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家常便饭(“科学饮食”之二)

甲乙同时上埸

甲:前期我们合作了一个相声叫“筷子的学问”——

乙:停!你等等,前妻——请问,你什么时候和你的还是我的前妻合作过“筷子的学问”的相声?

甲:我什么时候也没和你的还是我的前妻合作过“筷子的学问”的相声啊。

乙:你长本事了,竟敢背着我和你的爱人跟别人的前妻合作“筷子的学问”的相声,你的胆真够大、真够肥的了!

甲:你不是误会了,就是耳朵不好使,我说的是前期,不是前妻——

乙(面对观众):大家都听到了吧,你们帮我分析判断一下,他说的究竟是谁的前妻?

(观众议论纷纷)

(对甲)我的?你的?还是第三者的?

甲:谁的都不是?

乙:那是谁的?

甲(做手势):停!我说的前期,指的是——

乙:你的?我的?还是谁的?别害怕,“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一定要实事求是!

甲:什么乱七八糟的,你不要打叉!

乙:好,我不跟你打架。

甲:我说的前期——指的是前一个时期。

乙:你说的是前期,而不是前妻呀!我才听明白——你接着刚才的话往下说吧。

甲:你这个叉打的,我刚才说什么了?

乙(略想):你说:前期我们合作了一个相声叫“筷子的学问”——

甲:你说的很对。“筷子的学问”也就是“吃喝的学问”,是“科学饮食”之一,我们今天继续研究“吃喝的学问”,“科学饮食”之二:“家常便饭”。

乙:请问,何为“家常便饭”?

甲:顾名思义,“家常便饭”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常”是指“家庭经常食用”的主食;二是“便饭”是指“制作比较简单”的主食。简而言之,“家常便饭”就是家里面经常吃的,简单、方便的饭食(即主食)。

乙:请问,应当如何研究“家常便饭”的学问?

甲: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前期我们讨论了“筷子的学问”,从宏观上提出了1日甚至1周1个月如何做到“充足而均衡的营养”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具体讨论1日甚至1周1个月怎样吃“家常便饭”(即主食)的问题,后期我们再接着具体讨论1日甚至1周1个月怎样吃“家常便菜”(即副食)的问题。

乙:好啊,好啊。你对人的“生命自我经营管理”的学问研究的太精细了,请问,每个人1日甚至1周1个月,应当怎样吃“家常便饭”?

甲:我想,在微观上具体讨论应当怎样吃“家常便饭”之前,应当首先从宏观上明确,选择营养主食的三项基本原则。

乙:请问,哪三项基本原则?

甲:第一,“营养全面”原则。其基本对策就是要“多样性地选择主食”。选择的基本要求有二个:

一是必须“粗、细粮搭配”和“粮、豆、薯混食”。如:用标准面粉和玉米面合成“二面发糕”;用标准面粉、玉米面、豆面和小米面合制“杂合面窝头”;用大米和绿豆混合为“绿豆干饭”;用大米和小豆或马铃薯合制为“小豆大米粥”或“马铃薯大米粥”,等等。

乙:这样做,不仅风味各异,多种享受,而更重要的是,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甲:二是必须“干稀搭配”。如将馒头、花卷、油条等,与玉米面粥、燕麦片粥、荞麦片粥等搭配;将玉米面窝头、发糕等,与肉丝面汤、大米粥搭配,等等。

乙:干稀搭配不仅能扩大粗、细粮和粮、豆、薯搭配的范围,而且,也使食物有一定的容积而有利于达到营养全面之目的。

甲:第二个基本原则是“清淡少油”原则“清淡的主食,配上美味的菜肴”,恰好是能够为人体提供“均衡营养”的“合理组合”。

乙:这也是东方、尤其是中国饮食的最大优点之一。

甲:第三个基本原则是“低脂血糖”原则。人们经常吃的大米、白面等,均属于典型的高血糖指数食物。比较之下,糙米、全麦面粉,特别是燕麦、荞麦等,均是经典的低血糖指数食品应当经常搭配食用。

乙:我建议,在微观具体讨论应当怎样吃“家常便饭”之前先对宏观应当怎样选择营养主食的“三项基本原则”进行重点内容的精彩回放如何?

