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解《西游记》19:黑松林黄袍怪:放纵心幻化。做人心意宜诚

心解《西游记》19:黑松林黄袍怪:放纵心幻化。做人心意宜诚

心猿意马。说的就是人心易纵难收。如果心飞了、放纵自由的时候,怎么收回来?那就要问问“意”。这个章回故事中出现的心魔,名字叫黄袍怪,实为“放纵心”。小说里白龙马出场与黄袍怪打斗,就是体现“回心转意”这个道理。

先看小说中的情节。

小说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中这样描写:唐僧因为不明就里,被人欺骗,将悟空逐走。悟空只好一个筋斗回到花果山。然后妖性发作,将上山打猎的千余人马,一阵风吹死。然后带领猴子们,树起大旗“重修水帘洞、复整花果山、齐天大圣”,如此等等,再也“不题和尚二字”。将原本自我约束收敛的心,放纵开来,继续与猴子们占山为妖。这里面就体现了一种放纵的心性特点。

悟空这颗心不再受到约束,开始放纵自己,心魔因此而生。

再看小说中这样描写三藏:

“却说唐僧听信狡性,纵放心猿,攀鞍上马。”

这里明确提出了“放纵”二字,就是告诉读者,这里将出现的是放纵心。

小说中这样发展故事。没有了悟空的取经队伍来到白虎岭,三藏肚子饥了,让八戒化斋。八戒走出十余里不见人家,便倒身在草堆中睡了。三藏久等不回,让沙僧再去寻找。同样等不回来,便在林子里顺路走了出去。因见到宝塔放光,便信步走了进去,因此遇见了黄袍怪,被抓住了。

心解《西游记》19:黑松林黄袍怪:放纵心幻化。做人心意宜诚

为什么这颗放纵心是以黄袍怪的形象出现呢?

“黄袍”二字是有特指。寻常人家是不可以穿黄袍的,只有皇帝家才可以。而这个妖怪的本身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曲星,专管才华的。有个成语叫“魁星点斗”,被点中的人能中状元。民间传说孔子孔圣人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而孔子曾经被历代皇帝追封为王、皇帝等。第二,以前皇帝常以黄袍赐给自己的大臣,黄袍在身,便不受约束,可任意胡为。悟空回到花果山后,不再有人约束,“黄袍”自我加身,自己就是自己的大王,放纵心显露无疑。第三,此怪去见其岳父国王时,将唐僧幻化成老虎。用老虎代表一种放纵。

小说中这个心魔、黄袍怪,应在天上值班。因为放纵情欲,与披香殿的一个侍香玉女私通,到人间做夫妻。面对玉帝责问,此怪却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的因果律为自己开脱,无视王法。这也是一种放纵。而且在变化外貌去宝象国见岳父国王的时候,不知约束,肆意喝酒,变回自己的妖怪模样,足以说明此心魔妖怪太过于放肆。

一颗心一旦放纵,便会肆意胡为,做事的后果便不可控制。这种放纵心在文人身上体现的非常多。李白之所以被逐出长安,便是因为放纵自己,“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为皇帝写诗的时候一定要“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等等。“杨修之死”便是因为看破了丞相的心思后,放纵自己的口舌、提醒士兵整理行装招来杀身之祸。

放纵之害猛于虎。这种放纵心,危害会反噬到自己身上。所以,唐僧被此心魔幻化成虎,便是此中意思。

心解《西游记》19:黑松林黄袍怪:放纵心幻化。做人心意宜诚


约束放纵心非常重要。

如何收回那颗已经放纵的心,小说中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那便是白龙马代表的“意”。小说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白龙马听说唐僧被妖怪变成老虎后,心中便有了盘算。到了二更时分,才跳将起来。小说里这样写画白龙马的意念:

“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他忍不住,顿绝缰绳,抖松鞍辔,急纵身,忙显化,依然化做龙。

白龙马为意,代表一个人的诚意。显化出真身后,便去和妖怪打斗。打输了,从而央求八戒去找悟空这颗心。这便应了“意马忆心猿”。也正应了儒家“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方正。

“无妄谓之诚,不欺次之”。“无妄”即是心中没有杂念和个人的私欲。具体的做个解释,那就是专注于做某件事情,画蛇只管画蛇,不需要添上脚;之所以添上脚,是心中有了杂念和其它的欲望。砍柴只管砍柴,如果还同时想着挑水,那就是一心二用,心中有挂碍。这些都不是“无妄”。

要做到诚其意、正其心,就要仔细体悟“敬”字。心中有“敬”,做任何事情都就有了方寸:臣子见君主,此时的“敬”就表现为“忠”,儿女见父母,此时的“敬”就表现为“孝”,学生面对老师,心中的“敬”就会转化为“学”,医生心中的“敬”,则是“救死扶伤”的责任担当。

心解《西游记》19:黑松林黄袍怪:放纵心幻化。做人心意宜诚


“敬以直内”,就是告诉我们,一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应该做的事情,则是儒家讲的“义”之所在。“义,宜也”,就是应该的。而一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成了放纵自己的欲望和想法,就是黄袍怪这颗“放纵心”了。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呢?那就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定位。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事物的时候,都有不同的身份表现。面对父母,我们就是做儿女的,时时装着“孝顺”。面对学生,我们的身份就是老师,要以“教”为职责。看到身上穿的军装,那就明白“保家卫国”才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平时我们常说,待人接物,一定要说得体的话,做得体的事。这里的“得体”二字,指的就是符合自己的身份。一旦不符合自己的身份,要么越位,要么失位,都是不可以的。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做想做的事情,这样,才能收回那颗自我放纵的心。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松林   儒家   西游记   孔子   唐僧   黄袍   花果山   文曲星   妖怪   得体   悟空   心意   老虎   皇帝   事情   心中   身份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