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尽飞鸟藏良弓,为保大明江山他御笔一批,万名开国元勋惨遭屠戮

对帝王们来说,皇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谁威胁皇权,谁就决不会有好下场。在中国历史上,往往随着一个新王朝的建立,就是一大批功臣勋旧的被杀、被贬或被流放。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后所兴起的一次重大血腥之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昔日的战友成隐患

“堂堂大元,惹红巾万千。”元朝末年,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农民起义,正在如火如茶地展开。贫僧出身的朱元璋,也趁机在濠州(今安徽风阳)起事,并辗转南北,汇集各地的起义力量。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战,朱元璋在1368年力克群雄,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明王朝。正像清代编修的《明史》所记载的那样,“太祖起事,首罗贤才”。

打尽飞鸟藏良弓,为保大明江山他御笔一批,万名开国元勋惨遭屠戮

早在朱元璋起事濠州、投靠郭子兴时,他就开始不断地召集、吸收大批的准西籍文人武士,并将他们充实到自己的队伍中来。稍后,随着起义向江浙一带的发展,他又将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浦江宋濂等一大批江南名士,网罗到当时的建康(今南京)。这些骁勇善战的武将和运筹帷幄的文士,为朱元璋夺取政权,登上皇帝的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大地上弥漫硝烟的尘埃落尽,往日在战场上与朱元璋为敌的各种力量都已烟消云散;但是,朱明王朝内部那些功臣勋旧们的权势,却与日俱增,并有尾大不掉之势。向来多疑的朱元璋对此当然不敢掉以轻心。每次退朝后,朱元璋都要对刚才入朝时那些功臣勋旧们的神态、语气以及他们谈话的弦外之音,作一番回味与审视。渐渐地,他发现昔日的这些“战友”,正在威胁着自己的无上皇权,如果听任其发展,将来他们一定会来抢夺自己的帝王宝座。想到这里,朱元璋便不寒而栗。

打尽飞鸟藏良弓,为保大明江山他御笔一批,万名开国元勋惨遭屠戮

打击准西集团

与其养痈遗患,不如尽早割除。朱元璋开始磨刀霍霍了。经过详细的明察暗访,朱元璋得知,威胁自己皇权的主要有两股力量,一股是准西的勋贵集团,另一股就是浙东的名土豪族势力。朱元璋认为,在这两股势力中,目前就已构成危险的,是准西勋旧,因为他们都是武将出身,而且手中权焰熏天,不可一世。至于浙东的名士豪族,只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暂时可以让他们遥网外。他决定首先向准西集团开刀。

准西集团的主要成员,都可以算得上是朱元璋的同乡。在这帮人中,胡惟府是一个核心人物。胡氏为安徽定远人,早在朱元璋起事之初,即投入其麾下。此人狡黠聪慧,恭谨自励,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称帝后,胡氏任左丞相,总理六部事务,可谓权焰熏天,位尊爵显。

打尽飞鸟藏良弓,为保大明江山他御笔一批,万名开国元勋惨遭屠戮

不可一世的胡惟庸

功成名就之后的胡惟庸,不仅忘掉了“飞鸟尽,良弓藏”的这句古训,而且居功自做,骄奢专横。他在专省中书期间,自视大权在握,擅作威福,一意孤行。根据明初的惯例,凡下官奏请皇上的奏章,都得先送到中书省。胡惟庸便利用职务之便,将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奏章全数抽出,隐匿起来,不予上报。而那些在奏章里对他作出不利言论的人,不久日子就会不好过了。就这样,他便把对百官的生杀予夺、黜陟罚赏大权,都操在自己手里。一时间,四面八方进京谋职求官的,都必须首先走通胡惟庸这条门路,否则必将处处碰壁,无功而返。因此,胡府门庭若市,贿赂公行。至于他家的金银财宝、名马古玩,就更是不可胜数。

不多久,胡惟庸又将其侄女,嫁给淮西集团的另一个首领李善长的侄儿做媳妇。从此,胡李两家结为亲家。要知道,李善长在明初可不是一个小人物。他比朱元璋还要年长十四岁,长期以来,一直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朱元璋最担心臣属在背地里结成奸党,威胁他的至尊无上地位。现在,准西集团的两个主要首领居然结成儿女亲家,朱元璋当然不能等闲视之了。

打尽飞鸟藏良弓,为保大明江山他御笔一批,万名开国元勋惨遭屠戮

御笔一批,万余人丧命

洪武十四年(1381年),占城(今越南)使入贡。由胡惟庸把持的中书省,擅将贡品截下,不予上报。当时,有一个太监侦得此事,立刻上报朱元璋。朱元璋一听,马上火冒三丈,当即指责中书大臣胡惟庸擅作威福,有欺君之罪。胡惟庸一见不妙,便叩首谢罪,乞求宽恕。岂料朱元璋表面上是宽恕了他,背地里却在要置他于死地。

次年,御史中丞涂节,将控告胡惟庸的一纸奏章,呈到朱元璋的面前。奏章中罗列了胡氏的十多条罪状,其中有私通日本、企图谋反以及擅权和结党等。朱元璋心里明白,说胡惟庸私通日本,以借兵谋反,只是道听途说,不足为据;但是,“擅权”和“结党”之罪,却是证据确凿,而这两条,正是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从早年的一个托钵行乞的贫僧,到现在的一朝人主,朱元璋知道权力是多么的重要。胡惟庸居然要擅权、结党,架空自己,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打尽飞鸟藏良弓,为保大明江山他御笔一批,万名开国元勋惨遭屠戮

于是,朱元璋御笔一批,依法处死。就这样,昔日不可一世的胡惟庸及其余党一万五千余人,全被处死。十年之后,朱元璋不知从哪里得知,本朝元老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曾经与胡惟庸互通信息,于是,又立刻派人将李善长抓起来。朱元璋认为,李善长作为一朝元老,知其弟及胡惟庸谋反而不举报,说明他一定存有异心,这种行为与反叛别无二致。说罢,便命李善长自杀。受李善长一案株连的,除李氏家族七十多人外,还牵连了一万余人,而这些人几乎都是明王朝的开国功臣。

处死胡惟庸、李善长之后,朱元璋依然不放心。为了警告那些怀有二心的臣僚,他命人编纂了《臣戒录》一书,将历代谋反、叛逆的二百一十二人编录成册,公布于世,以昭鉴。同时,他还借处死胡惟庸之机,废除了中书省及长期以来的丞相制,把中书省及承相的权力,分归六部,由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从而将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一人之手,皇权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御笔   浙东   大明   中书省   奏章   王朝   江山   皇权   名士   丞相   武将   安徽   大权   日本   功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