甲:你的建议非常好,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们就再重点的强调一下。

乙:选择营养主食的第一项基本原则,就是“营养全面”。其基本对策就是要“多样性地选择主食”。其具体要求是“三句话”:“粗、细粮搭配”、“粮、豆、薯混食”和“干稀搭配”。

甲:第二个基本原则是“清淡少油”“清淡的主食,配上美味的菜肴”,恰好是能够为人体提供“均衡营养”的“合理组合”,这也是东方、尤其是中国饮食的最大优点之一。

乙:第三个基本原则是“低指血糖”其基本要求就是经常选择食用“含粗粮和杂粮的食物”,如燕麦、荞麦等,均是经典的低血糖指数食品

甲:你感觉我们的精彩回放如何?

乙:不太好说。我说不好,就明显对不起大家了;我说好,就显然是老王婆卖瓜自卖自荐夸了。

甲:那就请大家评判一下好吗?

(观众热烈鼓掌)

甲乙:谢谢!谢谢!

乙:请问,每个人1日甚至1周1个月,应当怎样吃“家常便饭”?

甲:我认为讨论本题应当有一个前提条件。

乙:什么前提条件?

甲:应当首先讨论怎样做“家常便饭”。

乙:言之有理,因为,只有把“家常便饭”做的可口,才能真正享受到“家常便饭”的美味。

甲:你说得太好了!轻而易举的就抓住了讨论问题的要害。

乙:中国的主食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米饭类”(包括大米、玉米、小米、燕麦、荞麦等);二是“面食类”(主要是指白面,另外,也包括大米和其它米类而转换成的面粉)。

在制作方法上,又有干饭与稀饭、单一的米饭、面食及与其他主食添加这三种情况之分。

甲: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分二步进行:首先讨论“米饭类”制作的注意事项、技巧和精选,其次,再专一讨论“面食类”(白面及其他)制作的技巧和精选。

乙:你说得太好了。从营养膳食的角度,对“米饭类”的制作,在宏观上应当明确以下四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甲:第一,用凉、温水将米淘洗干净即可。因为淘洗次数越多、水温越高、时间越长,其营养素的损失就会越大。

乙:不要误认为把米淘洗的越干净越好,那是费力不讨好。

甲:第二,要尽量采用保温、保汽好的锅焖饭(如电饭煲和高压锅等),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乙:不要怕花钱,一个比较好的电饭煲才几百元钱,能用十几年。

甲:第三,将米煮到半熟捞出再蒸的“捞饭”烹饪方法不可取,因将米汤弃之不食,其营养素的损失太大。

乙:第四,应杜绝煮粥时加碱。加碱虽具有加快煮粥速度、增加黏稠度及改善口感等好处,但它却严重地破坏了米中各种营养素的固有成分,这种得不偿失的烹饪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甲:在现实生活中,对“米饭类”,将其烹饪成干饭或稀粥,是目前中国家庭最常用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营养素保存率也高,应当继续大力提倡和推广。此外,就是“营养风味米饭”和“食疗保健米饭”。

乙:在实践中,有些人对“营养风味米饭”和“食疗保健米饭”的食用价值尚存争议?

甲:我也有耳闻,对此,有待下面我们再集思广益的进行讨论。

乙:家常干饭的烹饪可分为捞蒸米饭、罐蒸米饭、双蒸米饭和焖饭等4种类型。其中“焖制米饭”,是中国“家常便饭”最普遍最适用的烹饪方法。

甲:我刚才听到你说“焖制米饭”这四个字,突然想起了一个歇后语,我再发明创造一下,古今结合,你看中不中?

乙:好啊,悉听尊便!

甲:你站好了,仔细品味着听!

乙:我站好了,已经聚精会神了。

甲:“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杂米干饭——焖起来了”!

乙:“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杂米干饭——焖起来了”!

你说的太好了,太形象了!

(观众热烈鼓掌)

甲:谢谢大家的鼓励!

乙:焖制米饭的方法有简单和比较复杂的两种:

甲:其简单的方法,就是将1∶2的米与水放入电饭煲内,打开(蒸煮)的定制开关即可。

乙:焖制米饭比较复杂的方法,就是用普通容器:将1∶2的米与水放入锅内后,盖上锅盖焖烧至沸腾后改用小火焖烧,闻到香味退火后,再焖几分钟即成。

甲: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营养风味米饭”和“食疗保健米饭”到底有没有食用价值?

乙:请你先说——

甲:请你先说——

乙:还是请你先说——

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面对观众):请问各位,你们说“营养风味米饭”和“食疗保健米饭”有没有食用价值?

(观众议论纷纷)

甲:说有的多,说吃的多,这就好办了。

乙:这就好办了,为什么?

