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最近我们看到一些批评的意见,我们很欢迎不同的意见,只是,似乎批判者并没有理解我们的观点……


没有理解对方的观点就大动干戈,并不是正常探讨问题和联合推动汉服运动的良好做法。因此,我们本着心平气和与愿意讨论的心态,在此重申我们的观点:


我们所做的,是基于所有古代历史遗传(包括但不限于文物文献)和对古代服饰物质和理念的研究,梳理出古代汉服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再基于此重新构建现代汉服体系。最终,让汉服成为在今天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可以被使用、强化群体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的民族服饰。甚至希望,汉服所包含的古代汉人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想的理念与规范,比如平、交、中、合,能被大家所理解。


因此,我们绝不排斥那些复原考据得很到位的所谓的“传服”,相反,我们真心认为它们经过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饱含了同袍们对汉服的热爱和心血,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


只是,这些“传服”暂时还不能直接被应用到各位朋友的单位年会、商务会谈、大型庆典、人生礼仪... ...目前除了拍照片视频和小圈子聚会、在网络上展示外,并没有在提倡者自身的生活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传服”,暂时还没有、甚至在短期的未来也不能,大规模的走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只是坚定地相信,“传统”首先是需要活着的。供奉在博物馆中的冰冷器物,只能是展品,不能是身边之物。
因此,这篇文章里我们想回应一些“误解”,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它们不是一些网民恶意的“曲解 ”。


01 “形制对,上面绣小猪佩奇都可以”


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目前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我们的观点是“形制对,上面绣小猪佩奇都可以”。
我们不急着反驳,先探讨这句话一个需要达成共识的前提:形制正确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必须有文物才算形制正确。”


初看这话确实很有道理。只是,一方面,就像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大多数的文物也都是王权贵族的,很多百姓的服装并不一定可以留在文物之间;另一方面,少数被发掘的文物是历史存留的幸存者,更多文物因为时间的侵蚀而被破坏,无法完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如果只认为“文物”是唯一的标准,或许有那么点自缚手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褶皱。
如果认为捏三角褶是确定的汉服,而捏工字褶就是“存疑”汉服,那确实不太合适了。


毕竟,对于具体墓葬的主人来说,或许三角褶是唯一的标准答案,但是对于整个汉服体系来说,工字褶存在的可能性也一定很大。
工字褶不采用西式裁剪中的收省、也不与汉服体系大相径庭,那对于三角褶或许就不必全盘否定。


另外,从特殊性上看,三角褶很可能只是某些墓地主人个人的喜爱,不能说同时代其他人也可能喜爱的工字褶等就不是汉服。想在21世纪复兴汉服,却带着些食古不化的思维和做法,无异于刻舟求剑。


最后,古代墓室中逝者穿的服饰,与活人的服饰未必完全一致。若拘泥到每一个褶皱都要与出土文物一模一样,今人穿的岂不是………


我们非常感谢这些对文物相似性的求实和对细节的把握,但是仅仅基于某一局部所认定的真实,或许会我们失去对于整体真实的判断和认知。


02 “正确形制”和“存疑形制”


目前由于判断标准严格单一,市面上的汉服被人为分为了“正确形制”和“存疑形制”两种。或许这和“正品”“赝品”一样有存在的必要,但当“正”和“赝“的标准还不确定时,过于界限分明的批判其实在实践中阻碍了汉服的迭代进化,阻碍了他们走入我们身旁,被更多人认知。


比如曲裾深衣,它经过早期的探索和研究了形成了很多具体的款式,当然被淘汰的失败的居多,留下的成功的偏少。但目前,市面上只有成功者的身影,难以见到失败者的痕迹。


这是必然。只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被淘汰的也不一定毫无价值。


市面上流行的,多是基于“具体的款式”,而不是“范式”,导致商家只能在绣花和模特走秀上苦下功夫,愈加古意盎然、愈加华丽堆砌;或者就是在价格战内,互相消耗。


本质上说,这是将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曲裾深衣简单化了。过于尖锐的嘲讽“螺丝钉”“小曲裾”,严重挫伤了探索者的积极性。


大多数实践者们没有得到一个“试错”的机会,去努力摆脱影楼装、影视剧的影响,而是直接被嘲讽到几乎放弃了曲裾深衣。


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一部分同袍们只以马王堆曲裾款式为正,或许也是真的大大限制了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款式,让现在的汉服市场处于一种奇异的残缺状态,甚至造成了一种畸形的、错误方向指导下的繁荣。


03 “汉服”名号


有人疑惑在于,如果不将判断标准明确到极其严格的地步,那么很快那些乱七八糟的东方主义和魔改乱改,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群魔乱舞,占领“汉服”名号且鸠占鹊巢。


的确,这样的担忧很有道理,我们同样坚决反对东方主义的元素拼贴,反对元素堆砌大杂烩,反对魔改乱改瞎改,反对天马行空另起炉灶指鹿为马偷梁换柱.....所以我才会有昨天对于盖娅事件的评论。


只是,大框架内,或许细节本身不必如此苛求。


打一个比方,如果“围棋”这种文化失传了,今天我们要复兴“围棋”,那么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强制复兴者们按照存在可考的、具体的古代棋谱来下棋,按照古人的解题思路、步骤来下棋;不是把双陆棋飞行棋麻将和扑克牌都杂糅进来,声称只要好玩就可以,不制定和研究“围棋”的规则,甚至声称没有“围棋”这个概念;

而是基于古代围棋棋谱,找到围棋的本质、和围棋作为一种棋类游戏的下棋规则,一种整体的、可以推广的、突破时空限制的游戏规则,让大家按照这种规则下棋。


不是完全遵循古制,背诵着古代围棋谱的规矩下棋,不等于没有规矩、胡乱下棋。


这个道理,大家一定都能理解。

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汉服同样也是。


作为一种衣饰体系,它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从无数碎片的文物中去提取和抽象出整体性的本质特征、基本规则,再根据本质特征、基本规则去设计千变万化的具体款式。


