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裙”:飘逸宛若天仙,本属华夏儿女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流传千年的诗句,开篇就将杨贵妃的衣裳与天空中的云朵相媲美,用艺术表现手法描写贵妃服饰的亮丽和高贵的身份,而这套让人浮想联翩的“衣裳”,在后世不断的影视作品艺术加工过程中,大概样式演变成被俗称为“诃子裙”的抹胸长裙搭配大袖衫的模样。


有人认为没有文物出土,则不知道裙子的结构与组成,如果盲目猜测,则会导致汉服复兴走向弯路。但恰恰错了,对于它的结构与组成,应该通过学术研究来获得。


这也如同历史学的学科意义——是要利用已知的史实真相、文献、资料,部分出土材料,根据它的逻辑演化推断未知的历史部分,让它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焕发光芒,这才是真正的学术考据。

这种考古案例更是屡见不鲜,典型的就是箜篌——这种如梦似幻、风靡百年的器乐,在中国失传了近600年,没有实物、没有文物,仅能在古画、雕塑和壁画中看见它昔日的身影,还有《孔雀东南飞》中“十五弹箜篌”,《李凭箜篌引》中“二十三丝动紫皇”的描述,让人们知道这样一件乐器曾经在神州大地上存在过。

尽管现代的复原款式,它可能来自西域与本土箜篌有所差距,尽管它更适合宫廷音乐,尽管1996年考古学家在新疆发现的箜篌残片与壁画外观有着明显差别,尽管对于它的结构有争议,但它的五声音律、演奏技艺又无一不与华夏文明息息相关,理所应当是现代中国民乐中的一个乐器,而不是“少数民族乐器”或是“西方民族乐器”。


“诃子裙”:飘逸宛若天仙,本属华夏儿女

莫高窟壁画上的箜篌

今天,我们见过的箜篌,听过的箜篌曲,它们既传统,又现代。因为现代的箜篌是仿照了壁画上的外观,借鉴了古筝的琴柱原理,参考了西方竖琴的发声结构,归纳了中国五声音律的基本特征,最后改单排琴弦为双排琴弦,引入了现代拨片增强发音力度,才使得箜篌“复活”,成为中国民族交响乐团的重要和声组成器乐。

这,才是真正的传统音乐复兴!今天,“诃子裙”又何尝不能如此?在没有破坏平面剪裁原理的基础上,参考古画中的外观,通过学术研究分析古代汉服体系一脉相承的逻辑,并借鉴现代被认可的汉服制作原理,利用现代工业的绣花、打版、缝纫工艺,甚至使用现代的化纤雪纺面料,最终使“诃子裙”“复活”,成为现代汉服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这,才是真正的传统服饰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莫高窟   箜篌   民族乐器   音律   华夏   器乐   贵妃   学术研究   天仙   壁画   衣裳   琴弦   中国   飘逸   儿女   外观   原理   传统   结构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