甲:“志同道合,统一思想”了。

乙:怎么“志同道合,统一思想”了?

甲:刚才大家对“营养风味米饭”和“食疗保健米饭”的食用价值是什么态度?

乙:支持的多,反对的少啊。

甲:你什么态度?

乙:我听你的。你什么态度?

甲:我曾一度矛盾过,我历来主张“家常便饭”应当遵循“清淡少油”原则。如前所述,“清淡的主食,配上美味的菜肴”,恰好是能够为人体提供“均衡营养”的“合理组合”,这也是东方、尤其是中国饮食的最大优点之一。所以,在餐桌上,我经常告诉筷子——

乙:你告诉筷子?你告诉它什么?

甲:我告诉筷子,你也听着:在餐桌上,一方面,往各种“清淡主食”那打招呼,因为它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往各种“美味菜肴”上使劲,因为,“家常便饭”的“均衡营养”要从主、副食两个方面摄取,而“家常便饭”的“美味佳肴”则主要是从“家常便菜”里面摄取。

乙:你这番话说的太精彩了。我再精彩回放一下:

告诉筷子:在餐桌上,一方面,往各种“清淡主食”那打招呼,因为它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往各种“美味菜肴”上使劲,因为,“家常便饭”的“均衡营养”要从主、副食两个方面摄取,而“家常便饭”的“美味佳肴”则主要是从“家常便菜”里面摄取。

甲:但是,但可是,“营养风味米饭”,是在以大米及其他米类或焖制米饭为基础,添加牛奶、肉汤或牛、羊肉等营养食品烹饪而成的,具有比单一米类和米饭营养价值丰富、又各具特色的综合性食品。它早已成为中外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现代人,无论在餐馆还是家庭所喜闻乐见和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

乙:“食疗保健米饭”,在中国源远流长,驰名中外。以米饭为基础添加补品、杂粮或蔬菜,配制成药膳,便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经常食用,既可从药膳米饭中摄取高倍营养,又具有独特风味和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甲:所以,我不得不再次告诉筷子:面对社会现实,在餐桌上,一定要机动灵活,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乙:如何机动灵活,如何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甲:告诉筷子:面对“清淡的主食”,你必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往各种“美味菜肴”上使劲打招呼;而面对“营养风味米饭”或“食疗保健米饭”,你就聚精会神不及其余的直接与其使劲打招呼即可。但还要提醒一点:如餐桌上还有其他“美味菜肴”,也要从均衡营养的角度,适当的与其打招呼,因为社会中的任何人,对物质和精神享受均要尽力做到尽善尽美才好。

乙:你说的太精辟了,太具体、太精细、太完美了,你太有才了!

甲:你真大方,一下子就给了我五个太——太——的评价,我真感到受宠若惊,承受不起呀!

乙:你说什么?我给了你“五个太太”? 你还受宠若惊,承受不起?

甲:你说我“太精辟、太具体、太精细、太完美、太有才”,这不正好是五个太——太——

(面对观众)大家说是不是啊?

(观众异口同声):是!

甲:我问你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乙:什么问题?

甲:你知道吃“营养风味米饭”或“食疗保健米饭”,谁最感到洋洋得意,沾沾自喜吗?

乙:你,我,还是他(她)们之中的某个人?

甲:你净瞎猜,那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

乙:谁呀?

甲:筷子啊!

乙:为什么?

甲:它“精力集中,责无旁贷,既省心又省力”呀!

乙:可不是吗,营养主食和美味菜肴都在一个碗里呢。

甲:下面我们讨论几种“营养风味米饭”的烹饪技巧:

乙:第一,“骨头汤焖饭

制作方法:将大米、小米、骨头汤等同时放入锅内焖煮即成。

甲:第二,“牛奶焖饭”。

制作方法:将水、奶与大米、小米等同时放入锅内焖煮即成。

乙:第三,“羊肉抓饭”(新疆风味)

原料:粳米2千克,胡萝卜2千克,羊肉1千克,葱、盐适量,味精少许。

制法分五步:第一步,将羊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丁,胡萝卜切成丝备用;第二步,用热油,加适量盐,将羊肉炒熟备用;第三步,将胡萝卜、葱加适量盐,炒半熟备用;第四步,将粳米、水、羊肉、胡萝卜等同时放入锅内焖煮即成。第五步,食用时可撒些葡萄干。

