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仙侠”“武侠”风,真的不能是汉服吗?(中)

话接上文,这类被称为魏晋风的“仙侠”风格服饰,到底能不能算汉服呢?

可能有的人心中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要着急,看完这些,或许还能解开你多年的疑惑。

汉服是我们的传统民族服饰,自古就是一套完整的服饰体系,各朝各代都有着自己的《舆服志》,其中均有提及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并遵循着同一套形制基础,其多数的内涵和实际应用也都传承了下来,得以保留。

如果从汉服的基本形制、文化内涵等方面来看,虽然“魏晋风”在历史上不存在,但并没有违背目前明确的汉服基本要求,也符合发展逻辑。

肯定有同袍会说,就算“魏晋风”能是汉服,但日常一点都不方便有什么用?

的确,这样的宽袍广袖在实际生活中确实不方便,但让转念一想,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汉族历史上传统礼服的宽袍广袖与其都颇为相似,我们认为的不方便其实是因为这件衣服在设计之初就不是为日常出行所准备的。

那为什么还要有这样的服饰存在呢?

如同礼服,它的特殊用途便是用于重大典礼等其他隆重场合,“魏晋风”同样如此,它不一定适合所需的场景,但它有存在的意义,可以看作是现代汉服体系中应用体系的一个衍生品,它不仅是基于基础形制的艺术再创作作品,也变相的反应了汉服在人们心中的集体记忆,而它的应用场景如今看来应当是表演、拍摄等等。

当然,在此我们并不是为“魏晋风”等所谓影楼装证明身份,最终这类衣服能不能作为汉服发展到现代后的接续、创新与发展的产物而保留、流行取决于大众的观点。

为什么说它集中了古代汉服的主要特征?从基本构造来看,交领右衽、分内外衽,内衽系带、宽袖和大袖、有中缝背缝、有接袖、有领缘袖缘、裙子一片式围合、打细密褶子、裙子用系带固定、平面剪裁的对襟大袖、不收腰不收省……符合目前已知的汉族服饰文物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没有表现出其它不同于共性特征的个性特征。

所谓的“仙侠”“武侠”风,真的不能是汉服吗?(中)

对于汉服而言,文物是一个集合,是各个时期、各个区域出土的包括传世作品、文献资料、实物等多种形式表现出的,是一种抽象出来的范式特征。它不对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个体文物特征,对应的是所有时期文物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从服饰考古学角度看,它不属于哪朝,也不属于哪代,就是一种根据古代汉族服饰主要特征的当代汇总再创作。

交领右衽,内外衽交叠,至少从殷商时期就有出土文物证明这种领型存在,一直到明末,交领右衽都是普遍的汉服服饰领型。还有的宽袼大袖,从西周人物像玉佩到明末容像画,都是这样的传统做法。

一片式褶裙,用系带约束的裙子,反映了裙子围系的典型穿法,这也是千百年来传承不断的款式。

关于打褶,在文献中称之为“襞积”“辟积”,《释名•释衣服》:“素积,素裳也。辟积其要中,使踧,因以名之也。”可知打褶,就是用褶襇方式将裙腰收窄的工艺。裙子上密密麻麻打褶这种做法,《清异录》载:“同光中,上命染工作霞样纱,为‘千褶裙’,分赐宫嫔。至此之后,传入民间,称‘拂拂娇’。”梁朝简文帝诗:“罗裙宜细裥”吕渭志《千秋岁》词:“约腕金条瘦,裙儿细裥如眉皱。”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一:“百叠漪漪水皱,六銖纚纚云轻。”

千和百都是约数,形容裙子上的褶子细密程度。

最外层的直领对襟大袖衫,既不是鹤氅、也不是褙子,更不是披风,它只是现在人们在文化自觉的引导下,集合了鹤氅、褙子、披风的共同特征,而抽象出来的基本款式,它的名字就叫“直领对襟大袖衫”,就是字面的意思,就是指两襟相对、领缘通底、宽袼大袖的单层外衣。

这些样式既是集中了古代汉服的主要特征,也未添加与古代汉服相悖的特征,从民族服饰的角度看,它是反映了当代对民族传统服饰的集体记忆,也是当代人们无意识的心理范式。



为什么说这是反映了集体记忆?

虽然最开始人们不记得汉民族传统服饰这种文化门类了,但是人们始终从小就接触过影视剧,比如《仙剑奇侠传》《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中见识过古代服饰,又如古代雕塑壁画绘画和实物,总之在人们脑海中是有“平面剪裁、交领右衽、宽袍大袖、上衣下裙、环佩玎珰”等等刻板印象和特征记忆的,所有人都自然而然地知道,这些是祖先穿过的衣服,只不过被称之为“古装”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剧、影楼装、戏剧演出服装,始终是带有艺术创作成分在里面,其表达出来的始终具有强烈的剧情风格特征,以致于人们将汉服的特征与影视剧戏剧服饰道具的特征进行了混淆,无法分辨。正常情况下,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不断代,社会大众是可以从生活中和影视中双重渠道接触到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因此,能够建立起完整而理性的集体记忆和心理范式,不会把艺术夸张的特征当做是本民族传统服饰的特征。但是汉服的处境很尴尬,社会大众只有通过影视剧等渠道接触,不可能主动去看文物,导致认识出现偏差,今天就是要补齐社会生活中的短板,将人们脑海中“演戏的、唱戏的”固有印象分辨清楚,纠正过来。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需要说明,要达到随风飘摇、线条婉转流畅的服饰艺术效果,需要面料轻柔细腻,实际上这就是丝绸的魅力所在。从民族学角度来看,传说中黄帝制衣裳,其妻子嫘祖养蚕缫丝,反映的社会现实是丝绸纺织业与服饰制度具有同样的渊源、同步发展,面料的特质、服饰的款式、文化的性格交融在一起,血肉相连,形成独树一帜的华夏衣冠。几千年来,养蚕缫丝是汉族人的传统艺能,深入骨髓,那么与丝绸紧密相关的服饰款式和特点,也成为了共同历史记忆。由于历史原因,这份民族记忆从显性的状态变成隐性的潜意识,在文化自觉之前,一直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具象化,以边缘化的身份碎片化存在。

