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明生物的N个深度问答

关于药明生物的N个深度问答

风口上的猪:药明生物的投资亮点分析

核心观点:

1、2021年是药明生物CMO的元年,今年将贡献五六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能做到40亿;

2、长远来看美国收入还是会高于中国收入,美国有很多大的项目,虽然中国的订单多,但是中国的前期项目多,后期项目少。能卖四五个billion的都是欧美市场;

3、今年上市的8个产品里面估计5-6个是海外,2-3个是中国;

4、欧美的毛利低于中国,未来大部分产能都在中国,欧美基本保持在10万升左右就足够;

5、全球产能紧缺,药明生物近期不断以低价去收购产能;

6、新冠疫苗在中国、欧洲、美国等地还是有需求的,mRNA疫苗和腺病毒在市场上还有很多机会;

7、去年增加了103个项目,非新冠项目有83个,是历史新高;

8、药明生物现在的效率是最快的,如果动物实验能缩短,7-9个月也是可行的;

9、CMO是100%的转化率,即你签了订单,你不做了,你也要付钱;

关于业绩相关问答

问:去年下半年的业绩增速是高于指引的,那我们对2021年和未来产品会不会有所调整?

答:2021年肯定会比2020年更好,但是指引的话有几个不确定性,一个是我们现在有订单,有厂房,就是人(不足)。现在看到我们可能有六千多个员工,今年预计要加三千人,就是这三千人有多大的可能性找到,这是不确定的。目前还维持指引,到6月份的时候可以更大家讲全年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问:我们对我们未来长期的商业项目,以及临床前项目、临床项目的整个收益在未来,比如说五年后这个比例有没有一个大致的考量?

答:我们的CMO收入下面会有一个飞速的发展,能做到多到,从我们的产能布局就可以看出来,今年上线的14个厂,两三年之内满产的话能够带来1.2-1.4个billion的收入,而且产能中80%是CMO,所以之后几年CMO的收入至少在一个billion以上,如果再加上现有的产能的话,则在1.5-2个billion。

我们现在是21个厂(7个老厂+14个新收购),满产的的收入大概在1.8-2个billion,如果你在减去20%(不是CMO产能),就能算出CMO在1.5-2个billion。

问:资本开支问题,21年81亿元,之前说22年的资本开支会下来,那现在这样一个产值计划的话是不是还会继续往上提?

答:增加了12万升的产能,所以21年还是会加大投资。今年我们预计是80亿,22年预计还是在60-80亿,23年争取到30亿。今年的现金流已经到18个亿了,如果按照每年50%增长的话,到后年还是有可能会做现金流。

问:去年因为疫情,美国业务增速有所下滑,那么今年从年初到现在来看的话,美国的增速是不是又恢复到一个最快的情况?

答:中国和美国这样的比的话,长远来看美国收入还是会高于中国收入,因为美国有很多大的项目,虽然中国的订单多,但是中国的前期项目多,后期项目少,而且中国市场相对还是要小一点的,之前提到能卖四五个billion的都是欧美市场的今年上市的8个产品里面估计5-6个是海外,2-3个是中国。美国的毛利没有受影响,中国和美国的毛利是一致的。

问:我们未完成服务订单从16亿增加到66亿美元嘛,那增加的50亿美元能不能拆分一下?我理解的是30亿是20年的疫苗项目,剩下20亿主要是什么?想知道这20亿大概多少和新冠相关?

答:这20亿里面10亿是和新冠不相关的,10亿是和新冠相关的,一半一半。

问:我们现在主要提供服务的这个厂,人都是在国内吗?在国内我们现在有一个所谓的工程师红利,未来随着我们这个国外的厂房越来越多,那公司的毛利还能不能保持?

答:欧美的毛利肯定比跟国内比起来至少要低5个点,欧美是战略上非常重要的,但是运营太多的话,做得越大,毛利的影响越大,所以我们保持在四分之一的产能,以后基本保持在10万升左右就足够了,以后都应该还是在中国了。

关于产能相关问答

问:我们产能扩建也是在不断地加速,包括爱尔兰,还有近期辉瑞的产能收购,目前多少产能是为了疫苗或者综合抗体建设的?怎么看待全球疫苗产能不足的问题?是不是给我们更多的CDMO机会?