甲:“食疗保健米饭”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我们精选几种并重点说一下它们的药用价值。

乙:第一,“南瓜饭”。

南瓜对自身的胡萝卜素吸收缓慢,很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南瓜的甘露醇有通便作用,有防止发生结肠癌的功效。

第二,“芋头饭”。

芋头具有通便、解毒的作用。特别是芋头质地细软,易于消化,很适合患有胃肠道疾病、结核病以及老人、儿童食用。

甲:第三,“甘薯饭”。

甘薯内含营养丰富的淀粉和纤维素,能预防便秘、减少肠癌发生;有助于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形成,预防冠心病。它是一种碱性食品,能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

第四,“燕麦饭”。

燕麦内含粗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有降胆固醇、调节甘油三酯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糖尿病和便秘有治疗作用,常吃还能减肥。

乙:第五,“绿豆饭”。

绿豆有清热祛暑、利水消肿、润喉止渴、明目降压等作用,能预防和治疗中暑引起的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畅等症状,是夏季解暑的清凉佳品。

甲:请问,你愿意喝粥吗?

乙:我非常愿意喝粥,尤其是杂食粥,将二、三种米和蔬菜等放在一起,真可称得上是美味佳肴是也!

甲:现实社会,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大鱼大肉吃多了,很多人便喜欢通过喝碗粥来“换换口味”,“清清肠胃”。

乙:众所周知,广东人是中国的“第一大吃家”,经常可以在他们的餐桌上同时见到“酒、茶、汤和粥”,而且,自始至终的供就座的“美食家”择用。

甲:二十几年前,我到广州出差,见此情,便将此举定义为“一稀到底”。

乙:何为“一稀到底”

甲:在餐桌上自始至终同时可见“酒、茶、汤和粥”,这不是“一稀到底”了吗?

乙:一针见血,你说的太深刻了!

甲:目前,在一些大的粥店里,粥的种类可达几十种。由此可见,喝粥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已经成为科学饮食的一种时尚,应当大力提倡和推广。

乙:但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二

甲:一看粥内添加的材料是什么,是否有问题?是否适合你喝。如添加了“野生动物”,添加了易受淡水污染的“黄鳝”等,你就应当不喝或慎喝;如你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添加肉、蛋等高蛋白食物的粥,因其含胆固醇较高,你就应当不用或慎用。

乙: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喝“杂食粥”的目的是为了享受美味和增加营养,喝出“病”来就得不偿失了。

甲:二看杂食粥的粘稠度。熬粥的时间长了,不仅损失其营养成分,而且因其血糖指数的增高,糖尿病人等便不宜食用了。

乙:下面我们重点讨论三种“杂食粥”的烹饪技巧:

第一,“蔬菜牛肉粥”

制法分二步:第一步,将牛肉切碎备用,将菠菜、胡萝卜、洋葱、土豆切碎备用;第二步,将米饭、蔬菜、盐和肉末放入锅内焖煮调味即成。

甲:第二,“豆腐粥”

制法分二步:第一步,将豆腐切成小块备用;第二步,将米饭、肉汤、豆腐、盐加水放在锅内焖煮调味即成。

乙:第三,“绿豆粥”

制法:将绿豆、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焖煮即成。

甲:“杂食粥”的种类很多,诸如“鸡蛋粥”、“ 蔬菜鱼肉粥”、“ 豌豆粥”、“ 番茄粥”、“ 鸡肉粥”、“ 蔬菜粥”、“ 八宝粥”、“ 豆浆粥”、“ 南瓜粥”、“ 皮蛋瘦肉粥”,等等

乙:因其烹饪技巧均比较简单易懂,在此就不一一枚举了。

甲:下面我们从二个方面,高度概括地归纳总结一下制作“家常米饭”的基本要求:

乙:就二个方面,可真的是高度概括啊。

甲:第一,制作“家常米饭”,无论是干的、稀的,单一的、还是与米和菜合成的,其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根据其软、硬度进行合理搭配,对硬度大的,要先行处置,然后,同一置于“电饭煲”内,打开“蒸煮”或“稀饭”的定制开关即可。

乙:基本要求之二?

甲:第二,杂米、饭、菜与水的比例应当因人而异:中老年希望吃软一点的,则在“焖煮干饭”时以1:2为宜;在“焖煮稀饭”时以1:6为宜。青少年喜欢吃硬一点的,则适当减少水的比例即可。

乙:你高度概括地太好了,你真的是太有才了!

