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求知识的大清皇帝,钻研枯燥的几何学,增开人体解刨课程

作为朝纲独断的帝王,姑且不论他必须要有相当高的政治素养、纵横捭阖的权谋手段,即使是日常的文书公式、政务程序朝会仪节等,也是十分繁杂,应接不暇的。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帝王事先必须得到一定的训练。只有训练有素,才能顺利地履行皇帝的一应职权。

帝王为履行职权所受的训练,最主要的形式就是读书和学习。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些帝王在读书和学习方面,真可谓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广泛的阅读和系统的学习,不仅使得他们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而且还积累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直接或间接经验。

渴求知识的大清皇帝,钻研枯燥的几何学,增开人体解刨课程

手不释卷的康熙

清代的康熙皇帝玄烨,是一位博闻强记、手不释卷的帝王。这位满族出身的帝王,有着极强的政务处理能力,同时拥有实现大一统的顽强意志,而且还有着高雅的情趣和广泛的爱好。

凡是与他相处过的人,无不为他过人的智力和高远的识见所倾倒。对他的渊博学识,当时在华的传教士有这样的评价:“在日理万机的帝王中,能如此爱好艺术并勤奋学习各门科学的帝王,着实旷世罕见。”

出版多部著作,热爱传统学术

与明代历朝的汉人皇帝相比,玄烨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热爱与精通,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举凡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各学术门类,康熙皇帝下了大功夫,对儒家哲学有较深研究。康熙身体力行,亲自批示《资治通鉴纲目大全》,甚至还与一些著名的理学家进行极具学术水准的探讨,并命他们编纂了《朱子大全》和《性理精义》等著作。

渴求知识的大清皇帝,钻研枯燥的几何学,增开人体解刨课程

正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他下令访求遗散在民间的善本珍籍,并且大规模地组织人力编辑出版了卷帙浩繁的《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大清会典》等著作,文化气魄铺天盖地。

在康熙帝所精心营造的文化氛围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可以称得上一流大师的人文学者,在这一点上,似乎还没有哪个朝代能与康这一朝代相比。

毛泽东就曾说过:“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确,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相比,康熙不仅武功不凡,韬略盖世,而且文采飞扬,风华绝代。

渴求知识的大清皇帝,钻研枯燥的几何学,增开人体解刨课程

公正不阿,比较中西方学术优劣

康熙不仅对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情有独钟,而且对当时刚刚传入中国的各种西方科学技术,也极有兴趣,并身体力行,认真学习。他即位之初,关于中西历法优劣的争论正在展开。

朝廷中的一些保守派认为,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历法,只是“卓略淫巧”,根本不值得效法。任职于司天监的杨光先,更是满脑守意识,迁腐可笑,他既不懂中国的天文学,也不懂西方的天文学,仅仅凭自己的主观,就认定中国的历法一定比西洋的正确。

可是,根据他的预测,康熙八年(1669年)竟有两个春分和两个秋分,可谓闹出了天大的笑话。此事对康熙震动很大。

渴求知识的大清皇帝,钻研枯燥的几何学,增开人体解刨课程

康熙皇帝意识到,要解决中西历法的优劣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当众验证。于是,他亲自主持,布置了一个现场。经过当众验证,传教士南怀仁的测算准确无误,而杨光先的顶则谬之千里。最后,康熙撤掉了杨光先的职务,任命南怀仁为饮天监的监副,专门负责历法的制定工作。

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钻研几何学

众所周知、天文历法离不开数学知识。康熙关心、采用西洋的历法,自然也就产生了研究数学的浓厚兴趣。为了学习数学知识,他向来华的西方传教士虚心请教,把每天的业余时间乎都花在学习数学上,并为此专心致志地研究了两年之久。

担任他数学导师的,前后就有南怀仁、安多、张诚、白晋等神甫。南怀仁是康熙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启蒙导师,康熙对他也格外尊敬,恩宠备至,官至二品。稍后,南怀仁由于年迈体弱,无法胜任繁重的教学任务,便向康熙推荐了本国的神甫安多。安多主要给康熙讲解几何学和算术。至于张诚和白晋,则主要负责为康熙讲授欧几里德几何学。

渴求知识的大清皇帝,钻研枯燥的几何学,增开人体解刨课程

身体力行学习解刨学,完善知识储备

除天文学和数学之外,康熙对医学也有极大的兴趣。担任康熙科学顾问多年的白晋,对他强烈的求知欲是十分了解的。由于长期潜心向学,操劳过度,康熙一度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经御医的诊治,病情才有所好转。为了配合他大病初愈后的身体调理,白晋随机应变,暂时停下原先的课程,临时增开了适合康熙恢复健康的人体解剖学,康熙皇帝也从中学习到了大量解破学知识,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西方的传教士把康熙的胸怀喻作大海,因为只有大海才能容纳百川,汇为汪洋。康熙对知识的渴求,就像大海吐纳百川那样,纤细无遗。据有心人统计,康熙的学习范围,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门类。

渴求知识的大清皇帝,钻研枯燥的几何学,增开人体解刨课程

在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之外,举凡西方的天文历算、医学、药物学、物理、化学、地理、语言、艺术和哲学等,这位伟大的帝王都有所涉及,而且基本上都学有所成。

广泛的兴趣和永不衰竭的求知欲,使得康熙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胸襟开阔的帝王。“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康熙的心目中,中国并不是世界上惟的一个文明国家,因此他不仅不以老大的中华帝国自居,而且还充分地肯定西洋文明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他统治的时期,是清王朝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他统治下的中国,也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国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安多   怀仁   皇帝   手不释卷   西洋   几何学   历法   传教士   天文学   中国传统   帝王   中国   枯燥   康熙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