答:产能规划,我们也是看到了全球产能的紧缺,所以我觉我自己最自豪的就是在全球产能最紧缺的时候,我们还能拿到很低的价格去购买到这些产能,增加产能,这也是全球这些客户对我们的信任、支持。如辉瑞对我们的信任,把这个厂交给我们可能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疫苗的产能,新冠到底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测,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疫苗到底需要多少,至少在中国、在欧洲、在美国还是需要疫苗产能的,所以我们也认为像mRNA虽然推出的晚一点,过去一直在主推腺病毒这个平台,mRNA疫苗在市场上还是有很多机会,腺病毒有更多的机会。

如果把药明生物的平台应用起来,我们做几十亿份的腺病毒疫苗是没有问题的,几十亿份的重组蛋白疫苗是没有问题的,还有几亿份的mRNA疫苗是没有问题的,药明对全球一共可以贡献几十亿份的新冠疫苗。

问:关于收购产能的情况

答:我们的产能确实不够,所以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收购,收购了德国厂,但是德国厂招人慢,虽然收购一两年,但是运营基本和中国收购的厂差不多,到今年年底才能真正的全部运营。

收购的苏州和杭州的厂房都是有现成的员工,可能会更快一点,所以虽然杭州、苏州收购晚一年,但我们的运营差不多同时开始启动。目前我们所有厂房的利用率还是100%,收购的中国厂房目前利用率还非常低,低于20%,所以我们是希望把中国收购的厂房一下子从20%提到80%,这也是因为我们在中国有团队,有人,才能更快。这几个厂房到明年的时候厂房利用率能做到80%。

问:关于产能的问题,目前有43万升产能,其中多少是早期研发,多少是临床?

答:为满足不断增加的后期项目及激增的全球产能需求,并实现「药明生物提供全球双厂生产」生产模式。公司在全球的总规划产能已达约430,000升。产能效率里面这个43万升,20%以内是做临床,大部分都是做商业化,这也是我们在为CMO在做布局。21年对药明生物来讲,CMO是个拐点,我们有厂房,有订单,也有产品马上上市,所以CMO收入是飞速发展。一次我们讲过,前五个产品,我预计到2025年能做到40亿的CMO收入,今年CMO收入就应该超过五六亿美元,就是我们去年收入的一半。去年我们CMO收入基本上100万美元、200万美元,都是非常小的数,但是今年一下子就变成五六亿美元,然后希望到2025年时,就前几个项目就能做到这个数。今年应该是CMO的元年。

关于项目相关问答

问:有这么多三期,有几个可能会推出来?

答:今年可能有两个项目推出。

问:公司在临床前项目,从以前涵盖的60个每年,现在提升到80个,这个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每年增长多少个项目是比较好的?

答:我们把这个能力从60个提升到80个,最主要是我们对市场的预期,因为我们预计全球每年大概会释放出200-240、250个项目,也就是我们能够拿到多少市场份额,如100个,基本上已经是40%的市场份额了,所以我们80个就是35%的市场份额,我们认为我们至少能拿到市场1/3的市场份额。对我们来说是没有限制的,如果市场需要100个,我们就100个,120个我们就120个,如果市场需要300个,我们也能做300个,这就是我们的平台是可以扩的。

问:现在有32个三期项目,你觉得这32个三期项目中有多少个有发展潜力的,有多少是和新冠相关的?

答:32个项目里面新冠大概3-4个,没有仔细去统计新冠的。能够卖到四五十亿美元的项目有四五个。新冠项目具有不确定性,没有把它放到长期的规划里面。

问:去年一共增加了103个项目,今年已经增加了28个项目,这里面分别有多少和新冠相关的项目?

答:我们去年增加了103个项目,新冠项目大概20个左右,非新冠项目有83个,也是历史新高,即使把新冠项目拿掉,还是比前年多的。

问:今年会有8个商业化的项目,这8个商业化项目有几个是海外的?海外项目是不是都要做检查的?预计现在来中国是不是方便?如果不能来,有没有替代的方案?

