿费,所以他只好每晚都睡在课桌上,一面学习,一面抄向同学借来的课本。清晨起床之后,姚桐斌会提前将教室打扫干净,以备同学们来上课。

此时上海已被侵略占领了,敌人在沦陷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姚桐斌不愿生活在敌军的铁蹄下,便和四位同学冒着生命危险,越过了封锁线。

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1939年,姚桐斌来到了江西吉安,考进国立十三中高中部。姚桐斌虽然人穷,但志向却不短,求职和求学欲望很高,在江西全省毕业会考的时候,姚桐斌拿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同时还报考了五所大学,全部被录取,最终被保送到了当时已经迁往贵州平越的唐山交通大学(如今的西南交通大学)。

姚桐斌在上大学的时候,时常会为校方做一些打扫实验室、分发邮件之类的工作,还为一位高中毕业生补习物理,以此来补助生活费用。当时交大授课,不管有没有课本,一律都是用英语的。姚桐斌每堂课都会做笔记,字写得秀丽清晰,一丝不苟。

他学习上的勤奋用功,得到了矿冶系主任王钧豪教授的赞赏。在上课的时候,王教授会不时停下来问他:“Mr.Yao,你的意见如何?”而每次姚桐斌要都会清晰明了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得到了越来越多同学和老师们的喜爱。

1945年,姚桐斌顺利以全班总评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就职于重庆国民经济政府的矿冶研究所工作,接着在1946年时,又 参加了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次公费留学考试。由于已经8年未举办过这种考试了,所以当时的竞争十分激烈。

但姚桐斌最后依然是以优异的成绩被成功录取,成为一个即将赴英国公费的留学生。

出国前,姚桐斌重新回到了自己阔别多年的故乡,回家后发现,父亲这几年经商颇为顺利,家里的生活也宽裕了很多,已经盖了两层楼的房子。父亲见儿子学有所成,也不再继续骂他了,喜笑颜开,以前父子间的不理解也瞬间消失殆尽。

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为了表示庆祝,父亲在自家新建的楼房前请人题了“耕读家风”的匾额。很快,姚桐斌回家的消息和他即将出国的消息传遍了各家各户,乡亲们都纷纷前来祝贺,说姚家的风水好,出了一名状元,而且是黄土塘第一位出国留洋的状元。

放弃优裕生活回国

1947年,英国历史悠久的伯明翰大学里,迎来了一位高高瘦瘦的中国青年——姚桐斌,他选择在工业冶金系攻读博士学位。姚桐斌被这里荟萃的众多名师深深吸引住了,并在这里选择了师从终身的教授,弗·康德西博士。

来到异国他乡,姚桐斌依旧一如既往地苦读。但很快,因为国民党政府的垮台,1949年,姚桐斌已经没有多少公费了,只好把2年的费用当作4年来使用。他住在了一家犹太人的顶层小间里面,每天只吃面包配茶水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姚桐斌和许多海外留学生激动万分,他们向祖国发出了热情洋溢的贺电并得到了回电。姚桐斌经常收到新中国的报纸、杂志和一些影片资料。看到祖国的进步,他和其他同学们都十分兴奋。

节假日时,他经常会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来宣传新中国蒸蒸日上的情况,但这同时也引起了英国保守势力的注意。一天,桐斌接到伦敦警察厅的通知,约他去“谈话”,实际上是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 并且限期离境。

当时,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依·皮沃斯基听到这件事之后,便邀请邀请姚桐斌去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工作。

1951年年初,姚桐斌来到了亚陈工业大学俩报道,年末,姚桐斌以一篇《对液态金属及合金的粘性与流动性的研究》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并且拿到了工业冶金学的博士学位。由于当时做这种研究的人非常地少,所以他的这篇论文在当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康德西教授每次回忆起姚桐斌的时候,都会很自豪地说:“桐斌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1952年,姚桐斌到英国伦敦帝国科技学院继续深造并工作。1953年,姚桐斌就获得了这一所学校的D. I.C.文凭。

1957年,姚桐斌在德国冶金厂里实习了半年,在德期间,他除了进行紧张的技术工作与学习之外,还积极关心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姚桐斌对德国的工业技术与科学技术,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且学到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及其管理方式等等。

也就是在这一年,姚桐斌以坚定的立场和至死不渝的爱国革命情怀,被中国大使馆推荐,最后在瑞士伯尔尼中国驻瑞士使馆内,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唯一一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加入党组织的

在德国期间,姚桐斌也不忘一如既往地宣传社会主义新中国,并且在此过程中,他自己也感受到了党的教育。

1957年9月,这位才华横溢、血气方刚的青年学者,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目睹祖国蓬勃发展和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姚桐斌恨不得即刻投入到报效祖国的洪流之中