(面对观众)请掌声鼓励一下好吗?

(观众热烈掌声)

我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甲:谢谢大家的鼓励!

(对乙)也谢谢你的鼓励!

请问,面食,你都愿意吃什么?

乙:馒头、面条、饺子、包子我都愿意吃。

甲:现代中国人食用主食中的面食也很宽泛,诸如白面,大米、小米、玉米、荞麦面;馒头、面条、饺子、包子、各式面包和油炸食品,等等。

乙:请问,你都愿意吃什么面食?

甲:我的胃口极好,吃嘛嘛香。今天我想照顾一下你的情绪,而实际上,从实践中看,也是为大多数中国人民大众化的家常便饭着想,就重点讨论一下“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的烹饪技巧如何?

乙:那我就不客你气了!请问,馒头的烹饪技巧?

甲:制作馒头分三个步骤:和面和发面、制形、上屉焖蒸。从表面看上,制作馒头没有什么大学问,而实际上,学问大着呢,特别是发面,非专业人员十有八、九(有点夸张),十有七、八发不好,蒸出来的馒头不是黄了,就是硬了,砸人脑袋能砸个半死。因此,我们下面就重点的讨论如何和面和发面。

乙:你说的也太夸张了,你有什么高招?

甲:是高招,还是绝招?你听我慢慢道来!

“和面和发面”的原料:面粉500克(可适当添加玉米、小米面等),干酵母6克,鸡蛋一个,温水260克。

乙:“和面和发面”的过程,分三步:

甲:第一步“和面”。将干酵母兑入30度左右的温水化开,鸡蛋打散再倒入拌匀,静置5分钟后,再分多次倒入面粉中拌匀(便倒水便搅拌,水都倒完了,面也拌匀了,是最佳状态)。然后将面充分揉成光滑的面团(以不粘手为度)。你知道“和面”的高标准要求是什么吗?

乙:是什么?

甲:“三光”——

乙:哪“三光”?

甲:“盆光、手光、面光”!

无论和什么面,都应当做到这“三光”。

乙:好一个“盆光、手光、面光”!请大家给点掌声好吗?

(观众热烈鼓掌)

甲:第二步第一次发酵。在蒸锅内放入60至70度左右的热水和一个支架,面盆放在支架上(别接触热水),盖上锅盖,开始发酵。

乙:发酵多长时间?

甲:大约16分钟左右即可。原则上不要拘泥于时间,要以面团的状态为标准。

乙:面团处于何种状态为好?

甲:面团发酵好的状态是:其体积膨大至原来的1.5至2倍左右大,有醉人的酵香和面香味,面团表皮薄、透明、光亮且能看到破孔,面团内部充满着均匀的蜂窝状。

乙:第三步第二次发酵。将面团取出放在面板上静置一小会儿,然后充分揉制至光滑后,放入面盆中,盖上保鲜膜,在室温下进入第二次发酵。当面团内部再次呈现均匀的气孔时,面团发酵便大功告成了。

甲:你也知道啊!

乙:这不跟你学的吗!

甲:你真聪明!你再接着说说发面的注意事项:

乙:你考我哪?

甲:就算是吧。

乙:第一,要选对发酵剂。

现实用的发酵剂有三种:即小苏打、面粉(老面)和干酵母粉。其中活性干酵母(酵母粉)是一种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仅营养成分丰富,更可贵的是,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用它发酵制成的面食要比未经发酵的面食,如饼、面条等的营养价值高出好几倍。

甲:说得好!第二,发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

发酵粉是天然物质,用多了没有副作用,还能提高发酵的速度。尤其针对面食新手,宜多不宜少能保证发面的成功率。

乙:第三,和面的水温要掌握好。

和面用温水,29度左右最好。如何测定呢?请你回答——

甲:你长能耐了,考我哪!

乙:用温度计最好,否则用手背感觉水温不烫便是最简单、最适用的方法了!

甲:你真是智勇双全,还会抢答了

乙:第四,面粉和水的比例要适当。

水少面多,面团就硬,适合做手擀面。水多面少,面团就软,成品口感差。从实践中看,面粉和水的比例(2:1)左右即可。

甲:第五,巧用发酵辅助剂。

添加少许盐,能缩短发酵时间还能让成品更松软。

添加少许牛奶,可以提高成品品质和营养价值。

添加少许酸奶,能使酵母菌的功能发挥的更充分!

