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前言

《韩非子.奸劫弑臣》中写道: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翻开历史的相册,总会有一幕幕令我们遗憾的地方,感慨先辈们做出选择时的遗憾与可惜:在甲午中日海战中阻止威海卫舰队出战的决定让整个北洋舰队覆灭;

在巴黎和会上无法得到正义的选择使中国失去了在山东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在“九一八”事变中,选择不抵抗的放弃偌大的东三省,将国土拱手让人,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难的抗日战争。

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这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做出选择时便下定了那个与自己内心契合的决定,然而导致令人可惜的苦果,我们只能不断地在抗争中前进,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成为自己最终想成为的人。

命运的“执剑人”

张学良是谁?一位出身高贵的少年,整个东三省的“继承人”,一代少帅!年纪轻轻的他还没有过多的享受张作霖儿子带来的权力与尊贵,就走上了张作霖的位置,成为了决定整个东北命运的人物。而当时东北的境况却不容乐观,国内蒋介石政府企图统一全国;松花江之外,日本人对东北早已有了觊觎之心;北边老邻居苏联又想加强自己在东北境内的权益,他的父亲给他留下了偌大的“家业”,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守住这份事业。

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这是一份艰巨但具有十足的挑战的事,年纪轻轻的他不仅仅是一个花花公子“民国四大美男子”,更是那时候著名的四大军校之一东北陆军讲武堂的优秀毕业生,有着少年的骄傲与热血,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在他父亲的军中一路升职,这不仅仅是少年身份所带来的便利,更是强大的指挥能力和一场场胜仗的功劳与威望。

那时的少年已经成为了东北全境人命运的“执剑人”,他知道,现在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整个东北未来的走向。可这个改变是痛苦的,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并不容易,他依旧是一个少年,喜欢听那些悠扬婉转的歌声,喜欢看翩跹优雅的舞蹈,爱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他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可人生得意时,就得放纵欢乐,对得起眼前佳人,对得起这一轮明月。

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被硬币决定命运的人

杨宇霆,一个聪慧的农村少年,奉系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东北王”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出身并不好的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在少年时就考上了秀才,但正赶上科举废除,便在亲人的资助下去到日本陆军士官学院留学。回国后进入军界,凭借着自己优异的才能和往日学校校友的关系,他一路升任,收到张作霖的赏识,很快变成了他的左膀右臂,视他为自己的“小诸葛”。

命运女神一度将他本人的命运还给了他,在张作霖的麾下,他肆意释放自己的才华,修建战备公路,以求在战时不受外人的钳制;发展属于东北军的海军,拱卫陆上力量,这极具前瞻性的作法为后世的海军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修建当时整个亚洲最大的兵工厂——奉天军工厂,他深知战争打的就是资源,企望以此来蹭强东北部队的实力,更为东北重工业铸就了稳固的基石,沈阳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与他不无关系

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可在张作霖死后,他却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地位,他依旧是东北军中资历最老的一批人,位高权重,但面对年纪轻轻的少帅张学良,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只是在他领导下的一名官员,将自己的位置摆的比张学良还高,多次不给这位东北实际掌权者面子。他不懂,为什么东北要易帜?我们老一辈人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被你一个臭小子给送出去了?

而此刻的张学良也不是一个没有心机的少帅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完全掌握这支实力强大的军队,父亲的部下也没有真正将他视作新的领导者,有些时候他可以忍让,他知道他需要这些人来帮助他管理整个东北。但每个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年轻人更是一往无前,当杨宇霆等人要求他在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上签字时,他再也无法忍受杨宇霆倚老卖老,一个国家的统一就是他的底线,过往他对自己的羞辱与轻视都浮现在眼前,加之日本人的挑拨与离间,一切似乎都要有了结局。

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但是他犹豫了,杨宇霆并不是一般人,他的威望只在父亲张作霖和其他几人之下,如果将他杀死,如何安抚东北军的惶惶人心,如何应对日本人。命运将杨宇霆的生死交给了他,他的选择将决定东北是否能够完全归附在他的统治下,是否树立起自己领导者的权威。

他决定用抛硬币这种儿戏的方式来决定杨宇霆的存活,而我们都知道了最后的结果,杨宇霆被张学良以阻挠国家统一的罪名处死。其说是一枚硬币的正反决定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到不说是张学良在心中早就对这位前辈判定了死刑,当硬币抛出去时,他内心深处的决定越发坚定。

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结语

张学良在后来的访谈中谈到自己杀死杨宇霆时抛硬币的作法,说自己不得不迷信。我想,年迈的他早已不是那是的幼虎,现在回想起自己当时做的决定时,也有了一丝丝的后悔与无奈,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已经被现实逼迫的不得不杀这位前辈。来自内外的压力加之自身因为毒品而虚弱的身体让他强烈的渴望收拢住自己强大的权力,来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成长似乎只是一个选择之间的事,纵使处死杨宇霆的这个决定使东北乃至整个奉系军阀震动,甚至对后来的九一八事变也造成一定影响,年轻的他无法真正领会日本侵略东北的真正意图,但如果杨宇霆在,至少不会不抵抗的、让日本人不得一兵一卒就占领了东北,他会抗命反击,这是他和兄弟们一起打下来的土地,是自古就属于中国的领土,容不得任何外来势力的侵犯。

张学良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杀杨宇霆后我不得不信

但张学良选择杀了他,他选择从一名少帅走向一名真正的元帅,不再依靠父辈们的支持与保护,自己统领了整个东北军,他从那天的选择中成长了起来,逐渐的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领导者,一位优秀的统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东北军   左膀右臂   少帅   军阀   日本人   日本   事变   军中   领导者   硬币   坦言   迷信   年纪   强大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