答:欧盟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遥控检查仪,欧盟已经有这个体制了,美国FDA是第一次对药明生物做遥控检查,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所以对我们以后产品也没有什么问题,预计今年上半年JAK产品希望能够上市。检查以后不是一个门槛,不是一个限制因素。

关于人员运作相关问答

问:公司越来越大,今年年底可能计划要到1万人,那我们一般来说大型组织会越来越大,运行效率都会有问题。公司是如何继续维持高效运转的?

答:这个其实我们在三年前就考虑到了,从1000人到3000人,我们认为是一个蜕变,1000人好管,3000人难管。而3000人跟10000人是没有区别的,我们下面一个门槛也许是两三万之后。我们认为我们目前的组织架构,到两三万人还是能够执行的。我们在三四年前就把这个组织架构的事情做好了,做成了一个能够扩张的组织架构。

问:欧美的运营如何可以保持国内的速度?因为欧美他们这个工程师的数量比起国内数目已经没有那么充沛,然后薪资要求高,而且他们普遍工作的动力没有国内那么容易去激励,我们怎么可以保持这个药品的速度呢?

答:欧美的员工比中国员工要有经验的多,我们只要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文化,我们派中国的员工过去让他们一起耳濡目染。总体来说,我对欧美的进展非常满意,他们成本虽然高很多,但是欧美能招到非常优秀的员工。德国招人是最有挑战的,但我们德国厂有一百七十多个人。海外我们是把我们的文化带过去,把执行力带过去,把做项目的经验带过去,然后外派一些员工过去,进展比我想象容易的多。

关于其他情况的问答

问:PDA检查情况

答:我们的项目FDA检查正在进行,已经十多天了,一共是20天,预计上半年应该很快会批准,还有玉衡和基石的这个检查是下个月开始,应该今年年底批准,所以我们今年的CMO收入应该会超过3、4亿美元,应该在4、5亿美元。

2020年对公司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一年,第一是一次性平台,我们能做一周抗体,这个技术能够做商业化;第二个是商业化收入也自然而然来了。所以今年这两个都是能够在今年实行,今年公司商业化CDMO上是一个拐点,因为我们一下子从两个项目可能到至少6个项目,甚至是6-8个项目,或者甚至10个项目。

问:关于研发效率,去年因为疫情,研发周期大幅缩短,之后全球整体的药物研发速度会有个大幅度提升吗?

答:效率提升确实是非常快,去年大家做新冠疫苗、新冠抗体,从拿到DNA到做产品,再到最终上市可能都不到12个月,所以我们也需要生产上升级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全球也在想如何把做新冠药的机制用到肿瘤,用到罕见病,这也间接的变成药明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我们知道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去推,其实我们已经把这个最快的做药机制已经放到了我们的速度里面,全球最快速度12个月,新冠是3-6个月。我们现在已经是最快速度了,耽误的是做动物实验这一块,如果动物实验能缩短,9个月也是可行的,甚至7个月也是可行的。

问:从订单来看,如果按实验室、服务、CMO等去分的时候,大概我们这个订单金额是怎么样的一个分配比例?成功率或者是说这个收入的一个转化率,这个分别是怎么样的?

答:我们那66个亿,你基本上可以把20%看做是实验室,80%都是生产。CMO是100%的转化率,即你签了订单,你不做了,你也要付钱。

问:药明对于整个行业一直有非常前瞻性的布局,从双抗到WuXia™、到WuXiUP™、到ADC,再到的mRNA,请问陈总怎么看待未来五年生物药创新领域的发展,我们还会在哪些方面重点布局?

答:这个问题是我们公司最保密的问题,我们有一个团队在做下面五年的技术规划,但是我们公司只有最核心的几个人知道这件事,对投资人也是不讲的,只是等行业需要的时候,我再会跟大家讲。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于药明生物的N个深度问答

投资理财##巴菲特##股票##财经头条#

关于药明生物的N个深度问答

巴菲特读书会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生物   美国   疫苗   产能   中国   深度   厂房   问答   订单   去年   员工   收入   美元   欧美   项目   全球   时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