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孩子,父母把自己的这个坑挖大了

视频加载中...

这是以物质财富价值取向为主导的价值评判。

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一直以男友为自己花多少钱,评判男友对自己重视与否、感情深浅。

“钱”是物质财富的集中体现及交换工具。

父母回到家,为自己赚了多少钱而显摆、嘚瑟,因没赚到钱而鸡飞狗跳,这种价值取向在孩子的心里随即扎根,发芽。

供养孩子,父母把自己的这个坑挖大了

父母供孩子衣食住行,仅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当父母为孩子穿上新衣服,夸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漂亮;带孩子下馆子,说别人家吃不起这样的席面;开着二手车,嘲笑骑电动车、自行车的别人家;住一百多平房子,比住八、九十平房子的别人家洋洋自得的时候……父母即赋予了“衣食住行”一定的价值标准及评判,并以此为客观条件,满足自己相对于孩子、其他人的偏“自尊”的“归属”心理需求。

当孩子做“对”了,父母就好吃、好喝、好玩地供上,自己开心、有“面子”,孩子也开心、有“面子”,父慈母爱子女孝的感情于是越来越蜜。当孩子做“错”了,父母就断供,双方的感情立马冷却、中场休息,甚至剑拔弩张……

久之,孩子习惯了以物质财富界定价值的高低贵贱、大小多少、轻重缓急。这样的价值取向根深蒂固、代代传承!

供养孩子,父母把自己的这个坑挖大了

不过,习惯以物质财富为价值取向,孩子会对“人”越来越看轻、看贱、看“无”,包括父母。

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往往没够。满足的时候,孩子开心、有“面子”,感情甜蜜蜜;满足不了,感情就蒸发了。

人对物质财富满足的体验往往昙花一现。体验过去了,“昙花”即枯萎。靠上供哄孩子开心、长“面子”,成本无限大。

孩子随着长大,对物质财富的要求越来越高,父母总有满足不了的时候……

父母拼老命供孩子,为了孩子将来成人、成才,孝顺自己。可是养着养着,怎么孩子不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平房   席面   父母   孩子   洋洋自得   昙花   衣食住行   面子   物质   男友   感情   习惯   需求   价值   财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