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不爱读书


散文随笔:不爱读书


我不爱读书。

其实上面这句话应该分开来说。在求学的时候,还是爱读书的。因为家里没有余钱给我买辅导书,所以每借到同学的书,便忍不住快快看完;或者有了自己喜欢的故事书,便不忍放下,经常一边吃饭,一边低头看,为此没有少挨家人训骂。还记着印象里最早看的一本书叫《爱迪生》,是姐姐借她同学的,讲的是他小的时候开始,一直到他老年,包括他如何克服自身不足、他人歧视、如何坚持发明,给了我很深的记忆。为了不让姐姐还给她的同学,当我看过后,便藏了起来;后来人家要了几次没要回,便成了我的。

上大学后,便开始不喜欢读书了。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边讲他的,我在下边做我的。经常在书的眉边处写些歪诗,或者练练书法,由此养成了习惯。在一年级期末英语考试时,答完卷子后,竟在试卷的空白处和背面练书法、写歪诗,歪改了席慕容的《白鸟之死》写在上面:如果我是那含泪的射手,你能是那只永也不再躲闪的白鸟吗?任凭羽箭破空而去,射中你那因我而破碎的心房。后来,那个刚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的漂亮的小女老师经常拿这笑我。

有空的时候也去图书馆看书,去的次数不多,自然看的书也不会多;而且每次去了,总是呆不住,便又跑别处打球去了。现在想起来,那时看的书各方面的都有:音乐,文学,天文,历史,哲学,等等。看的范围广,也就难求甚解,只是从心理上给自己一个安慰:啊,我这是在看书,时间没有虚度,对自己总算有个交待。

散文随笔:不爱读书


现在想来,那时浪费的时间太多了,到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我的书基本上和新的一样,我连练书法、写歪诗的情绪也没有了。只想着快点离开校园。待到拿着单位的聘用函离校时,我只带回来三本书:《项目评估学》,《中国擒拿法》,《人的身体势语》。我在学校里买的两本精装的《罗兰小语》不知让哪个同学给“借”去了,当时我还心痛了一阵子。

当工作、生活慢慢地稳定下来后,情绪也慢慢地趋于平淡。所有的理想抱负都成了美丽的肥皂泡在空中一个个破碎后,我便心安理得地结婚、过日子,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有一天,突然回想起读书的日子……于是,在今年春天“非典”时期不方便出门的时候,我鼓励着自己去图书馆借了本书。伴着夜晚的灯光,再次捧书,不为求学,只为品味别人的思想。

还记的是苏童的《纸上美女》,和余秋雨的《山居笔记》,耐心看了一小点,便看不下去了。感觉没什么味道,散漫地说着些自己的感受。我想:是不是自己的心太浮躁了呢?

也许,每个人都有浮躁,就在上面的两本书里也有着浮躁。但我可以在图书馆里站着或坐着看鲁迅、老舍他们的作品一看就是百多页,这应该不会是我的原因吧?也许是我的品味不够?

于是,我又根据别人的意见去借钱钟书的散文集,还借了其它现在流行的名家、美女等的书,还是看不下去。我又想:既然那么多人认为这些书好看、有意思,那我为何看不下去呢?看来不是人家的书有问题,应该是我自己的原因。

于是,我明白了:我不爱读书了。

散文随笔:不爱读书


那一天,我闲着没事,听着同事在办公室里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好不开心的时候,突然想起这样一个成语:三十而立。我放在心里细细地品了品,竟然品出了点意思。

古人说三十而立,说的是事业有成,家庭有成。意思是指男人到了三十,应该能顶天立地,支持起一片天空了。可是,我想,这不应该仅仅在事业和家庭两个外在的东西的,它应该还包括内在——思想——这方面的东西的。

三十岁以前,人的思想还不成熟,还处在学习、吸引并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一个塑造性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简单的方法是读书。通过读书学习别人实践的经验和成果,拿来给自己用。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开卷有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十岁以后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定型,已经有了自己的是非对错观念,所以,拿起一本书,更多的是与自己思想中的观点进行比较,适合自己的,拿来充实自己,不适合自己的,束之高阁。不再对某个观点惊呼感叹,也不再为某个成功人士顶礼崇拜。这时的一个人,在思想上已经而立了。

所以,三十而立,应该是包括思想观点在内的。

这样看来,我似乎为自己不爱读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和理由了。也对,佛家说禅,道家说理,儒家说仁,不管说的是什么,都在说着我们的这个社会和自然界。这与每一位作家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事是同样的事,道理可不一定这样说。一片叶子,悲观者会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乐观者会说一叶知秋、物竞天择;谁说的对?同在一个太阳下,向阳花会天天围着太阳的光辉吹捧,蚯蚓会痛恨太阳的残忍。谁是谁非?

所以,这更让我不爱读书了。我怕那些还不知道对错的观点,影响了我。

我有些不安了。

散文随笔:不爱读书


其实我对书还是很尊重的。但我在三十而立的时候,我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我不会为了追求一个爱读书的好品味而故意难为自己。我喜欢用我的方式思考周围的一切。我看到一个生命的到来,我可以为这个生命而喜悦,也可以因为这个生命将会遇到许多波折而不安;我看到路边的小草,我可以为它顽强的生命力而欣赏它,也可以因为它的弱小而悲观;我可以对某个成名作家的书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就里面的某个观点保持我的沉默。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有着自己的思想。

每本书,里面对是对过去东西的总结,得出的一个结论。而这些观点,也可能会成为将来某个人的观点的基石,也可能经过一段时间便无踪影。与其不断地检验别人的观点正确与否,倒不如自己总结自己的观点,给那些喜欢检验别人观点的人——所谓的批评家——进行检验,省却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我便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思考周围的一切了。

我不爱看已经成册的书。因为这些成册的书都是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得来的。若把这个世界看作一本书,这本书则包括了所有的一切。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生命的色彩,看到了世事的无常,看到了坚强与执着,看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哭泣。我常被这本书里的故事所感动,并用我不成熟的笔,记下些什么,留给他人。

我不爱读书。但我同时知道,我爱读我们的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你,有我,有他,和你我他编织成的故事。


2003年8月29日

————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知本   爱迪生   歪诗   这个世界   对错   浮躁   书法   观点   成熟   同学   东西   思想   太阳   生命   时间   散文随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