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封印“永生”灵魂的第二道“符”

我们抡斧头劈柴,得顺着木桩的纹理,才顺畅,否则劈不动。

我们腰腿发力,带动上身及肩膀,胳膊抡圆了自由下落,木桩应声而裂。

我们聚精会神,屏息静气,与斧头合二为一,感应木桩的着力点,能把木柴劈得很细。

在这过程中,我们体验借力、依理、顺势而为的妙处,身心与木材纹理熨帖的畅快,领悟做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也品味一斧头劈两半的辛苦——看木柴越堆越高,想象炉火驱寒生暖,烧水热炕,我们特有成就感。

机器,封印“永生”灵魂的第二道“符”

简单劈柴尚且如此。如果我们从事木工、匠造,将普通木材打成家具,筑成屋宇,不仅满足居者的生理需求,还满足其伦理需求、价值需求、情感需求、美感需求等,我们就得用心揣摩居者的伦理观、价值观、情感观、审美观及其对家具、屋宇的个性化体验。

居者的伦理观中,祖辈、父母、叔伯、妯娌、兄弟姊妹等如何自处、交往?价值观中,用什么木材、造型、结构、漆色区分上下尊卑?情感观中,家族成员亲疏远近如何协调?审美观中,富丽堂皇、典雅尊贵、优雅含蓄、朴素大方、简洁明快、清静淡泊……诸类风格怎么取舍?

满足生理、伦理需求,我们走进居者的“圈子”。满足价值需求,我们和居者相互“归属”并“自尊”。满足情感需求,我们和居者彼此“同情”并“共情”——满足美感及以上层次需求,我们就能和居者相知、相守,同“道”携行。

如果分工、协作,一起作品,我们与同事也会越来越志同道合;而且,同甘共苦越久,技艺、人品、格局等越拉开差距。

只要“入门”的木工、工匠,哪怕处在末位,分利较少,他们也会由衷敬佩那些真正的匠人、大匠。因为他们深知:技艺循序渐进提升,不易;人品依道理而行,很难;格局因贯通做大,超凡……

“入门”之后,以“木工”、“匠造”改变木材的形状和位置,体验天、地、人“合一”的奥妙,获得成就感、价值感、情感、美感等的魅力有多大呢?

明熹宗朱由校沉溺其中,连皇帝都懒得做,把天下交给魏忠贤打理——只是,他自得其乐,不与人分工、协作,共乐乐,所以无法汇聚千万人的力量,创造出造福天下,并令天下人崇仰、爱戴的伟大作品。

机器,封印“永生”灵魂的第二道“符”

能制造出同行认可、居者买单的作品,即“入门”了。对外,有同事、居者赏识;对内,创造价值的体验,交换价值的成就感,把握当下、刷新未来的充实和憧憬,都能激励我们克服所有劳苦、困难、挫折,朝匠人、大匠的方向迈进。

没“入门”的:只会感到辛苦;照镜子瞧自己鼻梁挺拔,眼睫毛长,即沾沾自喜;穿新衣锯木头,忍不住介绍它是啥牌子,质料、款式如何新潮;同事不热忱,分得酬劳少,便想法子炫人脉、套交情;总认为自己是天之娇子、富贵格格,奈何落入民间,于是怨天尤人、颓废沮丧,或上下钻营、左右讨巧;习惯不劳而获,便贪图一步登天……

归根结底,体会不到“木工”、“匠造”的妙处,除了应付工作、维持生计,业余更感无聊、苦闷、焦躁,于是变本加厉寻安慰、找乐子;或吃喝玩睡求刺激,或追星攀流争宠爱,或穿金戴银炫物质,或美颜纹艺增人设,再或扎入网游、奇幻、搞怪的“虚拟世界”,熬时间对抗空间……

他们渴望被赞赏、亲昵、迷恋、仰慕,但创造不出价值提升物体、环境和别人,只能一味追物质、拔人设,并引“经”据“典”、呼朋结伴地认为,这样活才不虚度人生。

机器,封印“永生”灵魂的第二道“符”