这些不起眼的集体记忆,到了21世纪汉服运动的浪潮中,也会在不经意中爆发,更是成为了连接记忆与现实的重要节点。



集体记忆是什么?如何产生文化认同?

按照徐杰舜的观点因为“人类是有记忆的,有记忆就会有历史,有历史就会有历史的建构,有建构就会有认同”。这种记忆,则是用衣服进入文化认同的极佳切入点,何况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文化,这样的“魏晋风”又饱含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所谓的“仙侠”“武侠”风,真的不能是汉服吗?(中)

洛神赋图局部

东汉以降,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朝生暮死,礼崩乐坏。随着社会急剧变动,带来的也就是思想观念的发展。魏晋名士谈“玄”,谈的是庄、老、易。李泽厚提出“儒道互补”,他说“庄子那种齐物我、一死生、超利害、忘真幻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用在现实生活中显然很难行得通,也很少有人真正采取这种态度;但把它用在美学和文艺上,却非常恰当和有效。”从美学角度,说明了庄子《逍遥游》,描述了一种心灵和灵魂的自由开阔,精神的超脱和愉悦,是一种从哲学到艺术,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它是如此地有辨识度,如此卓然而立,李泽厚归纳为“深情兼智慧”的意识特征,“魏晋哲学具有美学特质,并从而扩及各个领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中。”

从美术史的角度看,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提出了一个说法,叫做“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而“魏晋风”类服饰通过轻柔面料的选择,拍摄场景的风向,尽力表现出“吴带当风”的艺术特点,将飘逸婉转、褶皱细腻、行云流水的特征具象化。无论是绘画,还是服饰设计,这种极力凸显流畅线条和飘逸灵动风格的做法,是用形而下的方式表达形而上的思想内涵。简单地说,就像顾恺之、吴道子的画作那样,充满了超凡脱俗、神道气息的韵味,追求的是“出世隐逸”“潇洒放达”的境界。

传世名篇曹植的《洛神赋》中吟咏:“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将此风格、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

所谓的“仙侠”“武侠”风,真的不能是汉服吗?(中)

洛神赋图局部

其实这个“出世隐逸”“潇洒放达”的风格追求,一直以来都存与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中,没有必要一直拎着魏晋时期说事。比如老庄作品中的“抟扶摇而上九天”;屈原的“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贾岛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李白的“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还有苏东坡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种思想和审美,瑰丽而灿然的想象力,贯穿了中国历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深地烙印,一般被称为“出世”“隐逸”“放达”“潇洒”等等,与道家、道教甚至佛教文化,都有着深刻的渊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修仙、幻想类的小说电影,李子柒大火的田园诗歌,还有时常有人感慨的“偷得浮生半日闲”等自由超脱言论,其实都是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折射。

潇洒飘逸、衣裾缥缈的服饰望之若神仙,极为符合“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的意境,充满了自由浪漫与旷达情感。这种神仙、天人的世界图景,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有哪个中国人不知仙宫美娥在云巅瑶池歌舞蟠桃宴呢?又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御剑飞行袖里乾坤神仙斗法呢?

所谓的“仙侠”“武侠”风,真的不能是汉服吗?(中)

西游记中的瑶池,来源于网络

这种文化内涵,与强烈的入世文化传统一样,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华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人共同的心理范式和集体无意识。西方的文化中,有天使、有神灵、有各种各样的天神,但是他们没有中国的神仙,出世隐逸的心灵寄托、没有这种飘逸婉转的审美情趣。在今天高度异化的社会,这种自由而宏阔的心灵家园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所有文学作品、影视剧作都在使用的心理范式、情感格调。既然这种文化内涵有历史渊源、有传承脉络、有现实价值,那么当然是我们今天可以继承也应该继承的文化传统。

那么“魏晋风”这种服饰文化,同样是这种文化情结的反映。“魏晋风”叫不叫“魏晋风”和它到底是不是魏晋时期的服饰这些并不重要,它之所以取名为“魏晋风”,而且常常图片以侠客、隐士喝酒品茶等放达不羁的形态展现,说明传递的信息是一种潇洒、出世的隐逸风范,行走江湖、自由如风的感觉,特别是竹林七贤、魏晋风骨。

人们穿上后拍摄写真照片,会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满足大众模仿武侠、仙侠等影视作品,追求出世隐逸、洒脱不羁风格的需求。

所谓的“仙侠”“武侠”风,真的不能是汉服吗?(中)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集体记忆在复兴路上扮演着什么角色?

款式在现代社会中又应当如何对应场景和使用呢?

详见下篇

所谓的“仙侠”“武侠”风,真的不能是汉服吗?(中)

本期作者、编辑、出品:梦玥、若木、兰芷芳兮

古衣今裳 与时偕行

如您对内容有疑问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洛神赋   隐逸   范式   魏晋   裙子   内涵   特征   时期   集体   传统   记忆   服饰   艺术   社会   文化   时尚   武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