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探析 ①

哲学家们为了保证自己体系的真理性,都倾向于设立起点和标准。所谓正确的标准有两种:一是直观标准,认为正确的前提是自明的;二是逻辑标准,认为正确的前提具有通过逻辑论证的必然性。哲学思维的自由、哲学前提的直观、逻辑论证的必然性,黑格尔把这些都结合起来,在他看来,哲学的起点只不过是就哲学家的方便而言的,至于哲学本身无所谓起点。哲学是独立自为的,因而其对象是自己创造自己提供,开端所采取的直接观点,必须在其体系的发挥过程里转变成为终点,当达到这个终点时也就是重新达到其起点而回归到它自身之时。这样一来,哲学就俨然是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因而哲学便没有与别的科学同样意义的起点。黑格尔的逻辑体系,是范畴的圆圈式运动,体系的真理性不依赖于起点,真理存在于由起点到终点、由贫乏到丰富、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全过程,当体系达到了最终结论,也就证明了自身的真理性。

黑格尔特别反对康德的那个彼岸的物自体,他希望通过辩证法把自在之物和现象界统一起来。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吸收了归纳派思想,用于修正唯理派思想,基础主义主张用普遍原理为知识奠基,他的辩证法是反基础主义,他认为并不能像笛卡尔所说的那样一次性地找到普遍公理,然后以其作为理论基础,这表现在他的正反合的思想中。他认为,这种辩证运动可以消解康德的自在之物,所以主张可知论。康德运用二律背反试图说明理性在认识无限的时候,就会陷入矛盾。黑格尔认为,虽然康德揭露得极其高明,但是结论却极其肤浅。

黑格尔说,康德割裂了知性和理性,也割裂了有限和无限,所以得出无限不可认识,实际上我们是通过认识有限进而扬弃有限,最终去认识无限。康德认为有四组二律背反,但黑格尔认为,万物皆有背反,矛盾才是世界万物的本质所在。康德过于蹑手蹑脚,当提出二律背反就宣布了理性无能,也就回避了矛盾,实际上认识对象的矛盾特性,正是哲学思考的本质。认识一切现实之物,在于意识到这个现实之物都包含着有相反的规定在自身之中。黑格尔认为,康德的实践理性的内容并没有提出来,只是提出一个空洞形式即应当做什么,而这实际上一点意义都没有,知性才会把理想和现实对立起来,黑格尔主张,要把理想和现实统一起来,所以提出那句著名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黑格尔说,费希特强行设定一个非我,而不是通过内在矛盾否定自身走向非我,谢林的绝对同一是静止片面的非理性的绝对同一。黑格尔认为,前面的哲学家的问题是,以有限的知性范畴去认识无限的理性对象,以片面的定义和判断去表达具体的真理,所以他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辩证法。黑格尔哲学是从谢林的同一哲学发展而来,他也认为哲学的出发点是一个绝对同一,所以后来谢林指责黑格尔剽窃了他的学说。但是,黑格尔把这个绝对同一命名为绝对精神,它是世界本源,永恒无限,是一切有限事物的实体,现实事物只是绝对精神的显现。黑格尔认为,谢林的问题在于把绝对同一理解为不动的实体即僵死的状态,没有理解为主体即活动的状态,绝对精神首先从自身之中异化为自然界,然后征服自然,最终实现主客体的绝对同一。尚未异化之前的绝对精神,只是一种自在存在,一种潜能状态,当他异化为自然界又从异化回归自身,就转变为自在自为的存在,即一种现实状态。整个世界就是绝对精神从自在到自为进而到自在自为的过程,所以,绝对精神是一种活的实体。

绝对精神在自身之中树立起对立面,目的在于认识自身,然后扬弃对立面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绝对精神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之中,表达它的纯粹概念,纯粹概念的出现,是通过感性的意识,产生科学的纯粹概念,最终通过哲学的自我意识实现。黑格尔把发展理解为,精神以自身为目的的自我发展,所以精神本质是自由的。绝对精神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逻辑概念的发展;其次、对立面的转化;最后、扬弃对立面回归自身。也相应出现了哲学的三大部分:逻辑学,研究绝对精神处于自在阶段所产生的逻辑范畴;自然哲学,绝对精神异化为自然界,自然界是绝对精神实现自我认识的中介;精神哲学,人类的精神是绝对精神的第三种体现方式,而不是自然界的产物。

黑格尔的逻辑学研究的是,范畴和概念之间的有机系统和矛盾进展,也就是从概念推导概念,从范畴推导范畴,用辩证法分析概念和概念的内在矛盾,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概念或范畴的运动。而这种概念和范畴,其实就是他所说的纯粹精神的自在状态。由这些概念和范畴构成的世界,是先于人类和自然界存在而存在的。这样一来,这种逻辑学就成为了一种本体论,这种本体论不同于古希腊或中世纪的本体论,而是一种活动着的状态。所以,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以思维对其自身全部具体内容的认识为中心,来研究思维的必然发展和自我运动,这种自我运动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畴的形成,是真理的生成过程。

知性思维按狭义理解,即所谓的形式逻辑三大定律:同一律、排中律、非矛盾律。同一律,即A=A;排中律,即两个相互排斥的思想不可能同时为假,其中必有一真;非矛盾律: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对立的判断不可能同时为真,其中至少一假。例如,当只有一个A,只需同一律;当有一个A和一个非A,则需排中律;当A和非A无法分辨,则需非矛盾律。知性思维必须体现出非此即彼,我们才能判断什么事物可以成为对象。

