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重臣的擅权僭越,为保天下长治久安,他用几杯酒收回职权

纵观中国古代史,每当一个新王朝建立后,往往都会出现以各种理由除掉开国功臣的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不希望这些昔日的功臣们成为最后的反臣,威胁自己的统治。

在历史上滥杀功臣帝王有刘邦以及朱元璋等等。还有一些帝王,采用了相对比较“文明”的做法。比起刘邦和朱元璋的,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似乎要仁厚得多。但是,两者的目的却都是一样的,即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以防止重臣的擅权僭越,保证己姓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防止重臣的擅权僭越,为保天下长治久安,他用几杯酒收回职权

收回职权归中央

赵匡胤以人臣之身,一夜之间,黄袍加身,堂而皇之地做起了君临御宇的天子。但是,做了皇帝之后,他还是整天心事重重,每次上朝,也是惘然若失。原来,他一直在考虑这样的同题:自己在后周世宗皇帝去世后,虽有取而代之之心,但一直不敢行动,如果不是陈桥驿之变,军中将们竭力拥戴,我能坐上皇帝这个宝座吗?同样,现在我手下的功臣们,如果有一天想自立为帝,而又得到旗下将土们的拥护,那该怎么办呢?

有一天,宰相赵普来看赵匡胤。赵普长期以来一直是赵匡胤的心腹大臣,特别是在“陈桥兵变”时,曾为赵匡胤黄袍加身立下了汗马之功。面对这样的心腹大臣,赵匡胤当然可以将自己的种种忧虑和盘托出。

防止重臣的擅权僭越,为保天下长治久安,他用几杯酒收回职权

他问赵普:“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随着朝代像走马灯那样的转换,社会上便是战火不息,生灵涂炭,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现在,我想为国家长治久安,息天下之兵、其办法又在哪里呢?”

聪明的赵普马上领会了皇上的意图。他说:“唐末以来的这种政局,并非他故,皆由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起。陛下要想革其积弊,以求长治久安,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要将大臣们手中的权力收回来,把他们控制的军队收归陛下自己直接管制即可。这样,天下自会太平,国家自会无事。”其实,赵普所说的,赵匡胤早就想到了。他之所以问赵普,无非就是想试探一下他对此事的态度。现在,既然赵普也主张这样,他便下定决心了。

防止重臣的擅权僭越,为保天下长治久安,他用几杯酒收回职权

杯酒释兵权

此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凉风习习,秋意正浓。赵匡胤在禁官中摆下宴席,请石守信等员大将饮酒。这些人都是赵匡胤的重臣、时下正掌领禁军—也就是当年赵匡胤在后周时所担任的角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皇上本该谈些朝政大事,可石守信等人却惊讶地发现,皇上的神色飘忽不定,时时露出欲言又止之状。石守信等人连忙问:“陛下近来圣体可安?时值秋季,天气变化无常,还请陛下多多保重!”听到大臣们的问候,赵匡胤方才转过神来。他说:“身体倒还可以,就是时常睡不着觉。”石守信等人忙问其故,赵匡胤回答说:“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来,我就一直睡不着觉了。每当夜深人静,我常在床上转反侧,感到做皇帝不如做节度使自在。”

听到这里,石守信等人如坠五里烟雾之中。赵匡胤似乎也看出了他们的不解,于是接着说:“你们想想看,普天之下,有谁不想坐皇帝这个宝座呢?正是为了这个宝座,我每天晚上都要翻来覆去地想,久而久之,也就夜不能寐了。”听罢此言,石守信等人方才听明白。他们转而诚惶诚恐,异口同声地说:“陛下能登宝座,实是天命所归。现在,天命已定,四海归心,难道还有谁怀有异心吗?”

防止重臣的擅权僭越,为保天下长治久安,他用几杯酒收回职权

赵匡胤苦笑地摇摇头,又说:“诸位爱卿,朕对你们当年的鼎力相助终生难忘,没有你们的帮助,朕是无法登上皇帝这个宝座的。同样对你们各位的赤胆忠诚,我也是绝不怀疑的。但是,你们想一想,如果你们手下的将士们有一天想求取富贵,拥戴你们做天子,就像当年你们拥戴我一样,你们难道能推托掉吗?”赵匡胤的这番发问,吓得石守信等人心惊肉跳。

一时之间,众人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只好整整齐齐地跪在那里,请皇上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一改刚才惘然若失的神态,转而从容不迫地说:“人生在世,如蜉蝣之短暂,似白驹之过隙,真可谓转瞬即逝,去日苦多。大家之所以孜孜以求,无非就是想取得富贵,多弄一些钱,从而尽情地享乐一番,并使子子孙孙永远不过穷日子。因此,你们何不释去兵权,广置美宅,多蓄歌儿舞女,以寻欢作乐,安度晚年呢?”

防止重臣的擅权僭越,为保天下长治久安,他用几杯酒收回职权

直到此时,石守信等人才最终明白,皇上不放心的,是他们手中的兵权。于是,个个叩头谢罪。次日,他们便不约而同地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解甲归田。赵匡胤得知后,非常高兴。于是,他便派人对他们抚慰一番,并赐以丰厚的金银财宝。这便是史书上的“杯酒释兵权”。

在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军权之后,赵匡胤随即又对禁军的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鉴于唐末以来禁军将领权重位尊极易威胁皇权的教训,他取消了殿前都点检和殿前副检点等禁军高级将领的建制,改由职位较低的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等统领禁军。这些机构,只负责禁军的管理和训练,而没有调兵之权。

防止重臣的擅权僭越,为保天下长治久安,他用几杯酒收回职权

调兵之权属于枢密院,但枢密院又没有指挥权。就这样,军队的指挥完全由皇帝一人负责。征战之时,皇帝临时点将。战争结束,兵归宿卫,将还本职。于是,将不得专其兵,兵难得附其将,从而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只有皇帝才有统帅全军的最高权力。由此可见,为了江山社稷,赵匡胤真可谓绞尽脑汁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长治久安   惘然若失   杯酒释兵权   僭越   枢密院   黄袍加身   富贵   后周   禁军   重臣   陛下   职权   功臣   宝座   皇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