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英国作家吉卜林说:

“我邂逅了一座城市,

一座真正的城市,

人们叫它芝加哥。”


去年 9 月从芝加哥回来后,

就一直想写点什么,

建筑、艺术、大学......

好像还有很多。

不写则已,

一写就洋洋洒洒地停不下来。

文章太长了,

分成上、中、下三篇吧。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对校园总是有一种痴迷,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喜欢去那里最有名的大学走走。

芝加哥最好的大学当属芝加哥大学,它位于城市的最南部,那是美国最大、也是最危险的贫民窟之一,95%以上居住的是芝加哥最为穷困的少数族裔,各种暴力案件频发。

有人这样形容:“芝加哥大学就像一座中古城堡,坐落在蛮荒的郊野之中”。据说校方不惜巨资买下校园周边的房产,作为缓冲地带,将纯净的校园与它的周边隔离开来。

初到芝加哥的人被反复劝诫:“对芝加哥大学附近一带不熟悉的,千万别去,即便是白天也不要去,切勿抱有冒险或试探的心情”。

确实有人担心糟糕的治安而放弃了。犹豫了一秒钟,还是“毅然决然”地出发了。

去芝加哥大学的交通非常方便,从市区坐地铁红线可以直达,我坐在了第一节车厢,这里离驾驶员比较近,万一有什么情况可以快速求助。这个小 tip 还是酒店前台告诉我的。

出了地铁,路上人不多,确实大都是黑人,虽然是大白天,还是有些紧张,脚步也不由得快了起来。目视前方,旁若无人,不去跟迎面而来的人发生目光交流。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看到了街头的 24 小时报警装置,顿时心安了不少


由南往北走,一幢很现代的建筑映入眼帘,那就是芝加哥法学院,美国第 44 任总统奥巴马曾在这里执教 12年 。那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芝加哥大学不少学生在这里狂欢。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位列全美第五


据《纽约时报》报道,奥巴马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律博士学位后,就在这里教授宪法学。在学生的眼中,他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老师,“长得很帅”,博学幽默。

法学院以北是一个大草坪,一望无际,绿草如茵,好似一片丰茂的草原。不由得想起了哈佛大学哈佛像脚下的那块草坪,游人已经把它踩得像被羊群啃过似的,与这里相比只能用“贫瘠”来形容了。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这块大草坪是1893 年为举办芝加哥世博会修建的中途公园


草坪北边的主校区秋意正浓,穿过最古老的哈珀纪念图书馆,看到哥特式的红顶白墙掩映在浓密的树丛中,颇具牛津、剑桥之风韵。密叶间筛下阳光,晃人眼目。那些古典风格建筑的墙上爬满了青藤,像极了中世纪欧洲皇家园林。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尖顶的哥特式教学楼是校园最亮的风景


背着双肩包或抱着笔记本电脑匆匆走过的,大多是学生。举着相机或手机拍照的,大多是像我这样的游客。不过数量不多,在诺大的校园里,很快就被稀释了。

行走在校园里,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十五、六世纪,瞬间远离了芝加哥城市的浮华与暗黑。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绿茵茵的草坪上映射着太阳斑驳的影子


在这样宁静幽雅的环境下,芝加哥大学拥有异常浓厚的学术氛围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有个段子说,在芝加哥大学,两个不认识的人坐在一起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在研究什么?”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草坪上的人们是否也在说 “你在研究什么” 吗 ?