黑格尔认为,旧形而上学拿有限的知性概念,去规定无限的整体对象。所谓有限性,就是一种质的规定性和限制性,体现出一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性质。知性概念是通过对立面来限制自己,比如原因相对于结果。这些概念,一方离开另一方则另一方就不存在。但是,旧形而上学把这些概念加以割裂,把对立双方视为独立自存,用片面的规定来给无限的事物下判断,企图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谓词来表达无限的真理。所以知性思维只能在有限的界限之中活动。黑格尔认为,旧形而上学坚持片面的知性规定,就必须服从非矛盾律,这样一来就严格坚持了非此即彼,陷入了独断论,而忽视了真理是对立的统一,是许多规定的联合体。他认为真理存在于发展过程之中,而旧形而上学把一种对象假定为静态的现成的给定的东西,用知性去规定它们,用判断形式来表达具体真理。他认为,经验论就属于这样看待问题,认为要认识必须抽丝剥茧,层层分解,但是,分解下来的东西并不是认识本身。犹如把肉分解成各个元素,可是分解的这些元素离开了肉就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

黑格尔认为,概念本身是自相矛盾的,概念由于自我否定,转化为另一与之对立的概念,那么这两个概念,又导致新的概念出现,概念和概念就形成一种有机联系。由于同一个概念的自我否定和由之产生的内部矛盾,因此概念从一个转到另一个是自身的固有运动,这种运动中各个概念之间,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必然性和同一性,这种方法被归结为正反合三阶段。

正题:即知性的肯定阶段。知性就其作为一种理解力,是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它具有分析、规定、划界、定义等性能。知性能建立普遍与特殊、原因与效果等关系,从而使孤立的表象规定,有了必然的联系。知性的抽象,带来明确而肯定的概念,没有这种明确性肯定性,也就无法思维。但是若仅停留于此,坚执于各规定的界限,就成了形式思维。

反题:即知性自我否定。暴露自身矛盾,向对立面转化。康德的二律背反,已经意识说明知性思维不能运用于超验对象,黑格尔强调,当自觉到自己的有限性时,也就已经包含了对无限性的追求,无限性并不在有限性的彼岸,无限,就是对有限的超出同时包含于有限中。

合题:即在对立双方的分离和转化之中,把握它们所包含的肯定。凡有限之物都要扬弃自身,过渡到它们的反面,被否定的规定并没有被抛弃,而是作为肯定的环节,包含于自身的结果中。对知性视界的扬弃,进入理性视界,被知性树立起的诸规定之间的对立就得以沟通,这就是所谓的正反合,也是否定之否定。一个正题的否定,则过渡到反题,这个反题再否定,又过渡到合题,而合题正是对正题的超越,这样一来,概念系统就形成了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历程。

逻辑学就是阐明辩证发展的过程,分为三步:存在、本质、概念。范畴运动的起点是存在,运动的结果显示出本质,本质是存在的反题,然后本质进行运动,运动的结果显示出概念,概念是存在和本质的合题,范畴运动的终点,就是绝对理念,此时潜在的绝对理念得到实现。

存在论

黑格尔的存在论范畴的推演是“过渡”。过渡的特点是通过亦此亦彼的“中介”范畴,把两个非此即彼直接对立的范畴统一起来。存在,是宇宙精神在逻辑范围的第一阶段,宇宙精神的发展,展现为质、量、度三个范畴的交替和过渡,这三个范畴都是存在的规定性。黑格尔认为,首先,要从最抽象的概念出发,让这个最抽象概念进一步规定自己,它在自身的推演之中,最终会暴露这个最抽象概念就是绝对理念的萌芽状态。什么概念最抽象呢?就是“纯存在”或“纯有”,就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最抽象最空洞的概念,直接等同于“无”或“非存在”。平常意义上的存在都是依存。例如任何事物都是各种条件聚合而成,但是纯有不需要任何中介证明自身存在。

有无变

纯有,表达了有一个“无”,犹如某人说自己有钱但始终拿不出,那么就可以认为他说的是无。现在“有”一个“无”,而“无”这个概念又内涵着“有”,这样一来,“有”和“无”的关系就对立起来。纯粹的黑暗或纯粹的光明都是不可见的,它们本身没有区别。所以,“无”是“有”对自身的否定,这个自身否定打破了静止的肯定。这个“无”自身包含着“有”,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又有否定,有无相生。“有”和“无”能够互相转化过渡,这就是“变”。“变”是“有”和“无”的统一,也就是说,“无”是对于“有”的否定,“变”又是“有”和“无”的双重否定。这个统一是自相矛盾的统一,从有到无,则是消灭;从无到有,则是产生。变易就是产生和消灭统一的过程。“有”和“无”只是“变”的两个内在环节。因此,“有”与“无”的差异,在“变”之中得到了明确限定,结果就产生了定在,即有规定性的在,出现了某些性质。通过“变易”为中介,“有”与“无”相互转化,在生成和消失的运动中过渡到“定在”的范畴。这种过程,如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那个“有”,一就是那个“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黑格尔   康德   逻辑学   对立面   探析   知性   对立   范畴   抽象   自在   理性   矛盾   思维   哲学   概念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