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3:“圈子”连环套,孩子早晚被套走

我们习惯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对满足我们需求的对象在心里“估价”,像买菜时讲价一样——价值观,即以此为基础。

需求对象一旦被赋予价值,便升格为“价值对象”,能满足我们的“归属”与“自尊”需求——以此为契机,我们与其他人相互认同并“面子”互补,产生感动,发生情感。

HZ3:“圈子”连环套,孩子早晚被套走

一件衣服,一顿吃喝,一套房,一辆车,一本书,一幅画,一只宠物,一个人……我们与之发生关系时,先看重它们是否使我们感到被认同或受尊重,而非是否令我们饱、暖、便利,赏心悦目等——这是我们作为人的需求发生与动物式冲动或欲望的根本区别。

价值分高低贵贱、大小多少、轻重缓急;价值对象无限多,无穷变。

父母与孩子的价值观,怎能相一致呢!

孩子小,以父母的估价为估价。孩子打酱油了,开始自行估价。

HZ3:“圈子”连环套,孩子早晚被套走

父母把猫狗当玩物,孩子视它们为玩伴;父母以为“游戏”该扔,孩子扎进去没够;父母认为学习是“远水”,孩子只想解“近渴”……

父母的估价常从人的需求出发,孩子的估价多被动物式冲动或欲望驱使。需求所向,价值或高、或低;冲动、欲望所指,价值无限放大。当“估价”冲突,孩子从父母那儿得不到认同并尊重,便会找别人。

HZ3:“圈子”连环套,孩子早晚被套走

孩子步入少年,开始拥有相对独立的同学圈、朋友圈、恋爱圈,以后还会建设自己的同事圈、家庭圈、事业圈……

这些是现实的“圈子”。倘若孩子从以上“圈子”中得不到认同并尊重,还会倾心灵怪神仙、历史人物,荧幕偶像,建起内心虚拟的“圈子”,寻求共同价值。

心理的“呼啦圈行为”,从孩子看动画片时就已发生。它与现实的“圈子”,一起影响并塑造孩子的价值观。

HZ3:“圈子”连环套,孩子早晚被套走

为人父母,即使一直屈从孩子的“估价”,无条件供养孩子,孩子也可能越来越看贬父母的职业、收入、生活条件、习惯、交际等。

也就是说,我们抚养孩子,拼命供吃、供喝、供穿、供住,供孩子找对象,生孩子——供到老,供到死。可是,自从我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与孩子分属不同“圈子”;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不再起决定作用。孩子在生计、心理上依附我们,但对我们的感情,早开始变淡、变质了。

HZ3:“圈子”连环套,孩子早晚被套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灵怪   圈子   孩子   轻重缓急   被套   早晚   价值观   冲动   为人   对象   欲望   父母   习惯   现实   需求   发生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