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乐路

我的长乐路

《长乐路》 [美] 史明智 王笑月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今天除夕,特别适合怀旧。


翻书架看到了美国作家史明智的这本《长乐路》,很多好像已经记不起来的童年往事,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1


我出生在长乐路。


确切地说,是出生在长乐路中段的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长乐路并不长,史明智在书里说:“长乐路长约三点二公里,在地图上是一条很短的波浪线。”


爸爸是宁波人,妈妈是上海人,从上海交大毕业后,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了大西北,安家立业,落地生根。


我出生后跟着外婆留在了上海,直到2 岁,才被爸妈接到身边抚养。


我的长乐路

我 2 岁,就要离开上海了


第一次对上海有很深的印象,是在 6岁时。


这年春节,爸妈带着我和妹妹到外婆家过年。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出远门,那股兴奋劲儿可想而知,整天掰着指头数日子。


出发的日子到了,一路上蹦蹦跳跳跟着爸妈赶到火车站。没想到,火车晚点,而且晚了十几个小时,无奈只好回家等待。这一晚翻来覆去像烙大饼一样,睡不着。


一声汽笛长鸣,火车终于来了。记得是成都开往上海的绿皮火车,第一次近距离观察火车头,巨型的车轮、高高的驾驶室,还有扑哧扑哧冒着白雾的大烟囱......很是兴奋。


我们是下铺,我跪在床上,趴在窗口,田野、河流、村庄、树木,还有高大的铁塔扑面而来,旋即又越过我的肩膀,朝着身后渐渐隐去。火车转弯了,我盯着车头拖着的一条长长的绿色铁龙,很好奇它要带我们去哪里。


穿过大大小小的铁桥时,火车会发出异样的轰鸣。当轰鸣又一次重重响起时,妈妈告诉我:“南京长江大桥到了“,啊,终于看到了在画报上、纪录片里,甚至作业本的封面上见过很多次的大桥了。


出发20 多个小时之后,火车驶进上海站,来接我们的舅舅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长乐路 682 弄”,他对车夫说。三轮车穿街走巷,不多久就到了一个弄堂前,外婆笑脸盈盈地迎了出来。


我的长乐路

这个弄堂位于长乐路襄阳北路和富民路之间



2


外婆家是一幢石库门房子。进大门过天井就是客堂间,穿过去左侧是又陡又直的楼梯,一二楼之间有个亭子间,亭子间下面是灶披间,灶披间外面是安装了水龙头的小天井,通向后门,标准的上海石库门格局。


这个弄堂原来叫做蒲石里,1929 年造的。很喜欢上海老弄堂的名字,就像上海人口中的“弟弟”“妹妹”一样,亲切上口。


史明智在《长乐路》中还专门写到了它。他是一个“上海通”,住在紧邻长乐路的一处高层公寓里,每天在这条路上来来去去,观察着一个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我的长乐路

这个章节讲述了住在 682 弄旧时资本家王明一家的浮沉人生


小时候,长乐路 682 弄是和大白兔奶糖、花生牛轧糖、梅林罐头、金鸡饼干、城隍庙五香豆,还有漂亮的小绢头联系在一起的。


逢年过节,细心的外婆都会给我们寄一个用新毛巾缝制的包裹,拆了缝线毛巾还能派用场。包裹正中间缝着一块白布,上面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上收发件人的姓名和地址,最后的落款就是这个熟悉的地址。


舍不得一下子把大白兔奶糖吃完,就先舔那层半透明的糯米纸,享受它在舌头上融化时那种幸福即将到来的快感。


外婆生下7个孩子,其中6个大学毕业后,奔赴五湖四海参加国家建设,只有最小的舅舅医学院毕业后留在了上海。


我没有见过外公,只知道他在银行做事,在我出生前他就去世了。外婆和舅舅一家生活在一起,住在一楼客堂间。


我的长乐路

紧闭的大门后面就是天井,通向客堂间(摄于2020 年 8 月)


客堂间前后用隔板隔开,靠大门天井一边住着舅舅、舅妈和表妹,地方太小,只是摆着床、饭桌、书架、写字台等,很多生活功能诸如储存杂物、洗衣晾晒、卫生设施等就都放到天井里了。隔板的另一边更小,一张大床、一个床头柜和一个衣橱,外婆就住在这个空间里。


我来了,只能睡在客堂间上的阁楼。这个阁楼其实是个杂物间,很矮,小小的我站起来已经顶到天花板了,靠边放着一张小床,可以睡一个人。


阁楼是个隐秘的角落,很少有人去,里面弥散着故纸味和灰尘味。出于小孩子的好奇心,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玩具钢琴,大概只有两个八度吧,轻轻地按下去,有声音,不敢用力,只能用指头摩挲这些键盘。从那以后,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轻手轻脚地把琴拿出来把玩一会儿,再原封不动地放回去。


3


每天清晨我都是在粪车工人的铃铛和涮马桶的声音中醒来,“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旧时上海歌星周璇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总是看到一个头发花白、有些驼背的老婆婆两只手各拎着一只马桶摇摇晃晃走向粪车,一边干活,还一边粗声大气地跟街坊说着话。外婆说,这个婆婆老家在苏北,无儿无女,靠帮人涮马桶,赚些生活费。


这时候家家户户也都把煤球炉拎到弄堂里来了,屋里不通风,就在外面生煤球炉。大人借助蒲扇的风力点火,刹那间浓烟滚滚,整个弄堂都弥散着白云似的烟缕,小时候我就爱闻这个烟火味儿。