乙:第六,想着核查活性干酵母的生产日期。

刚才,我的朋友问我,昨天我按你说的方法发面,为什么失败了?

甲:你看清干酵母的生产日期了吗?

乙:刚才我们重点讨论了“和面和发面”的学问,真是受益匪浅哪!

甲:接着我们继续讨论发面的制形和上屉焖蒸。

发面的制形有五种:

乙:哪五种?

甲:一是把发好的面揉成圆条,用刀切成方块儿,便是“刀切馒头”;二是用手罩在面板上,将面块旋转、轻揉,便可制成“圆形馒头”;三是将面制成花卷形即成“花卷”;四和五是将面入馅便可做成“包子”“蒸饺”。至于如何拌馅,等到下面吃饺子时再一起说。

乙:请问,发面“包子”和“蒸饺”与水饺相比,哪个更好吃?

甲(面对观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大家说哪个更好吃?

(观众异口同声):发面“包子”“蒸饺”更好吃!

为什么?哪不一样?

(观众议论纷纷)

乙:关键是个“发”字:发财致富,发家致富,发奋突强,发扬光大,发面“包子”和“蒸饺”味道香,而“发”字的寓意强中强。

甲:你很会捅词啊,请大家给点掌声好吗?

(观众热烈鼓掌)

下面再看看“馒头”、“花卷”、“包子”和“蒸饺”“上屉焖蒸”的学问。

乙:其方法和技巧是以下五点

一是依次往蒸屉里摆放时,要留一定的间隔,留出“发”的地儿。

二是锅里的水沸滚后,再放入蒸屉开始蒸。

甲:三是焖蒸过程不要打开锅盖,“馍争一口气”,气跑掉了,夹生了,变味了,也不易成熟了。

乙:四是焖蒸的时间:“馒头”25~30分钟,“包子”和“蒸饺”10~13分钟;“花卷”17分钟。这样蒸出的成品才又暄又好吃。

五是要及时把馒头等成品从蒸屉中取出,以防粘底损坏。

甲:你知道蒸馒头判断生熟的方法吗?

乙:略知一二三。

甲:这一?

乙:用手轻拍馒头,如有弹性即熟;

二是用手撕一块馒头的表皮,如能揭开即熟;

三是用手指轻按馒头后,凹坑很快平复为熟馒头。

甲:你知道的还真不少,你会吃面条吗?

乙:应该会吧?

甲:说说看。

乙:中国人吃面条如同吃大米一样非常熟悉。从表面上看,面条从加工制作到调味盛碗食用,其过程非常简单,但是,如果你真想吃上一碗“有品位”的好面,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甲:你知道吃面条的好处吗?

乙:略知一二三。

甲:这一?

乙:易于消化吸收,且营养价值较高。

二是面条的碳水化合物占50%,能够刺激人的思维活动,特别是午饭吃面条则更好。

三是吃面条不会使人发胖,有助于控制体重,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美味佳肴。

甲:接下来你再说说在“小小的一碗面里,究竟有哪些大学问”

乙:第一,做面条最好选择手工面。经过手工千擂百压的面条,既滋润又有筋力,是面条中的上品。

甲:第二,在制作面条时,再添加一些可改良原料筋性的辅助料,如鸡蛋、食用碱等,如在500克面粉中加入5个鸡蛋、少许食用碱和少量的清水,其面条的质量会更佳。

乙:第三,煮面条时,应当对干面和湿面区别对待:煮机制面和手工面时,应在旺火滚水时下锅,并用筷子把刚下的面条挑散,防止相互粘连。同时,还要注意锅开两次,点两次冷水之后,方可捞出食用,(系口感上乘的面条);但在煮干面(挂面)时,不宜用旺火(避免出现粘连和硬心),只益用中火慢煮,并随时点水,使面条受热均匀不夹生,出锅后汤清利落,口感也好。

甲:第四,添加面条的臊子要清淡味厚。在餐饮行业中有句行话,叫“汤宽、面少、臊子多”,这充分说明了臊子在面条中的分量。

目前在有名的大肉面、担担面、海鲜面、杂酱面等,常见的臊子,有炸酱臊子、排骨臊子、牛肉臊子、海鲜臊子、肥肠臊子等,你知道制作臊子都有什么讲究?

乙:把握好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臊子不可太咸,因为“食用面条都有一个补味的程序”,臊子太咸了,本身口感就不好了;

二是臊子的味要“厚重”,味感要丰富,要有层次。要选用上好的调味品,还可以适当选择增香增鲜的现代产品,如鸡肉香精、牛肉香精、猪肉香精等,以辅助增香增鲜。

甲:什么叫“食用面条的补味程序”?

