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拖延症自救指南

转眼8 月份了,2020 年的进度条已经过了一大半,你年初立下的那些 flag还好吗?

耳边传来一片哀嚎:

明明为任务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却总是拖到deadline才动手,不得不熬夜赶工,焦头烂额。

明明做了详尽的待办事项,但每天却有超过一半无法完成,“已过期”任务越积越多。

明明斩钉截铁地告诉自己:“晚上一定要十一点前睡觉”,可是拿起手机却刷刷刷停不下来,直至午夜降临。

…...

明知道要做,但就是拖着不动,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焦虑感和负罪感,此所谓人类大敌——拖延症。

不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一本书上说,拖延症患者大概占人口的 70% 到 80%。可我觉着,这个数字还是太过保守了。

往近了说:

我与你同在。这篇本该 7 月份完成的文章,生生被我拖进了 8 月份。

往远了说:

豆瓣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已成立10 多年了,19 万来自全球的同道中人汇集于此。

时间都去哪儿了:拖延症自救指南

还有:


民国大师胡适,在20岁的《留学日记》中写道:

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 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旷世奇才达芬奇,蒙娜丽莎画了3年,最后的晚餐画了3年,最终传世的画作不超过 20 幅,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还压在手里没能交付。

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在大学生活的头几年,曾一度苦于学习效率低下,于是跟自己打赌,下猛药,狠狠鄙视自己说:“我能学一会儿习吗?真正学上 10 分钟?我得找一个计时教练,谁来替我掐表呢?”

后来他找到了,是一个厨房定时器,形状像番茄,就这样在 1992 年他创立了“番茄工作法”。

时间都去哪儿了:拖延症自救指南

瑞典人Staffan Nöteberg根据亲身运用番茄工作法的经历,以生动的语言,传神的图画,将番茄工作法的具体理论和实践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番茄工作法图解》。

在中国,一个叫作大胖的程序员把它译成了中文。机缘巧合,认识了大胖,他向我讲述了翻译这本书的过程。当年做程序员时,手上的客户不堪忍受其日益严重的拖延行为,纷纷弃他而去。

痛定思痛,他开始成为“战拖”斗士,屡战屡败后,无意中在一个网站上发现了《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遂翻译成了中文,并在2011年正式出版。这本不厚的册子迄今已经是第 19 次印刷了,常年高居时间管理类图书排行榜的首位。

时间都去哪儿了:拖延症自救指南



番茄工作法,25 分钟专注一件事


番茄工作法是关于“专注”与“休息”之间切换的工作技巧,籍由高强度的专注,再搭配短时间的休息,让大脑中的信息可以相互连接,提升阅读与工作的效率。

使用方法很简单:在待办事项里选择一项工作,或将一项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或将二三项小任务合并在一起,定一个25分钟的闹钟,在这段时间里心无旁骛地工作,拒绝任何打断。

等25分钟结束了,休息5分钟,这就是一个番茄钟。哪怕工作没有完成,也要定时休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番茄钟,循环往复。

时间都去哪儿了:拖延症自救指南

一般来说,使用番茄工作法,以“番茄”来计数。我们说“今天完成了5个番茄”,指的就是不受干扰、心无旁骛地工作了5个25分钟。

为什么是25分钟呢?因为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不会超过25-40分钟。

在连续工作了 4 个番茄之后,就可以休息多一点时间,比如10-15分钟。

重点是要记下每一项工作自己吃掉了几个“番茄”,这样才能够帮助预估下次类似工作的时间。

番茄钟时间管理的奥秘就在于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固定的时间段,完成一个时间段的工作才能休息一下,或者响应其他消息。

这其实是一种训练集中注意力做事的方法。

对于不容易专注的人而言,番茄钟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帮助其集中注意力,获得心流状态。


体验心流,让你忘掉时间的存在


什么是心流呢?

