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下母亲

打我懂事起,母亲总是忙得连轴转,似乎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乡亲都说母亲与生俱来是“忙命”。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母亲命运多舛,生计为艰,一路磕磕碰碰,踉踉跄跄。

我的乡下母亲

乡下老家

祖父母膝下无子,只生下四女,按家乡习俗,身为大女儿的母亲须招赘在家做“主”,旨在承接香火。望着妹妹们一个个穿红戴绿喜滋滋地飞出山沟沟嫁出去,母亲既羡慕,又无奈,但她抹抹眼泪便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大女儿当儿子”的家庭重担,从此便风雨兼程,长途跋涉……

家乡地处沿海,那年赶上大规模的围海造田,我家凭人口分到了一大块垦地。但垦地咸且贫瘠,难以耕种,祖父、父亲又长期在外工作,祖母体弱多病,我们几个孩子嗷嗷待哺,四亩多垦地均靠母亲一人独揽,其艰辛可想而知。但出身农家挨饥挨饿怕了的母亲对土地无限挚爱,始终不肯让一分一厘地抛荒,她常说:“没有土地就没有我们一日三餐,有地不耕是最大的犯罪。”于是,母亲不分寒暑,烈日当空,寒风嗖嗖,起早摸黑,肩挑手提,为垦地添土加肥,挖沟开渠,她梨田播种样样都是行家里手,把垦地侍弄得有滋有味,一年四季都长出一拨拨绿油油的庄稼,随风飘曳,稻浪滚滚,惹人喜爱。邻畦的老农无不叹服:“你把田土都捏活了!”母亲总说:“土地最讲情义,你洒给多少汗水,它就生产多少粮食。”

为了养家糊口,母亲最辛苦,辛劳得只争朝夕,不顾自己,逢年过节闲不了,农闲赶集闲不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闲不了,一门心思只想多打些粮食添口粮,多赚些工钱贴补家计,犁田播种是行家里手,扛石砌坡也不逊色,样样皆行,劳作起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因过度劳累,岁月的沧桑过早刻满了她的额头,染白了她的发鬓,侵蚀了她的身躯,母亲于不经意间落下了多种慢性病。每当看到母亲被病魔折磨,我的心总在流泪,在淌血。太阳累了天会黑,月亮黑了天会明,母亲永远不知累。

在外拼拼搏搏忙碌不休,在家婆婆妈妈牵肠挂肚。祖母生性体弱,药罐子不离手。母亲长年累月不辞劳苦为其寻医问药,二十年如一日精心服侍,毫无怨言。“久病床前无孝女”,可母亲是个十足的孝女。每当看到骨瘦如柴、面黄肌瘦的母亲时,祖母总一阵揪心,痛惜地抚摸着爱女的头哽咽道:“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把你留在家,是我害苦了你。”母亲强忍着泪水轻声劝慰祖母:“侍候您是女儿的职责,你不留我要留谁呀!”母女情深意重令人为之动容,为之唏嘘。

上天故意折磨人,祖母寿终去世才一年,在外工作的父亲又不幸患病住院,为了照顾好父亲,母亲平生首次离家别子,并且一离就是整整三年。三年之后,父亲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出院那天,天色灰暗,细雨纷飞,双眼噙满着泪水的母亲搀扶着病残的父亲一步一个脚印蹒跚回家。

同年,我祖父因身患疾病提前病休在家,本已濒临破碎的家又添了两个病号,这对母亲无疑是当头一棒,但母亲始终凭着坚强的意志照顾病人,抚养孩子,从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所以,母亲在精神上给予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母亲让我们从小就懂得什么叫坚强,使我们兄妹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打击,都能够勇敢地直面人生。

想起老母亲,如今她还在乡下,昔日“子行千里母挂念”,而今“母居乡下子惦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老农   乡下   飞出   母亲   行家里手   孝女   祖母   在外   祖父   天会   粮食   父亲   女儿   土地   时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