乙:当面条和臊子混合时,因面条本身无味,还要求“臊子不可太咸”,所以,面条的美味只能通过适当的添加来解决。

甲:说得好!

目前我国常见常用的面条制品有几十种,诸如:

(咬口令)炸酱面、西红柿鸡蛋面、茄子面、打卤面、担担面、红烧牛肉面、鸡丝凉面、麻酱面、虾仁丸子汤面、榨菜肉丝面、刀削面、手擀面、猫耳朵拉面、一根面、朝鲜冷面,等等。

其烹饪技巧大同小异,我们选两种最常见最常用的说说它们的制作方法。

乙:第一,炸酱面。

原料:六必居的干黄酱1袋,鸡蛋2个,肥瘦肉丁100克,五花肉切成0.5厘米见方的小丁,黄瓜、豆芽、心里美萝卜、洋葱和大蒜、大葱、姜末等应是必选蔬菜;其他如白菜、生菜、豆腐干、豆角等也可酌情添加。

甲:制法分五步:一是将黄瓜、萝卜、洋葱、白菜等洗净、切成丝,在沸水过一下沥干后待用;二是将鸡蛋打散,加入少许淀粉、料酒和盐,油热后,用筷子将鸡蛋炒好待用;三是用热油中火煸炒五花肉丁,加料酒、生抽,待用;四是加少许油,用中火将黄酱炒出香味后,加入肉丁、鸡蛋、姜末和适量水,转小火,慢熬10分钟,待酱收汁离火后,加入葱白末待用(使葱不焦);五是将内含玉米面的手擀面煮熟,在凉水中过一下入碗后,再添加酱、菜即成。

乙:食用炸酱面时,再来一头蒜,便可得意享受美味了。

甲:第二,手擀面

原料:面粉、水(比例约:10∶5)。

乙:制法分三步:一是将面粉与水调制成面团,饧30分钟左右备用;二是取一块面团,用手揉均匀后平放于案板上,光面向下,用擀杖向四周用力擀成片状后,将擀杖卷入其中,并用手反复向外推卷、展开、撒扑面,如此几次直至将其擀成薄片为止;三是将擀好的面片用刀切成细条在沸水锅中煮3分钟左右捞出,即可和调料一起食用。

甲:你愿意吃饺子吗?

乙:我非常愿意吃饺子。因为,俗话说得好:“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

甲:为什么“好吃不过饺子”呢?

乙:就一句话:因为“饺子”和包子、馄饨一样,其营养价值既丰富又全面,而且是平衡膳食的合理组合。饺子皮面粉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饺子馅中的肉类和蔬菜系酸碱平衡。特别是在现代,“饺子”馅的品种越来越多,如海鲜、鸡蛋、鱼类、豆类、水果等,使饺子的营养价值更丰富、更全面。

甲:说得好!“饺子”的烹饪共分四个步骤:即制皮、制馅、制成和制熟。我们重点讲“制馅”和“制熟”这两个关键步骤。

你知道“饺子”制馅的技巧吗?

乙:略知一二三四。

甲:你先说一二——

乙:第一,制饺子馅时,最好是多放菜,少放油和肥肉。饺子馅的肉、菜比例,应以1∶1或1∶0.5为宜。在调饺子馅时,最好用排骨、鸡肉等制成的“高汤”,以提高饺子的鲜香味。

第二,用白菜做饺子馅时,不要轻易地将菜汁挤掉(大白菜去汁后,其维生素会损失60%以上)。解决的最佳方法,就是把洗净晾干的蔬菜切碎后,直接拌上适量食油,随即把拌好的肉馅倒入,混合均匀即可。这样包出的饺子,吃起来才鲜嫩爽口。

甲:第三,在饺子制馅时,最好适量的添加香菇、木耳、银耳、海带、裙带菜等藻类。它们不仅可以改善口感,而且还能帮助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

乙:第四,具体制饺子馅时,要分二个步骤:第一步先添加鸡蛋和少许水拌好肉馅后,“煨”至少半个小时;第二步,将肉、菜和调料三者混合,并要按顺时针方向搅拌至饺子馅开口说话了(哗啦,哗啦——),便说明肉、菜和调料三者已经均匀地融合在一起了。

甲:说得好。你知道怎么煮饺子吗?