虽然与哈佛、耶鲁等大学相比,创办于 1856 年的芝加哥大学只能算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芝加哥大学的学者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创立了包括芝加哥经济学派在内的赫赫有名的“芝加哥学派”,使芝加哥大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迄今为止,这里已经有100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实现了华人诺奖零的突破,“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名至实归。

再往北走,就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门了。很小,很不起眼,就连本校学生有的都不知道原来母校还有大门。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照片右侧红色的“stop”警示牌前也有一个 24 小时报警装置


校门附近有一家芝加哥大学书店,一楼是星巴克以及礼品商店。关于奥巴马夫妇的书被放在醒目的位置,其中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BECOMING》上市不久就登顶 2018 年畅销书榜首,被翻译成了 33 种文字。天地出版社出了中译本,叫做《成为》。

在纽约好多书店也看到过这个现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对伉俪这么火。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红砖外墙的芝加哥大学书店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米歇尔在《成为》中称:“永远不会原谅特朗普”,以表达对其攻击奥巴马的愤怒


二楼是书店,书架林立,有点密不透风,但分类清晰,很好找书。有一个区域专门是出售或出租课本的。美国的教科书是出了名的贵,特别是那种大部头的,动辄要300-400刀。如果你看到有人每学期都买新教材的话,请抱紧他的大腿,那可是真正的土豪。

一般学校书店都有本校课程中涉及的几乎所有教材,所以很多学生多会买二手书,或租借课本,这样会经济不少。二手书上有时候还留着老师或学长的笔记,能够触摸到前辈的学习轨迹,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书店的课本专区


芝加哥大学东面有座校园中最高的建筑——洛克菲勒礼拜堂,这是为纪念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慷慨捐助筹建芝加哥大学而建造的。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礼拜堂后面高高的钟楼,每逢周末才开放


礼堂也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并不是非常奢华,玻璃花窗都没有太多装饰。礼堂里面有个巨大的管风琴,学生唱诗班会在这里排练,很多学院的重要仪式也会在这里举行。

进去的时候,工作人员正在布置会场、调试音响,看到在座位两旁的演示屏幕上写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大胆质疑,努力扩展领域边界”,这口气,像是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座椅旁贴着班级的名称,看样子明天这里应该是新生开学典礼,校长或老师要发表致辞。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礼堂内部装饰简洁,并无奢华之感


时间关系,芝加哥大学只是匆匆一瞥,感觉校园还是非常安全的,校方安排了很多安全警卫巡逻,路边还有24 小时报警装置。

时间过得很快,芝加哥之行按计划就该结束了,第二天下午两点的航班飞往波士顿。

早晨起来退了房,存了行李,看看时间尚早,就在酒店附近闲逛。天气不好,天空阴晦。九点多钟的时候,一些细小的雨点从天而降,不紧不慢,突然之间就变成了瓢泼大雨,并伴有雷暴。

不多会儿,收到了航空公司的消息,航班延误至晚上九点多。陡然多了大半天的时间,去哪儿呢?要不去西北大学吧,原本就想去的,风雨无阻。

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方向正好相反,它在芝加哥北面的埃文斯顿镇。确切地说,已经不属于芝加哥的辖区了,从芝加哥市区乘坐地铁红线转紫线即可到达,还是很方便的。

芝加哥的公共交通很有意思,西北大学的 logo 是紫色的,那条通往西北大学的地铁就叫紫线。通往芝加哥大学的地铁叫做红线,猜到了吧?对啦,芝加哥大学的 logo 色是红色的!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穿着西北大学紫色校服的妹子在校园里匆匆走过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芝加哥大学红色的校服


西北大学并不在美国西北部,为什么叫西北大学呢?据资料称,1851 年建校时,伊利诺伊州和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等地统称为“西北领地”,所以这所位于伊利诺伊州的大学也被称为西北大学。

跟芝加哥大学一样,西北大学也是一所世界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新闻学院被认为是全美最好的新闻学院之一,可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媲美。

西北大学毗邻密歇根湖畔,是一个地势平坦的长方形区域,一条南北向的笔直马路把学校分成东西两个区域,路的东面是学校的核心建筑群,路的西边多是办公楼及学生宿舍。无论是在餐厅还是教室,抬眼一看,窗外就是无敌湖景。

西北大学的建筑风格既有古色古香的,也有现代洋气的。由于是阴雨天,没有阳光的映照,校园的景致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直至走到了密歇根湖畔,看到了那绝美迷人的湖景和五颜六色的涂鸦石,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它比芝加哥大学更美。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远远的一艘白帆不惧暴风雨在湖面上飘摇


