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喊爱民如字口号,举起仁义大旗,历代帝王真的尊崇儒学吗?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从手无缚鸡之力的孤儿寡母那里,夺取政权,黄袍加身,做起了大宋天子。在君临御宇之后,赵匡胤面对着一个自五代纷争以来三纲五常荡然无存、礼义廉耻付诸东流的残局,显得一筹莫展。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求教于他的密友和智囊赵普。赵普告诉他:“圣上无需担忧,臣曾以半部《论语》辅佐大王您得到了天下,还有半部《论语》也足以帮助大王您治理天下。”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所谓半部《论语》得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典故的由来。

高喊爱民如字口号,举起仁义大旗,历代帝王真的尊崇儒学吗?

所谓半部《论语》得天下,再以半部《论语》治之,意思是说,要以儒家的思想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礼义制规来替天行道,君临天下,驾驭群臣,统治苍生。

那么,中国古代史这些帝王真的是用儒家的一套理论治理天下的吗?显然不是,验诸事实,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们,他们真正拾起的只是儒学道德仁义的招牌,而行为的则是完全背离儒家思想要义的铁与血!

仁义帝王何处寻?

那么,古代的帝王如何嘴上唱着儒家之歌的旋律而欺骗天下人的呢?看下面这个例子,例如,儒家强调的“为君之道”,是以“正君”为核心的政治之道。孔子认为“政者,正也”(《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正”是君王们施政的根本。所谓“正”,也就是端正,其含义很多,如道德高尚、为人正派、直道正行、以身作则等等,“正”是儒家学说最为核心的部分。

高喊爱民如字口号,举起仁义大旗,历代帝王真的尊崇儒学吗?

所以,孔子又解释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如果说“正”最主要的是表现在对帝王们外在行为的规范上,那么,孟子强调的“仁”,则完全是基于一种内心的道德自觉。《孟子・离娄上》认为:“一正君而天下定矣。”也就是说,帝王们如果自身仁义端正,国家也就安定无忧了。

然而,历朝历代的帝王们,有几个能成为符合儒家所规范的“明君贤主”呢?为了皇位,他们父子搏杀、兄弟相煎、君臣反目、叔侄成仇。从昏庸懦弱的秦二世、残暴无道的隋炀帝,再到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宋太祖,从汉民族的帝王,到少数民族的君主,他们当中有几人能像孔孟所说的那样“仁”与“正”呢?

有几个不是在腥风血雨之中,戴上皇冠、登上宝座的呢?显然,我们找不到多少“正”且仁义的帝王,秦二世和杨广这样的暴君就不说,即使是唐太宗这样的明君,也有玄武门事变诛灭骨肉兄弟的“黑历史”。

高喊爱民如字口号,举起仁义大旗,历代帝王真的尊崇儒学吗?

与儒家的君臣之道背道而驰

又如,儒家讲求“君臣之道”。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孟子也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来比喻君臣关系。

然而,历史上的帝王们,声声以仁义治天下,可背地里却将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为了保住手中的权柄,他们采用鸟尽弓藏的手腕,或将拥戴之臣斩光杀绝,或将浴血疆场的功臣满门除根。

例如汉高祖刘邦以及明太祖朱元璋,这些帝王都是过河拆桥的“老手”,在得天下之后相继铲除掉开国元勋。而雍正皇帝更是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监事王,让臣子之间互相监视。

高喊爱民如字口号,举起仁义大旗,历代帝王真的尊崇儒学吗?

为了保住手中的权柄,他们在群臣之间制造猜忌,好让群臣鱼蚌相争,从中渔利。用得到的时候,他们百般利诱,或动之以功名,或骗之以金钱,以驱使他们充当炮灰,赴险杀敌,解危纾难;一旦发觉他们可能对自己有所危害,则严刑峻法,或流放充军,或铛锒入狱,甚至开棺鞭尸,籍没三代……“伴君如伴虎”的古训,可以说是历代文武臣将们的血泪之作,这一点显然古今的帝王和儒家的思想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躺在万民膏血之中

再如,儒家主张民贵君轻,要求君王们能体察民、轻徭薄赋、予民休息。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荀子也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子・哀公)。一句话,身为万民父母的帝王们,应该清心节欲,勤政亲民,顺应民心,以民为本,如果君主不以百姓为重,那么百姓必然能倾覆帝国之舟。

可是,翻开一页页浸透着血与火的“正史”,人们看到的只是帝王们的声色犬马、穷奢极欲等等……从雕梁画栋的宫殿,到富丽堂皇的陵墓,从一餐万金的珍馐美味,到数以千计的后宫佳丽…哪朝哪代的帝王,不是躺在天下草民的膏血之中尸骨之上,而后又大喊大叫爱民亲民的口号的?

高喊爱民如字口号,举起仁义大旗,历代帝王真的尊崇儒学吗?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帝王的“爱民如子”口号只不过是维持其封建统治的工具罢了。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曾写有一部叫《明夷待访录》的奇书。其中对中国历代帝王们的揭露和抨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痛快淋漓。说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是为“一人产业”而“离散天下子女”,为一人之享受吸尽了天下人的骨髓。

由此看来,中国历代的帝王们,虽然号称以儒学治天下,但是他们只是将沾满鲜血的皇冠,贴上道德礼义的金色招牌,或者将穷奢极欲的灵魂,披上温文尔雅的仁义外衣。

高喊爱民如字口号,举起仁义大旗,历代帝王真的尊崇儒学吗?

以《论语》得天下,再以《论语》治之的话语,事实上只是帝王们用来掩盖自己血腥、残暴、无道的装饰而已。因此,我们看待帝王功业的时候,一定要客观一些,剥开他们的种种外衣和装饰,世人所能看到的,只是黏附在权力战车上的帝王们,他们为役使天下的权势所熏红了的双眼、扭曲了的灵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仁义   膏血   孟子   儒家   皇冠   穷奢极欲   论语   孔子   礼义   历朝   群臣   儒学   帝王   历代   口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