运用智慧、体能和双手改造物体、创造价值,是体验规律、经受挫折、敬畏自然、畅享激情、感悟和谐的必由之路。由此,我们才能逐渐洞透物理,理解别人,认清自己,并在与别人协作、竞争的过程中,相互钦佩,彼此亲密,共创未来。

制造工具,改造自然,总结经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进步。人类文明是这样一步步进化来的。

但是,当“工具”越来越复杂,升格为“机器”,却阻断了我们与自然规律全身心的“体验式”交互。

越高新科技、整合利用自然“神力”的产品,比如家电、手机、电脑、汽车、飞机等,越自动化生产——操作者只要按下开关,流水线作业,它们很快就昂扬军姿、列成方队、踱着正步,从车间涌出来了。

制造它们的“机器”,凝铸着自人类文明以来,所有发明、创造、改进、升级“工具”及“机器”的前人的智慧与经验。也就是说,是所有前人劳动的“分身”,和操作者当下的劳动,结合现有原材,一起创造了它们当下的价值——不同“机器”中蕴含的前人智慧与经验的高、下、多、少,及原材的“质能”,决定了它们当下价值的高低贵贱、轻重缓急。

操作者若想体验飞机的“神力”,光把飞机和制造飞机的“机器”拆零散了再组装起来不够,还得分解其系统,识别其零部件,追溯各系统及零部件来龙去脉,参透电、热、磁、光等能量,作用于万千材质,与地球引力、空气阻力、高空压强、磁射干扰、天气变化侵袭等,对立统一、辩证互动的矛盾关系。

这极复杂,涉及数十学科、上百产业、百千行业、万千工种,所以得数百万人,各凭劳力、技术与专业,通力协作,长期配合才能完成。

机器,封印“永生”灵魂的第二道“符”

普通技工,聚焦自己的工种,开动熟悉的“机器”,看着个类零部件哗啦啦地落下、自动封装即可。他们边工作,边想下班后去菜市场买啥菜,回家做啥饭,哄孩子睡觉,看电视,搓麻将,或找点别的乐子——“机器”冷冰冰,他们也冷漠。

“机器”,是封印我们永生“灵魂”的第二道“符”。不仅飞机制造,工业革命后,各行各业发展,都用它流水线作业,把工人锁成单调、枯燥、机械化的“螺帽”——我们的意志,一旦被它封住了,便再难向上,越来越沉入低层次需求的满足。

“机器”复杂吗?无论生产零部件还是组装飞机的“机器”,都利用规律,转化能量,因应材质,施加动力,改变原材的形状和位置,产出成品。

先进的“机器”,都有螺丝固定卡口,轴承运转,齿轮咬合,带、链牵引,锐器切割、造型,光电操控……从会开动,到维修,再到改进、升级,直到发明、创新“机器”,貌似复杂,但不难克服。

从零部件想到整机。归根结底,任何“机器”都服务于最终成品,或直接组装成品。而“成品”,终归为了满足我们衣、食、住、行、玩、性等生理需求、伦理需求、价值需求,有的还同时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美感需求,乃至更高层次需求。

如何令“成品”用起来更让我们感觉有“面子”,更促进我们与其他人亲密,更令我们赏心悦目……朝这方向发力,改进、升级、发明、创新“机器”,“机器”也会变得有人情味。而我们,则借助“机器”及其产品,与千万人互动,彼此“归属”并“自尊”,发生“同情”及“共情”,再上则相互“返真”与“审美”……

任何“机器”,都是活的。我们能感悟它们的“活性”,即具有了破除“封印”的“自觉”;反之,则永续沉沦——解密感情,提升美感,关注“亿舟一学”,一起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机器   操作者   木桩   斧头   木工   前人   封印   美感   伦理   零部件   木材   成品   灵魂   飞机   需求   价值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