心流这个概念是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在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里提出来的,它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身关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时间都去哪儿了:拖延症自救指南


其实,很多事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

如同乒乓球高手相互对打,小球成为两个人之间意识流动的媒介,这时候体验到的感觉最美妙。

如同打游戏时,你觉得自己“佛来斩佛,魔来斩魔”,自信爆棚,勇往直前,无往而不利。

还如同《庄子》中的庖丁解牛,那不是技巧,而是一种境界,一种对解剖牛体的神秘发乎直觉的体悟,牛肉经他一碰好像会自动分开似的。

集中注意力是造就心流的关键,米哈里这样概括心流的成因和特征。

第一,注意力。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第二,你的心中有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你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激发生命的活力,保持生命的流动。

第三,有即时的回馈。

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

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番茄钟的25分钟,就可以视作这样一种心流活动,借贯注精神,进入乐趣盎然、浑然忘我的境界。

从这个意义来说,时间管理就是心流管理。


现在就做,开启心流模式


1. 最小行动

一个复杂庞大的目标很容易造成行动瘫痪,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最简单、毫不费力的步骤开始,降低认知负荷,打破心理障碍,先开启一个 5 分钟的番茄钟再说。

重要的是开始,让自己进入状态。做着做着,就停不下来了,你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嘛。

比如在写这篇文章时,坐下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下题目,然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快速热身,让自己进入写作的状态。写着写着,文字不知不觉就源源不断从指尖流淌出来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拖延症自救指南


2. 重要优先

把最重要、最困难的事情,设定成每天第一个要完成的任务,让它成为拖不下去的事情。一旦困难的事情都做好了,自信心自然倍增,做其他事的时候,简直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啊!

这个方法也俗称“吃青蛙”,马克·吐温说过:“如果你一早醒来就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就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事了,因为剩下的事当中,没有什么比吃掉青蛙更让人难受的了。”

3. 一次一件

很多人在工作中,习惯让思维不断地进行跳跃。写一会报告,刷一下网页,查一下资料,收一下邮件,做一下数据,回应一下客户,再回去贴图表…… 凡此种种。

更常见的,是一边微信聊天,一边工作。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你永远都没有办法获得真正的“专注”。

如果在吃“番茄”时,突然想到了什么,你可以顺手先把它记在手边的一张纸上,然后继续你手头的工作,避免真的被打断,待会休息时或者专门用一个番茄钟处理。

4. 劳逸结合

切记休息时间很重要,可以让大脑消化、吸收刚才 25 分钟的工作内容。休息时间到了,哪怕工作没有完成,哪怕还在兴头上,也要停下来。

不要继续想工作,不要刷手机,可以闭目养神,可以站起来走动,或者喝口水、上个洗手间什么的,让大脑从忙碌之后的耗竭,恢复到最好的运转水平,这样才能保证专注在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说不定,在你休息的时候,灵光乍现,一个好点子就出现了。


写在最后


让番茄工作法在中国真正火起来的,是“我们都是拖延症”豆瓣小组。这个由自我管理专家@高地清风组建的全国最大的“战拖骑士团”,早在2011年就引入了番茄法,他们活跃在“战拖”第一线,努力帮助人们解决拖延问题。

时至今日,许多关于时间管理、工作效率的书籍、文章都还会提到番茄工作法。最近被日本媒体报道的台湾38岁IQ180的IT天才唐凤,拥有超过20年的远距工作经验,她在采访中表示,自己远距工作的诀窍就是番茄工作法,一时间番茄工作法成了热搜话题。

在手机 APP Store 输入“番茄”“ Tomato”“ Pomodoro”等关键词,也都可以找到潮汐、番茄 ToDo 等相关应用。

时间都去哪儿了:拖延症自救指南


人生苦短,去日苦多。

所以,我们还等什么呢?或许我们今天就应该行动起来,或许不一定是今天,而是尽快。心无杂念,全情投入,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心流时刻。

山中一日,世上千年。

(2020 年 8 月 2 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胡适   时间   心无旁骛   时间段   忘我   这样才能   番茄   心理学   青蛙   专注   困难   事情   状态   目标   指南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