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错犯二十年,才把孩子养成痛心的样子

最感动人心,促进感情的是什么?

谈恋爱,为恋人绣一个荷包,织一条围巾;雕一件妆盒,做一顿晚餐;亦或冒雨跑很远买药,千里送鹅毛,穿越半个地球相会……比送包包、珠宝、名表更走心。

它们的本质,都是“劳动”。越辛苦、耗时、精美、割舍的“劳动”,越加深情感——只是,耗神费时的劳动,当下几乎看不到了。

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劳动,远超过这些,但孩子不感恩。即使“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些孩子后来体味到父母的心劳,还是不感恩。

因为父母做错了。

有些错犯二十年,才把孩子养成痛心的样子

劳动的过程,要付出时间、心力和技能。劳动成果的区别,在于做的饭菜,有的仅能饱腹,有的具美味、营养价值,有的富有情感,有的蕴含美感……劳动的影响,可能个人、一家人、一单位人,更多人。

劳动还被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打工的劳动,管理的劳动——导师认为,劳动创造价值。社会则因劳动对象、劳动场所、劳动形式等不同,将劳动区分高低贵贱,大小多少,轻重缓急,划定它三六九等的价值标准。

但劳动的本质,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其作用,应改造自然和社会,满足人越来越高层次的需求——其它,都是表象。

劳动内含中,最可贵的是时间。时间即生命:素不相识,有谁肯把一分钟劳动创造的价值,给予我们呢?

有些错犯二十年,才把孩子养成痛心的样子

价值不仅能创造,还能引进。引进的方式很简单,比如花钱。省去创造价值的繁琐,直接把现成的价值倒来、倒去。

父母二十年“给钱”养孩子。孩子的直接感受是:有钱,真好;没钱,憋的慌。花钱,有面子;没钱,丢面子——钱,唾手可得。

这培养孩子的物质财富价值取向,和伸手索取钱、物的心理惯性。步入社会没钱难、赚钱更难的现实,一再强化它们。越来越细化的物质财富价值标准和评判,逐渐占领孩子识人待物的心灵。

父母二十年督促孩子学习好,考大学,将来进入好单位。孩子的直接感受是:成为好学生,真好;差生,挨训。考上大学,有面子;落榜,丢面子——这培养孩子的个人人设价值取向。步入社会,文凭、身份就是“光环”的现实,更一再强化这一价值取向,并细化相应价值标准和评判,充溢孩子的心灵。

有些错犯二十年,才把孩子养成痛心的样子

孩子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但凡改变物体形状和位置的劳动,连垃圾桶都不用倒,这是家长最期望并努力做到的——家长越是努力地做到了,孩子对“劳动”的体验、认知就越肤浅,感情越冷漠。

步入社会后,他们工作,但不理解“劳动”。

他们劳动,但不理解父母养育他们的“劳动”。

待到他们体味到“养儿”的付出与辛苦,但以物质财富为价值取向,父母攒的那点钱,全部抠过来,也撑不起他们想要的面子;以个人人设为价值取向,父母的那截身份,比他们心目中的“贵人”,往往很“贱人”。

价值需求满足,是情感需求满足的必要条件。孩子的“归属”与“自尊”需求,因父母物质财富、个人人设价值的缺失得不到满足,孩子相对于父母的“同情”与“共情”会逐渐冷落。

如果生活因缺钱、工作因委屈不如意,他们索要不得,自然把满腔的埋怨转移到父母身上:谁让他们没本事、没钱、没地位、没关系,没供他们上好大学,没安排他们进好单位,没有“动迁房”……

有些错犯二十年,才把孩子养成痛心的样子

劳动的本质,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父母曾经为孩子,改变了多少?

劳动内含最可贵的,是时间。父母曾经为孩子,花费了多少?

这两者,在物质财富、个人人设价值取向面前,以当下社会推崇的标准与评判衡量,往往很没面子。

父母的修养与成就,或没达到“审美”、“崇高”层次,每天炒、做的饭菜,顶多可口、营养,创造不出更贵重的价值。父母抚养孩子,同时满足自己的传承、面子、情感需求,具有自私的属性,但他们为孩子贡献的劳动,孩子成家立业后,从其他人那儿,再也不可能无偿得到。

劳动的付出,最感动人心,促进感情。劳动创造价值,加以分享,即个人贡献。与之相比,花钱、给予、赏赐,通常将别人的贡献从一个“圈子”倒入另一个“圈子”,已丧失劳动的本质属性。它能为我们长面子,但是“虚面子”;生成感情,但是“假感情”。

有些错犯二十年,才把孩子养成痛心的样子

劳动创造价值的个人贡献,是滋养感情的“活水”。但只有在父母、孩子的价值观,都以个人贡献价值取向为主导的前提下,这“活水”才滋养“真感情”。

父母为孩子贡献,只在家庭小圈子。父母的劳动若不能贡献更多人,赢得相应社会地位和财富,其个人贡献,在孩子眼里,会被社会淘汰得很没面子,撑不起孩子成人后更持久的感情——其中内含,还得另剖析、阐明。

普通父母,没多少钱,却一直努力养成孩子的物质财富价值取向;身份普通,却一直塑造孩子的个人人设价值取向——直到把孩子造就得索取无度、翻脸无情,还不知道为什么。

无数父母二十年满腔热情、尽心尽力、倾其所有、“无私”奉献地犯错,终于把孩子养成令自己痛心疾首的样子,同时造成当下社会价值取向偏执、情感凉薄的现状。可全面细想,这又不仅仅是父母的错。究其根本,到底错哪儿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孩子   痛心   物体   本质   面子   物质   样子   贡献   父母   感情   需求   价值   财富   时间   标准   情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