回国后,有好几个单位都希望姚桐斌可以到他们那里工作,但聂荣臻通过国务院专家局,指名要姚桐斌到国防部成立不久的第五研究院,负责筹建一个研究所,这也中国第一个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就这样,姚桐斌终于有了自己在国内的归属之地。

1958年1月,姚桐斌来到了五院报到,当时配备给他的只有1台显微镜和12名大学生,完全没有其他任何的仪器设备,而办公地点则是早年的练兵营房。

当时有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到这样一个简陋的单位来工作?”姚桐斌每次都认真回答:“我回国不是为了地位和金钱,而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姚桐斌和其他几位工作人员一直努力做研究,从来不放弃,于是在703研究所建成之后,姚桐斌也顺利被任命为了所长。

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火箭的设计确定后,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材料和工艺及电子设备。航天器出事故,大多都是因为零部件问题所引起的,归根到底还是材料的问题。

但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中国材料的工业水平不高,甚至就连一些低合金钢都生产不出来,更谈不上航天材料了。因此,当时国内火箭材料的研制等各方面,都完全是从零开始的。

在研制出这些材料以及相应的工艺后,研究所还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接近各种多次的试验。姚桐斌在国外的时候,没有做过火箭材料工艺这方面的工作,但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火箭材料工艺专家,除了和他渊博的学识基础有关之外,与他分秒必争、孜孜不倦地学习态度也不无关系。

从学生时代开始,姚桐斌就习惯性地做笔记。回国后,他依然坚持收集文献资料,直到现在,703研究所内还保留有他的资料卡片。

填补国家空白,培养人才

从1960年至1965年,703所前前后后开展了500多个研究课题,有80%都应用在了如今的火箭发射、卫星上天的事业上。姚桐斌不仅在立题方面做了大量的论证与组织工作,而且还主持了研究课题技术方案的讨论、确定,还亲自主持和参加了一些重大预研课题关键技术的解决,为很多突破性的科技成果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期间,在研制一种“发汗材料”的时候,因为课题难度大,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成效,所以经常会被否定,被中断,甚至是被嘲笑,姚桐斌也被说是白胡子老爷爷,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项课题不会成功。

但姚桐斌却一直坚持自己的主张和支持下,几位工程师悄悄地进行研究,最后竟然成功了。当中国第一枚火箭上天时,这种发汗材料和将火箭发动机的几千摄氏度高温,降到了几百摄氏度,同时还使火箭增加了射程

而这一材料的花费,也就是几位工程师数年的工资(当时工程师每月工资60余元)。如果不做这项研究,在试车时,哪怕出一次事故,国家的损失就可能达数百万元之多。而这一项目,后来也荣获了国家发明二等奖。

这些科技成果,对我国多种导弹、运载火箭、应用卫星等的研制成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还在各类航天型号研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早在1960年的时候,姚桐斌就提出了研制钛合金的想法,当时这一材料在中国也同样是一项空白,国外也只是在研制阶段。

有人说这种材料太贵,成本也很高,如果研制不成功,损失可想而知。但因为它的比重低、强度高、稳妥可靠,姚桐斌依然极力主张研制这一材料。当时他和同事们解决了研制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最后还是成功地用钛合金气瓶代替原来使用的钢气瓶。

这一科研项目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等多种奖项。后来钛合金瓶使用于多种型号火箭上。正如姚桐斌所料的那样,钛的价格大大降低,后来连自行车也有用钛合金的了。

在研究所建所的初期,很多工作人员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大中专毕业生,姚桐斌以培养材料与工艺科研人员为己任,言传身教,呕心沥血,经常会对新分配来的毕业生逐一谈话, 并把他们派到工厂参加试制

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回所后,姚桐斌亲自了解了每位参加试制人员的收获,提出各种问题, 听取解答意见。对执行较重要的出差任务,或外出参加学术技术活动的科技人员,尤其是年轻的科技人员,他都要求在返回研究所后作口头汇报或者是书面汇报,并亲自听取阅批。

姚桐斌既是年轻科技人员的严师和良师,也是他们的益友,既充分肯定年轻人的成绩,又进行严格的要求,他对年轻人工作中的失误,在弄清事实、分析清原因的基础上,该严肃批评就批评。

同时,姚桐斌作为领导,也勇于实事求是地承担责任,使人心悦诚服。 他从不以专家自居,也从不会夸耀自己,一直都以平等的身份同年轻人讨论和研究问题。

在工作上,姚桐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曾有一位研究员回忆:“姚所长批阅的每一份科研报告,不但科技方面的,连错别字、标点符号也作修改。见到优秀报告都给予鼓励。”

