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为什么我觉得三星堆文化属于汉文化?【上】


随着最近三星堆对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进行考古挖掘,社会上形成各种讨论热潮。自从三星堆遗址出现以来,坊间一直有涌现出一批说法,如:西亚说、玛雅说、外星人说、彝族说、佛教说……


不过,这些说法目前早已被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发言澄清辟谣,通过三星堆大量出土文物可知,它就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什么是华夏呢?《左传正义》里面有写“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就是“华夏”一词的最精确定义,大家都知道,汉族的前身就是华夏族,后因汉朝的繁盛强大,华夏人被其它国家和民族称为汉人,这个称呼延续至今,而汉文化就是华夏文化的绝对核心主体。


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鉴于新发现的六个坑还在挖掘之中,我们就先从1986年发现的一号、二号祭祀坑的已出土文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物去浅析探赜。


祭祀坑,顾名思义,就是祭祀的场所。汉文化之中,将各种大大小小的礼仪划分为五大类:吉、凶、军、宾、嘉,吉礼就是祭礼,《礼记》有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它是五礼之中最为重要的,那么意味着祭祀坑里面的文物都是最好、最高级别的东西。



一:青铜神树: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九歌·东君》


三星堆文物中,笔者私心最钟爱青铜神树。一、二号祭祀坑一共出土了八棵青铜神树,其中有两棵修复的比较完整,从博物馆展出的神树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棵神树一共可分为三层,每一层有三条树枝,每一条树枝顶上有一只鸟。


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一号神树


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二号神树


据今人推测,神树的原型可能是“若木”、“建木”、“扶桑”,我们先来看看关于这些神树的典籍记载:


《山海经·大荒经十七》:“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灰]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山海经·海内南经第十》:“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山海经· 海内经第十八》:“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


《山海经· 海外东经第九》:“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神树们作为我们华夏文化中神话体系所特有的东西, 除了《山海经》有记载外,其他如《楚辞·离骚》、《吕氏春秋》、《淮南子》、《海内十洲记》、《论衡》、《前汉书》、《后汉书》、《抱朴子》、《西京赋》等等各种不同体裁的史书歌赋均有记载这些神树,不胜枚举。


三星堆的神树,笔者更偏向于认为是以扶桑树为原型的:从各种典籍记载中可知,建木是没有树枝的,可以排除;若木是青叶红花,与图不符;而扶桑树在汉族神话中是十个太阳居住的地方,太阳,在汉族神话里面又有金乌、赤乌的别称,是鸟形形象出现的,《淮南子·精神训》有云:“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这与图中较为一致。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一、二号青铜神树上均有九只双足神鸟(金乌)。西汉后期之前,金乌的形象是双足的,后来才演变成三足。


再仔细看,这里的金乌和一般的金乌形象有个细节不同:它三根羽冠,且,我们还可以看到青铜神树是分为三层的。


为什么羽冠和神树分层的数目都是三?


笔者猜测,因为三这个数字,在汉文化里包含了我们汉文化对于宇宙的认知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像《易大传·系辞上》里面写:“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三极指的就是天、地、人,《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三星堆神树上的金乌


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马王堆T型帛画》右上角二足金乌


说了三,我们就来说说三的倍数—九,在汉文化中,一三五九都是阳数,九更是极阳之数,这正符合金乌栖息之树的特征。


扶桑树作为十个太阳栖息沐浴的地方,可谓是至阳至热之地。


不管是三还是九,这些数字都是与三有关,我们看到这些特殊数字背后的文化含义都是表达太阳带给万物生机之意,这就是为什么青铜神树是三层九鸟而不是其他的数字。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青铜神树不是才九只金乌嘛?和扶桑树记载不符合,没有十只啊?


