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过亿,速溶咖啡也有“瑞幸梦”

来源:快消

融资过亿,速溶咖啡也有“瑞幸梦”

从线上起家的时萃咖啡,拿下大额融资后,打算加速布局线下门店。在你追我赶、同类颇多的咖啡赛道,时萃还能继续创造增长神话吗?

01 走向线下

咖啡赛道,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继Manner、M Stand、Seesaw、代数学家等多家连锁咖啡品牌宣布完成新一轮的大额融资之后,“新生代”精品即溶咖啡品牌SECRE时萃咖啡(以下简称:时萃)也于近日宣布完成近亿元战略融资。

这是成立刚满两年的时萃,获得的第五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博将资本领投,蚂蚁金服旗下基金凡创资本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线下门店的拓展、品牌营销及线上线下创新产品的持续研发等。

融资过亿,速溶咖啡也有“瑞幸梦”

关于线下门店的拓展,创始人范若愚表示,这是品牌当前3.0阶段的重点开拓方向,将以华南为中心,逐步进入深圳、广州、无锡等一二线城市。截至目前,时萃已在深圳开出了5家门店,有近20家在装修与选址筹备中,预计今年年底门店数量将增加至50家。

时萃的线下门店以中小型门店为主,从目前营业的店来看,在选址上,写字楼、商场、社区都有尝试,主要以年轻人、白领等群体的需求点来落地。从店面规模和选址来看,时萃的线下店,对标的应该是Manner和瑞幸,主攻小店模式,放弃“第三空间”概念,只卖咖啡本身,价格区间在18-28元。

与Manner、Seesaw等连锁咖啡品牌不同的是,时萃是一个线上起家、互联网基因极强的新锐品牌。公开资料显示,时萃成立于2019年5月,以精品即溶咖啡切入市场,产品以“小甜圈”挂耳咖啡、冻干咖啡粉、精萃咖啡液为主,品牌定位与三顿半、永璞咖啡类似。

赶上了新消费的好时代,选对了赛道又抓住了流量红利的时萃,近两年在线上创造了不少增长神话,尤其是其主打的爆款“小甜圈”系列挂耳产品线,曾在电商大促期间“一小时卖出60万杯”,成为2020年天猫国产挂耳咖啡销量第一名。

与很多新消费品牌一样,经历了2020年突飞猛进的线上增速之后,如今,时萃的线上增长更趋平稳健康,无法继续讲出大开大阖的故事来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不能单条腿走路”,转战线下,多场景触达消费者,是时萃当下的选择。

在创始人范若愚看来,经过近两年的品牌打造和用户积累,时萃在咖啡市场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门店铺设,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联动。

02 主攻小店

就在时萃公布融资信息的第二天,星巴克发布了2021年第三财季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星巴克第三财季净收入75亿美元,同比增长78%,超过市场预期的72.9亿美元。其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第三财季收入为9.05亿美元,同比增长45%。

这份超过预期的财报,让我们意识到,不管多少新玩家入局,星巴克依然是这个市场上无法撼动的“王者”。

而星巴克在中国的扩张之路还在继续。财报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季星巴克在中国开设了162家新店,截至2021年第三财季末,星巴克在中国已拥有5135家门店,预计到2022财年末,门店数量将超过6000家。

中国咖啡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星巴克看在眼里,资本和其他玩家也看在眼里。在如今的一二线城市,无论是商场、写字楼里,连锁咖啡店、街角独立的咖啡馆、还是社区的便利店,只要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咖啡都在以不同的消费场景触达给他们。

除了“王者”星巴克,正在“起死回生”的瑞幸咖啡全国门店数量已超过5200家(截至今年6月底),还有同样受资本青睐,正在加速扩张的Manner、Seesaw、M Stand、代数学家等连锁咖啡品牌,甚至是茶饮和便利店都在卖咖啡……

扎堆的入局者早已抢占先机,时萃此时入局的机会点和竞争逻辑在哪里?

前面说过,时萃的线下店铺设,出于成本和风险控制的考虑,主攻小店模式,店铺大小在10-40平米之间,每个店配备3人左右。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咖啡品质、但对价格依旧敏感的当下,不触碰贩卖“空间文化”的高端市场,也不触碰低端的速溶咖啡市场,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时萃都走便捷式精品咖啡的中间市场,主打性价比和便利性。这种“快咖啡”场景,除了成本更低,也能被更多消费者接受。

融资过亿,速溶咖啡也有“瑞幸梦”

在时萃目前营业的门店中,上线的产品多以自家售卖的咖啡液和冻干咖啡粉作为浓缩咖啡基底,与牛奶、椰奶、麦芽风味的糖浆等花式饮品结合,可快速调制出的创意饮品等。例如,“45秒便可以出品一杯的手工拉花拿铁”。菜单中也包含一些精品手冲咖啡,价格在18-28之间的中端水平。

“让用户在同等价格中获得最好的产品,而且整个获取速度要足够快”,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不错,正是瑞幸和Manner的成长路线,用极小的门店控制成本,提升坪效,用极快的出品速度来提升效率,可复制性也强。

只是,这二者经过多轮资本加持和企业内生的发展,已经跑通了自己的商业模式。经历了财务造假等风波之后,如今的瑞幸依旧被资本看好,消费者愿意买单,门店还在加速扩张中。而据知情人透露,Manner的单店日均销售额已超8000元,除去租金、人工等成本,能有10%以上的净利润,超过星巴克。

“前辈”的成功于“后来者”时萃而言,是希望,也是挑战。

03 能否出圈?

除了选择更加低成本的小店模式,时萃做线上咖啡生意时积累的供应链、流量和数字化运营经验,也可在短期内复制运用到实体店的运营当中,不用完全从零开始。

尤其是通过其小程序订阅续费模式积累了一部分月复购率达40%的忠实会员,这部分线上流量前期如果能顺利转到线下,也比较可观。时萃已经通过数字化手段串联了天猫、有赞、微信小程序、线下咖啡门店等多个系统,实现了会员信息与积分的全面打通,便于线上线下的联动,将流量最大化变现。

融资过亿,速溶咖啡也有“瑞幸梦”

线上线下全域营销的打法,是目前时萃在资本面前讲得最多的故事,只是,这种商业模式能否跑通还有待检验。此外,稳定的供应链、高品牌力、产品品质、规模效应,对一个成功的连锁咖啡品牌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行业新秀,时萃已经具备部分“因素”,但有些还比较薄弱,比如,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规模也不够大。

“珠玉在前,瓦石难当”,曾经在线上创造过增长神话的时萃,还能继续在线下创造“瑞幸式”的扩张神话吗?

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创始人范若愚总是强调时萃有一支优秀的“互联网+咖啡”作战团队,核心创始团队主要来自Uber中国、滴滴、科大讯飞、李奥贝纳等顶尖互联网及4A公司,经历过互联网历史上最激烈的扩张争夺大战,能打一手好仗;线下门店运营团队则由前星巴克、太平洋、Wagas等知名连锁咖啡品牌的前研发和运营人员构成,还包括多位世界级咖啡大师。

这让核心团队坚信,时萃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复制100家店。只是,不管是50家,还是100家,与5000家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另外,时萃的老对手,三顿半和永璞也在筹备线下门店的布局,三顿半的首家线下概念店将于8月落地上海。

在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中,时萃能否靠着资本的加持,打开线下市场,顺利出圈,并最终打下一片属于时萃的“天下”?这或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无奈,当下的我们只能等待时萃给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融资   咖啡   赛道   中国   创始人   流量   资本   消费者   团队   成本   神话   模式   美食   精品   品牌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