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书展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2020上海书展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上海书展的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


后疫情时代在全球书展纷纷停摆之际,2020上海书展如约而至。

这些年只要没有特别安排,我都会去书展现场,看很多书,见很多人,听很多讲座……书香氤氲,诗意流年。

可是,今年书展却一票难求。

为防控疫情主办方取消了现场售票,实行网上实名预约,并日均限流9000人。相比于去年日均8万人的“盛况”,票源明显稀缺,黄牛党“重出江湖”,10元的门票一度被炒至150元。

网上抢票的过程“惊心动魄“”,且按下不表。

时至今日,书展的最大价值已非单纯的买书卖书,而更像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无论旧雨新知,无论读者、作者,无论出版商、策展人,大家聚集在这里,面对面交换思想,碰撞心灵,传递感动,释放出最大的文化能量。

上海书展这次邀请了张文宏、马伯庸和罗翔等大咖,其中最具人气的当属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他以一己之力让刑法这门枯燥的学问火出了圈。

揣着来之不易的入场券,差不多提前1 个小时就到了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8 月 15 日的夜场罗翔将在这里举行《刑法学讲义》签售会。以为自己来得很早,没想到大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九曲十八弯,见头不见尾。

上海三伏的黄昏,连风都是热烘烘的,但读者的热情却丝毫未减,队伍在我的身后一直延续着。

2020上海书展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离签售开始时间尚有一段时间,友谊会堂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罗翔是从 B站开始火的。

一些 up 主看了罗翔司法考试辅导的视频,觉得很有意思,就剪辑发布到了 B 站,有完整的讲课视频,也有整理的段子合集。

“有同学问我一个问题,我当场崩溃了”,罗翔说,

“如果有只熊猫要咬死我,我能不能把熊猫打死?” 学生问。

“这还要问吗?熊猫是什么呀,熊猫是畜生啊,人和畜生哪个更重要?”罗翔反问。

“可熊猫是国宝啊?”学生再问。

“熊猫是国宝,我们是人啊,我们是无价之宝。我30天没吃饭快饿死了,见到熊猫我干嘛?我直接吃掉它,再把它的皮扒下来,穿在身上,因为冷啊。

在那种情况下,我见熊猫杀熊猫,见东北虎砍东北虎,见金丝猴吃金丝猴,这就是紧急避险”,罗翔顺势把法律概念引了出来。

2020上海书展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可是,人打不过熊猫怎么办?


还有诸多法考案例,都被罗翔用一种既专业又有趣的方式阐释出来。比如:

我强奸我自己犯法吗?

养的狗咬了人,我要坐牢吗?

我用望远镜看女生宿舍构成犯罪吗?

……

幽默的语言风格,奇葩的现实案例,还有他常常挂在嘴边的、集百罪于一身的犯罪嫌疑人“张三”,让原本严肃高冷的法律课堂生生地成了单口相声的秀场,“法考界郭德纲”的称呼不胫而走,“法外狂徒张三”也成了跟“刑法老师罗翔”几乎齐名的存在。

那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更是高居罗翔金句榜首。

遥想当年自己学习刑法时,最痛苦的莫过于明明你都知道故意与过失、既遂与未遂、罪与非罪的区别,但到具体案例中,依然一头雾水,一脑袋浆糊。当初要是能够听到罗翔的课,“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刑法成绩了”。

罗翔的神奇之处,在于无论你是学法的、学医的、学文史哲的,还是学理工科的,无论你是在读的,还是在职的,都能看得津津有味。“XXX专业慕名而来”的弹幕疯狂霸屏。

甚至还有一些中小学生纷纷前来打卡。有人戏称,中国政法大学从小学就开始收割生源了。

2020上海书展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罗翔的脸都被弹幕遮住了


2020年3月9日,罗翔开通了自己的B站频道“罗翔说刑法”,发布了第一条视频:“B站的同学们,大家好!” 开通两天后即获百万粉丝,目前粉丝数已破九百万大关 。

“没有想到那么多的同学热爱这门课程。”他说,“我只是一个海滩拾贝者,想借助这个平台让同学们看到海边贝壳的美,但更重要是让同学们看到贝壳后面的大海是那么广袤、那么美丽。”