我们可以看到一、二号神树顶部均是缺了一块,于是有以下两个方面推测:


  1. 根据《山海经》里面“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的记载,可能顶部缺了的那一块还有一只金乌。倘若顶端还有一只金乌,即是1-3-3-3的布局,每一层依然是阳数。
  2. 要是顶部没有金乌,那可能是因为有一只金乌在“上班”,毕竟我们汉族神话里面十只金乌是轮流上班的,因为一起上班的结果可能就是团灭,后羿射日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故事笔者就不赘述了。


无论是九只鸟还是十只鸟,它们的方位布局依然是每一层皆是阳数这个范围,依然是和扶桑树性质、汉文化中关于数字的文化涵义是扣合的。


除了树枝之外,树身还有一条尾在上、头朝下攀援在青铜神树上的神龙。自古以来,我们对龙的图腾崇拜和相关记载举不胜举,但目前为止,除了汉族还没有看到别的民族有以龙为图腾的,再一次验证了笔者对于三星堆和汉文化关联的猜想。


至于龙头朝下,或许和《周易·乾》里面所说的“上九,亢龙有悔”有关:这句话直译是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遭受灾难,意思是指身居高位时要戒骄戒躁,不然容易乐极生悲。


所以这里使用的降龙而不是升龙,这也体现了汉文化中提倡含蓄持中的哲学思想。使用龙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龙也是至阳之物,《周易·乾》里面的爻辞就是用龙来描述事情过程的。从种种典籍记载来看,一、二号神树的种种细节都是和汉文化典籍记载是吻合一致的,带有很明显的传承性质。



二:玉琮、玉璋及其他大量玉器


“佩玉锵锵,寿考不忘”——《诗·终南》


三星堆遗址除了出土大量的青铜器外,还有大量的玉器,目前其数量超过650件以上,约占三星堆所有出土文物总数量六分之一。这些玉器或许也可以证明,三星堆文化是汉文化的一部分。


说到玉,或许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会像汉族这样热爱、重视它们。我们不仅欣赏玉石的温润细腻之美,将其作为配饰,还以其象征品格:古代汉人认为玉有十德,常以玉喻君子品德,因此《礼记》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是古代汉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器物,不同材质、形状、颜色的玉有不同的用途,三星堆出土的玉器中,外方内圆的礼器玉琮(cóng)有三件。


为什么都是这个造型呢?或许是因为汉文化哲学思想里面的天圆地方之意。


比如,《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有曾子的“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


而在玉琮的用途方面,《周礼·春官》有云:“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从记载得知,玉琮是祭地之物,它在祭祀过程中一般会被埋于土中,以示敬献给神明。而这也和三星堆出土的玉琮情况完全一致。


或许再一次证明了三星堆遗址文化就是我们汉文化的一部分。


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玉琮


除了玉琮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礼器,其中就有数件玉璋(zhāng),什么是玉璋?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半圭(guī)为璋”。圭就是玉圭,头部是三角状的、上尖下方的玉制长方形物体,玉璋基础形制就是玉圭对半削开的玉制品,后面也有发展出来一些细节不同的种类,但是也是长条形玉制品。


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战国玉圭


根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可知,璋或分为五种:大璋、中璋、边璋、牙璋、赤璋。


除用于祭祀外,还有充当符节、诸侯聘礼等作用,它和玉琮都是六种祭祀礼器之一,因此在先秦时被广泛使用。


除三星堆外,其他很多遗址文化都有出土过玉璋,如山东龙山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二里头文化(距今约3800~3500)等。这些文化遗址最晚期的也属夏商时期,而之后自西周起,玉璋就比较少见,到战国之后的,更是基本没怎么看到有玉璋的出土。由此推测,玉璋应该是夏商或之前比较盛行使用的玉礼器。


我们通过下面图片对比可以发现三星堆玉璋和龙山文化的颇为相似,其中龙山文化的玉璋是迄今为止可知的最古老玉璋。


能在三星堆发现玉璋,这也是三星堆文化属于汉文化的强力证明之一。


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三星堆出土的玉璋们


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持玉璋祭祀跪拜的人像


三星堆:外星人文化 or 汉文化「上」

龙山文化出土玉璋


总而言之,不论是玉琮还是玉璋,汉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遗址或墓葬均有出土大小数量不一的各种玉器,其中不少玉器种类形制是和三星堆出土的玉器高度吻合。这或许就意味着,三星堆文化就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至少三星堆文化和汉文化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


今天我们探讨了神树和玉器背后的“汉文化”,明天我们再一起看看大火的“金面具”“金杖”和“青铜人像”吧!


另外,留言区欢迎批评和补充哦!


作者:铉姬

审阅:现代汉服

编辑:悦翎

平中交右 宽褖合缨

古衣今裳 与时偕行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现代汉服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金乌   淮南子   青叶   汉族   龙山文化   礼器   桑树   文化   华夏   山海经   典籍   玉器   祭祀   青铜   遗址   外星人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