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的,

加上很多花都开了。

有些小伙伴鼻子又难受起来了~~

因为过敏性鼻炎、花粉敏感等原因,

每日喷嚏不停,

有时还感觉喘不上气。

你以为,忍一忍就好了~~~?

这就错了~

如果不加以重视,

有可能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俗称慢阻肺。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3月25日,“丑娘”张少华也因为深受慢性阻塞性肺病困扰,与其抗争10年后,永远离开我们了。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慢阻肺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肺功能逐渐下降,病情恶化。2020年10月9日,世卫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中,慢阻肺是第三大杀手。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达 13.7%,总患病人数接近1亿人。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对家庭及国家都造成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

尽管慢阻肺的发病率极高,但我国慢阻肺知晓率及肺功能检查普及率却极低。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慢阻肺症状

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咳痰(也可无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都是慢阻肺的常见症状。其中,逐年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慢性咳嗽

慢阻肺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以晨间咳嗽更为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

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但由于个体差异常,部分人可耐受,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不仅出现喘息和胸闷,还可以出现疲乏、消瘦、焦虑、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其他非典型症状。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慢阻肺发病因素

导致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遗传,目前国际慢阻肺遗传学联盟最新的研究发现82个与慢阻肺有关的基因位点。

再如年龄,目前发现年龄越大,慢阻肺患病率越高。此外慢阻肺还会与病人肺的发育、支气管哮喘病史、低体重指数等方面有关。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除了个体因素以外,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慢阻肺的原因,如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与非吸烟者比较,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率较高,死亡风险增加。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及慢阻肺的发生。孕妇吸烟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胎儿发育和肺脏生长。再如柴草、煤炭和动物粪便等燃料产生的烟雾可能是不吸烟女性发生慢阻肺的重要原因。此外还与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预防慢阻肺

慢阻肺虽然不能根治,但是可防可控,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戒烟

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基础,也是重要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开始戒烟,都有利于防止病情发展。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2、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是慢阻肺的常见高危因素之一,建议要注意更换炊具、安装换气设、备烹煮方式等减少室内油污污染,尽量避免在通风不好的地方使用生物燃料。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3、加强职业保护

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粉尘以及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等化学物质均可导致慢肺阻的发生。从事相关职业的应按照相关要求做好防护工作。

4、减少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时要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预防感冒及呼吸道的反复感染。

慢阻肺,一个隐匿的“呼吸”杀手

5、避免营养不良

慢阻肺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明显,机体消耗大,呼吸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常伴有营养不良,而目前认为营养不良是慢阻肺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因此要注意适当增强营养,避免出现营养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咳痰   呼吸   吸烟者   肺病   空气污染   粉尘   胸闷   营养不良   呼吸道   症状   患者   杀手   困难   年龄   因素   功能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