西北大学学生在河岸的石堆上涂鸦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了,石头上的字迹有中文、英文还有其他国家语言。沿着湖岸边走边看,不时地停下来读读石头上的文字。有的萌感爆棚,有的创意无限,更多的是祝福和爱,沿着湖畔徐徐展开。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一起看海枯石烂,一起等天荒地老,这里妥妥的西北大学求婚专区。


中文的也不少,那块“世界再大,也要回家”简直就是地标一样的存在,不去打个卡都觉得没来过西北大学。我猜想,这句话后面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吧。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浪花不断的拍打着岸边的石头,激起水花,站在海一样的湖边,望着远处的芝加哥天际线,顿觉世界好大又好小。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向南眺望,芝加哥的天际线隐约可见


要深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对旅行者来说,大概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毫无目的地闲逛,像溪流中的一片落叶,随波逐流,不预设立场,不盼望收获,让意外决定下一步。

西北大学没有围墙,与埃文斯顿小镇很自然地融为一体,一直往北走,就出了校园。马路右边有一片开阔的沙滩,不大,无人。事实上整个小镇都静悄悄的,除了马路上偶尔飞驰而过的汽车,看不到一个人,有种冷寂的气氛。

有点怯怯的,走进沙滩,走向湖边,我仿佛听得到自己的心跳声。刚刚站定,一阵电闪雷鸣,一时间暴雨如注,正犹豫要不要马上离开这里时,突然听到身后汽车引擎的轰鸣声,扭头一看,路边停下一辆小车,一个高大壮实的男人走出来,穿着雨衣,帽子蒙着脑袋,看不清面部表情,慢慢向我走来。

有点慌乱,这天地之间只有我和他,脑海里立刻闪现出一则西北大学新生在附近遭枪击身亡的新闻,可是看看周围,无处可逃,无人可呼,只能“坐以待毙”了。

待那人走近,才看清楚是个长着一脸络腮胡子的中年男人,身上挂着一部佳能相机,暗暗松了口气,一个摄影爱好者,应该“无害”吧。果然,他很友好地跟我寒暄,还帮我拍了照片。

啊,虚惊一场。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跟这个男人 say bye-bye后,回头偷偷拍了他的沙滩剪影


无心久留,赶紧向学校方向折回。雨还在断断续续下着,间或雷电交加。学生们已经穿上厚厚的卫衣了,而我还是穿着被冷雨淋得精湿的短袖,加上惊魂未定,瑟瑟发抖。校园里看到一家咖啡馆,立马冲将进去,喝了杯热咖啡,整个人才慢慢缓了过来。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在咖啡馆休整一下


就要离开西北大学了,在小镇高高的站台上望下去,埃文斯顿真是一个宁静的地方啊。想来大学就应该在这样的地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纽约大学身居闹市,车马喧嚣,太闹腾了。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宁静祥和的埃文斯顿有着 200 年的历史


回到酒店,取了行李,直奔机场。

芝加哥上空依然乌云密布,不时有电光在闪烁,航班也毫无悬念地继续延误,起飞时间到了子夜时分。这场雷暴,让全美最繁忙的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的一千架次航班延误或取消。

芝加哥的天际线(下):城市地铁的红与紫

▲ 已经晚上八九点钟了,芝加哥的雷暴还在继续


到波士顿已是凌晨三四点钟了,叫了一辆 Uber,好巧这位司机是上海人,看到我是一个人从芝加哥过来时,他说,我移民美国 6 年了,到现在都还不敢一个人在美国跑。

“其实芝加哥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可怕”,我告诉他。

一个有趣的城市,就像一个有趣的人,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芝加哥,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全文完,2020 年 5 月 16 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芝加哥   伊利诺伊州   巴马   芝加哥大学   洛克菲勒   天际线   哈佛   雷暴   城市   法学院   美国   西北大学   地铁   书店   校园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