上海的菜场是早市,听外婆说,襄阳北路长乐路口的菜场在凌晨三四点钟就热闹起来了,装满食品的大卡车轰隆隆地开进来。居民们五点多起床去买菜。春节期间副食品都是凭票供应,先到先得,要早点去排队。


我的长乐路

当年的小菜场就在这条马路上(摄于 2020 年 8 月)


小孩子爱凑热闹,我也吵着要跟外婆一起去。


天刚蒙蒙亮,菜场灯火通明,大家拎着菜篮子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抱怨品种少价钿高。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很是新奇,拉着外婆的衣襟问长问短,这是什么呀?那个怎么吃?别人看到我,跑过来捏捏我的脸逗我,这个漂亮的小囡是谁啊?外婆一边介绍,一边让我叫“姆妈、爷叔”,我总是躲在外婆身后扭扭捏捏不肯叫。


菜场隔壁的大饼摊飘来一阵焦香,香喷喷的大饼刚刚出炉,外婆买来让我就着豆浆吃下,我小心翼翼用手捧着不让芝麻散落下来。有时去吃阳春面,店主加一坨猪油,撒一把葱花,浇上老骨汤,香喷喷、热乎乎,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


早饭后在外面玩累了从后门回家,常常会看到外婆在灶披间忙碌,灶头有刚刚煮好的桂圆蛋花汤候着。如果正好有客人,一客生煎馒头或蟹粉小笼就有的吃了。有时灶头正在煎带鱼,金黄香脆,看我赖在旁边不走,外婆就会捞几块大的给我,笑嗔,小馋佬,当心烫啊。


4


我对长乐路的印象,还离不开弄堂口烟纸店那抹蜜黄的灯光。


这家烟纸店店堂很小,前店后家,店主醒了就开门,困了就打烊,居家过日子的东西基本都能找到,薄利多销,价钿公道。


我的长乐路

▲ 以前的烟纸店就在现在西饼店的位置,门面好像只有一半大(摄于2020 年 8 月)


店主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宁波阿婆,一口浓厚宁波口音的上海话,手上香烟不离,几乎可以叫得出整个弄堂住户的名字。她人很和善,远归的人到弄堂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笑脸:“回来了,这次可以住多久啊?”


听大人说,她的老公原来是宁波过来的生意人,发了大财,但解放后被镇压了,她也就此落难。不过,还有这样一爿小店可以维持生计,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大人买香烟草纸、油盐酱醋,而我只对柜台上斜放的那一只只大大的玻璃瓶感兴趣,里面有话梅、盐津枣、弹子糖、拷扁橄榄、鱼皮花生之类的零食,我常常拿着外婆给的零钱飞奔到弄堂口,看着宁波阿婆用牛皮纸把零食包成一个个三角包。


许是老乡的缘故,宁波阿婆对我有着格外的亲切,总是问这问那。她说,以后你夏天来,阿婆这里还有小冰砖、紫雪糕、盐水棒冰、绿豆刨冰给你吃。


烟纸店里有一部公用电话,她帮着传呼电话。


我的长乐路

上个世纪末,上海每个弄堂口都会看到这样的标志

侬好,这里是长乐路682弄,侬寻啥人?

好额,我去叫...

15 号亭子间张家伯伯电话!

我在弄堂口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这里像是一个信息中心,弄堂里的家长里短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5


很多年过去了......


长乐路的街景基本没什么变化,路边的悬铃木四季不败,两边的枝杈都向着街对面弯过去,形成一个拱形屏障,夏天不晒,冬天没风。


我的长乐路

▲ 曾是法租界的长乐路两旁,法国梧桐枝繁叶茂(摄于 2020 年 8 月)


只是原来记忆中的小菜场不见了,饮食店不见了,理发店不见了,老虎灶不见了.......都变成了时尚潮店、西洋酒吧.....这里成了创意设计师品牌的集散地,有逛不完的小店,赶不完的时髦。


又一次来到了682 弄这个熟悉的弄堂口,外婆早已仙逝,舅舅一家也搬离了这里,门口的烟纸店成了一家西饼店,宁波阿婆不知所终。


走进弄堂,小时候可以在这里疯跑的弄堂如今已是拥挤不堪,自行车、电动车排列两旁。向上望去,天际线被竹竿晾晒的花花绿绿的衣物遮挡,外墙上空调外机凌乱地挂着,电线管道“阡陌交通”,杂乱无章。


我的长乐路

弄堂里的“万国旗”高高飘扬(摄于 2020 年 8 月)


跟几个正在弄堂里闲坐的人聊了聊,他们说,这里的年轻人大多搬了出去,只剩下一些退休老人和来上海寻梦的外地人。


很巧碰到了一对原来在外婆家租住了10 年的安徽夫妇,有两个孩子,男人做工程装修,女人做钟点工。他们说,这里房屋的木质楼梯陡直狭窄,上下楼非常不方便。房屋质量也有问题,下暴雨时外墙掉石灰,梅雨季节内墙渗出水。


外婆家大门紧闭,后门的油漆也有些脱落,两级石阶布满了青苔。从开着的后窗望进去,灶披间墙面斑驳,堆满了杂物,再也看不到外婆忙碌的身影了。


她的六个孩子也都没能再回到上海,每年热热闹闹的年夜饭从此成了永恒的记忆。


我的长乐路

小时候,家家的后门都开着,烧饭炒菜,香气扑鼻(摄于 2020 年 8 月)


喧嚣散尽,物是人非。


听说,史明智依旧住在长乐路,依旧静静地观察着这条路和生活在其间的人们。 (2021 年 2 月 11 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襄阳   亭子间   客堂   天井   弄堂   阿婆   大饼   菜场   宁波   阁楼   舅舅   后门   上海   外婆   火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