2020上海书展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主持人开场


晚上 18:30,罗翔的签售会开始了。

目测排队已经有七八百人了,可是会场只能容纳 150 人,不能进入会场的“张三们”在场外安静地等候。

罗翔个子高高的,平头,戴一副眼镜,穿一件深蓝色的 poloT恤,米色的休闲裤,很斯文的样子,身材管理得也不错。一张口,普通话里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话语沉稳坚定,充满力量。

现实中很多人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刑法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会主动去犯法?

事实上,刑法离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P2P、性骚扰、交通事故、考试作弊、灰色收入、小偷小摸……我们可能都曾经历过违法事件,却不知道如何处理。

想起知乎上有个高赞问题:有哪些以为是小罪、其实是重罪的案例?这里就暗含着一种焦虑:我会不会在不经意间就触犯了法律,并承担严重的后果呢?

知法才能守法,懂法才能用法,惩罚犯罪,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认同法治的理念,追寻法律背后隐藏的智慧。

2020上海书展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罗翔正在为我签名


罗翔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写给非专业人士的法律书籍,试图为普通读者构建起完整的刑法知识体系:

一是传递刑法知识。告诉大家自由的边界在哪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二是传递法治精神。提醒我们法治本身就是悖论化的存在,一方面要惩罚犯罪,一方面要限制惩罚犯罪权利的本身。

三是传递一个思考。永远不要在自己看重的问题上附着不加边界的价值。你可以坚持你的观点,但一定要接受对立立场也有相对合理性。”

尽管如此火爆,他依然非常谦卑:“我从没想过成名成家,只想做好一个老师,诚实地对待自己的职业。我一直觉得,自己所得的一切皆非所配。很多的荣光不过是草船借箭,众人将我不该有的荣誉投射于我”。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过:“我们登上的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罗翔说:“很意外,今年能够拿到这样的剧本,一个普法的剧本,一个走到聚光灯下的主播,希望自己能够演好给定的剧本,并从容地接受下场的命运”。

他接着说:“人永远不要高看自己的成就,就像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一句话: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笨拙的伶人,登场片刻,便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2020上海书展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 天色已暗,签售还在继续


从会场出来,看到等候签名的队伍更长了,签售会最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在如此严格的人流限制下,罗翔仍签售了近千本,不可谓不是个奇观。

签售会后有媒体采访:“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你讲的刑法?”

罗翔说:“这和是否是自己所讲的,并没有关系。因为每个普通民众心中,其实都有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而刑法是所有法律里最能承载公平正义的法律。”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人民日报》这样对罗翔教授做出了高度评价。

《第一财经》评论,“罗翔老师不仅给你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时不时来一场哲学教育,让你感受到一种被降维打击的快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满满。”

而《中国新闻周刊》对罗翔同样也不吝溢美之言:“外皮是喜感的口音,搞笑的例证;内核则是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辨中寻求真理,催人上进,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这恐怕是罗翔之所以能持续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2020上海书展 |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张三

签售也是一个力气活儿,左图是150本的签名,右图是600本的签名,明显写不动的感觉


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罗翔在扉页中写道。

在书的最后,罗翔又提出了“三要三不要”。


三件不要做的事:

1. 控制自己内心的张三,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你无法避免心动,但千万不要行动。

2. 不要有知识的优越感,追逐知识只是让我们承认自己的无知。

3. 学习法律不是钻法律的漏洞,而是真正认定法治的信念。

三件坚持做的事:

1. 坚持阅读经典,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走出我们固有的平庸与傲慢。

2. 思想与行动并存,我思并不代表我在,我动方能印证我存,在每个个案中坚守法治的精神。

3. 从爱抽象的理念转向对具体的人的爱,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情。

以上,与各位共勉!

(2020年 8 月 23 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书展   人心   上海   金丝猴   熊猫   会堂   刑法   会场   法治   剧本   读者   案例   老师   法律   知识   张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