一位高级工程师说过,当时他的一份图表因为曲线画得不精确而被陈列出来,姚桐斌不仅指出了他的错误,还认真而详细地教他怎样正确画曲线,以实例教育大家,以免其他人重蹈覆辙。同时,姚桐斌并没有将他的名字写上去,细心地顾及到了他的内心感受。

在生活中,他还能和同事,和家人一起同歌舞,共欢乐,十分平易近人。一次,金属材料室的一位男研究员和一位女研究员结婚,姚桐斌兴高采烈地去吃喜糖。在婚礼上他说:“今天我特意来祝贺这对新人,我知道他们一定会白头偕老,永远幸福的!”

说完后他停一下,又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没人知道,但也没人说话,于是姚桐斌自问自答起来:“在座诸位都知道我们的新郎是金属材料专家,新娘是焊接专家,而焊在一起的金属就成为一体,永不分离了。”他的话引起满堂大笑, 使气氛更加欢乐和热烈。

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虽然姚桐斌是学工的,但他多才多艺,能诗会画。有一次,他出差在外46天,期间他给家里寄了一封信,信封拆开,是一张素描,上面画了一只公鸡,站在远处,正向一只娇小的母鸡挥翅告别,母鸡身边还围着三只可爱的小鸡。

姚桐斌的孩子们随即开始在画中急切地找自己:“这是我! ”“这个是我!”“爸爸还带着眼镜!”一张随手的素描,却给全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正是由于他尊重别人,平等而坦诚的待人,所以也得到了广大科技人员的敬重与爱戴。

“把科研搞上去,死了也甘心”

1966年开始,研究所因为外部的情况也变得混乱起来,但姚桐斌却依然坚持每天上班,他觉得“光拿工资不工作,于心不安。

1967年,聂荣臻作了一次报告,指出不能中断科研,要着眼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强调了要大力加强科研机构。随后,姚桐斌在向703所内的职工们传达聂帅的报告时,心情也是无比兴奋,说到激动处时甚至热泪盈眶。

最后,他还想向大家表决心:“只要能把科研搞上去, 我就是死了也甘心!同志们,我们大家努力吧!”

1968年6月8日,姚桐斌照常上班。中午下楼准备回家吃饭,研究所的两位工程师见到他时打招呼:“姚所长,外边有人武斗了,您最好等一等,先别回家。”“谢谢你们的好意,上午我只批完了一个报告,吃完饭后还得回来接着干。再说,武斗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结果姚桐斌刚走进家门,一伙歹人就破门而入,将他直接往楼下推,同时还拳打脚踢,用钢管打,鲜血立即流出。这些人一面喊叫一面还将姚桐斌拖往了离家200米左右的地方。很快,姚桐斌已经不能说话了,一行人也扬长而去。

下午3时,45岁的姚桐斌就这样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很快,这件事传出后,周恩来的秘书在宴会过程中,向总理通报了这件事。

周恩来一时间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摔坏了手中的酒杯,随后单独对秘书下令,一定要对凶手严查严办,并在当天立即派粟裕乘直升机到南苑视察,并命令军管会开列了一张有贡献的科学家名单,开始对他们加以保护,还强调在必要时可以用武力保护。

1978年,中央在八宝山为姚桐斌开办了一场追悼会,随后追认他为革命烈士。1999年,追授了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学时就开始对火箭感兴趣的姚桐斌,没想到在30年后,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也对国家的航天材料研究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姚桐斌担任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所长,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但他所提出的科研工作的方法等等,都给广大的科技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的创建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周恩来参加外宾晚宴,秘书通报一个消息后,酒杯为何突然掉在地上


几十年过去了,姚桐斌没有仅仅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如今的工艺研究所里依旧保持着一个延续至今的传统,就是刚进所的大学生都要学习一本小册子《科研工作方法》,着是由第一任所长姚桐斌撰写的,凝聚了他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执着的科学精神的小册子

这位光明磊落又忠诚事业的专家和学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初到国防部时的诺言:“我回国不是为了地位和金钱, 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祖国的建设。因此,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工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卫星上天贡献一份力量。”

他用其坚实的足迹,铸就了伟大的品格与丰硕的业绩,也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也正是因为姚桐斌这样的老一代航空人奠定的坚实基础,才会有嫦娥、神舟飞船上天,也才使得今天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一直保持着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周恩来   康德   国防部   外宾   英国   晚宴   新中国   酒杯   所长   航天   祖国   火箭   秘书   父亲   研究所   消息   工艺   材料   专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