乙:应该会吧?

甲:我先给你讲一个小故事提示一下。

有一天,一个朝鲜族妇女到一家汉族妇女开的饺子馆吃饺子。你听听她们之间的对话:

“老板娘,你好!我要吃耳朵一样的,开水里面溜达溜达,溜达出来在水上面还是耳朵一样的,再让它们溜达溜达,然后再到咀里面溜达溜达之后,肚子里面给,我说的,你的明白?”

“明白,明白,我的非常明白。”

乙:你说的,我的也非常明白。

甲:煮饺子必须把握住“二个环节”和“二个火候”。

乙:“第一个环节”就是:煮饺子一定要保持饺子的完整性”,一定要开水下饺子,而且要顺着一个方向勤搅动。

甲:“第二个环节”就是尽量使饺子的皮和馅同时成熟。俗话说得好:“敞锅煮皮盖锅煮馅”,敞开锅煮,由于水的沸腾作用,饺子不停地转动,皮熟得均匀,不易破裂。皮熟后,再盖上锅盖,温度上升,馅易熟透。

乙:煮饺子必须把握住哪两个火候”?

甲:第一,当“饺子露出水面”时,它已经七、八分熟了,第二,当把饺子捞起按它的表皮,并认定饺子皮和馅已经分离开了,便大功告成了。

乙:你说得太好了。在实践中,把饺子煮熟的方法很多,但用饺子皮和馅分离来确定生熟,是比较准确的。

甲:此外,还有一点也至关重要。

乙:哪一点?

甲:煮饺子如同炒菜及做其他主食一样,做生了不能吃,熟大了不好吃,既没有美味,也没有营养。

乙:言之有理,做熟了即可,见好就收.

甲:最后,我想从宏观上,对1日1周1个月如何吃“家常便饭”概括的提出几点建议。

乙:好啊,太好了,终于轮到该讲如何吃“家常便饭”的时候了。请问,你想提出哪几点建议?

甲:一杂、二搭配、三使劲、四招呼、五创新、六习惯。

乙:何为“一杂”?

甲:“一杂”就是每天吃“家常便饭”都要多样化,主食若干,各有各的营养。只有对“家常便饭”进行多样化的选择,才能同时达到营养既充足而又均衡之目的。这应当是吃“家常便饭”总的指导思想。

乙:说得好。这二“搭配”呢?

甲:“搭配”是“杂”这个总的指导思想下的具体体现。“搭配”就是“营养成分的合理组合”。1日三餐的主食“搭配”,无论是单项的,还是二项或多项的,如大米与小米、白面与玉米面、牛奶,等等。都是其营养成分的合理组合。

乙:你说得太好了。这三“使劲”呢?

甲:1日三餐单项、二项或多项主食的营养都“搭配”好了,筷子不就知道应当往哪“使劲”了吗!

乙:你说得太精辟了!、这四“招呼”呢?

甲:在1日三餐都将“家常便饭”的营养搭配好了的基础上,你再进一步谋划好1周和1个月,应当添加的主食搭配,如每周中午吃二、三次手面条;1个月吃几次“发面包子”、“ 饺子”、“馄饨”和“羊肉抓饭”(新疆风味),吃几次玉米饼子,等等,等等。目标明确了,筷子不就可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和它们直接打“招呼”了吗!

乙:你这个人真是太有才了!这五“创新”呢

甲: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必然对科学饮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如既往的深入研究“筷子的学问”(即“吃喝的学问”)、“家常便饭”的学问,乃至“家常便菜”的学问,在“创新”中更加深刻地享受美味可口的“家常便饭”和“家常便菜”。只有这样,才能质量良好的完成“人以食为天”的“伟大历史使命”。

乙:说得好,你这个人研究问题太精细了!这六“习惯”呢?

甲:对1日1周1个月如何吃“家常便饭”?如何做到充足而均衡的营养?对“一杂、二搭配、三使劲、四招呼、五创新”,你都做到“心中有数”了,一年如此,十年如此,“习惯”成自然了,你不就可以一辈子一劳永逸地坐享其成了吗!

乙:你真的,真的是太有水平了!

甲:你说得太好了,不知不觉的你又给了我五个太——太。

我谢谢你了!

乙:我就不客你气了!

(观众热烈鼓掌)

敬礼!退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家常便饭   切成   发面   面团   主食   面条   米饭   面粉   饺子   筷子   馒头   学问   美味   观众   营养   饮食   美食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