04 是汉服或者不是汉服


今天,网络上的“二元论”有些过于强势了,即一定要明确地判断出“是”或者“非”,简单地将一件衣服分为了两种状态:是汉服或者不是汉服。


但汉服是一个体系,枝叉繁多,甚至像个圆形,它与其它服饰文化有着交叠重合和过渡区域的现象,很正常很普遍,且是动态过程。其他服饰文化有可能吸收进来成为汉服体系一部分,也有可能脱离出去形成别的东西。


和服、韩服、清女装,这些服饰文化虽然与汉服体系有一定渊源,但已经从汉服体系里脱离出去,因此不能再混为一谈。


但一些所谓的“仙服”“影楼”和“改良”装,我们认为,应该放置在汉服体系的边缘、交叠重合位置。毕竟,它们满足了现代人们拍照、表演、游戏、艺术设计的需求,也不像前述完全违背。我们从来没有把它们当做主要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但也不没有必要到处抵制批判,说着形制不对、不尊重汉服云云。


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05 严格按照古代出土文物形制的实践结果


今天一些严格按照古代出土文物形制的实践结果,比如马面裙、两片裙、百迭裙、交窬裙等等等等,在时尚化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都是通过无数商家不断迭代出来的结果。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日益丰富的市场,本身也是不断购买的消费者。但是站在研究者的立场上,我们也意识到了目前市场存在可进步的空间:


基于具体出土文物的形制进行的时尚设计,存在着某些与生活脱节的不适应。


比如两片裙,古代女子穿裙子,是里面要穿裤子,或者里面穿长裙子,外面围一圈短裙子;而今天的女士穿裙子,就是直接穿短裙,里面穿丝袜或光腿。那么两片裙在坐下时有分开的尴尬;马面裙在走路或起风时有走光的可能。有些商家送衬裙、送衬裤,这是不符合今天着装的习惯,有的商家则在裙门处加防走光的暗扣等等,说明在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思考的地方。


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06 中韩文化争议


有人说在中韩文化争议的时候,不拿文物资料说话,难道拿什么抽象的范式去外网对线?这里存在着一个逻辑谬论。


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拿着历史文物资料去外网与韩国人对线,是一个历史文化知识普及以及舆论争夺层面的事情;而我们所说的依据范式来设计款式,是一个汉服落地进行实践如何推广的路径问题——两者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提倡从整体性来建构汉服体系,依据“范式——款式”形制理论来设计真正适应现实生活的时尚服饰,其实是在帮助我们重新拾起成为东亚地区服饰文化“发源地”之名。


是的,我们要把历史资料搞清楚,要把大帽、袄裙、中国结等等一切文化要素都正本清源,复原和展示出来,要发到外网上去跟韩国人对线,我们强烈认同,而且是要持之以恒、高质量大批量地去做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还是那句话,首先需要活着,需要努力地在群众间活着。也只有让全社会参与了,这对外才不显得势单力薄,而是掷地有声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推广我们都喜欢、尊敬且认同的汉服?


或许,梳三绺头、穿粉色道袍、再拿一把洒金扇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与出土文物保持一致的形制,再加上时尚化的设计,与时俱进,才能不至于粉圈化,才能谋求真正的“出圈”。


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汉服圈本身是一个需要团结的圈子,就像这次的“盖娅事件”,我们真的很开心,大家都站在了一起。


但更多的时候,内耗严重,对于纷繁款式设计的争辩让本该团结的我们像是一股股散兵游勇,在与西式时装对抗时从不占优势,变得几乎不堪一击。


毕竟,在更多圈外人心中,单打独斗的某个形制,充其量就是一条裙子,一条失去文物滤镜后真的很普通、甚至性价比还很低的裙子。


我们纠结和吵闹的声音,只会让人说句“贵圈真乱”,然后敬而远之。

我们需要团结!心平气和地和同袍们说说那些事


所以,建构民族服饰体系,按照“范式--款式”形制理论来进行的时尚设计,以现代民族服饰的定位进入社会生活,为人们在单位年会、商务会谈、大型庆典、人生礼仪等等社交场景提供服饰,非常重要。


汉服本就是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体系,我们没有建构或强行赋予意义,只是在为之正名。


让它从一条可买可不买的裙子,成为人们民族认同的入口和具象展现。


同时,我们也呼吁汉服商家或准备进军汉服市场的商家,将设计的出发点从“限定于具体出土文物的形制”转移到基于整体性的体系来;


将设计的目的从“汉服爱好者”转移到现实生活中需要民族服饰、传统服饰的场景;将消费群体从“汉服圈”转移到广阔的人民群众那里去。


这样当我们面向社会大众介绍中国服饰时,既有着原汁有味的复原服饰样式,也有着可供日常穿着的现代汉服款式,而不是仅仅依托着“汉洋折中”的穿搭模式,实现汉服的现代化。


汉服本就不是也不该是“奢侈品”“高消费”“无聊中二”“非理性消费”“收藏品”“衣食无忧之后的个性爱好”的代名词,我们希望它是一种能够拿来使用的传统文化,活着的文化。


最后,欢迎讨论,也感谢大家对汉服和我们的关注。

作者:现代汉服 审阅:现代汉服

编辑:悦翎

修改:菱歌夜

平中交右 宽褖合缨

古衣今裳 与时偕行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现代汉服知识

如您对内容有疑问或想法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同袍   形制   服饰文化   范式   整体性   出土文物   心平气和   围棋   文物   款式   团结   古代   观点   规则   体系   商家   服饰   标准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