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筷子的学问(“科学饮食”之一)

(甲、乙同时上埸)

甲:今天我想和你共同讨论生命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课题,不知你感兴趣否?

乙:好啊,好啊,请问,是什么重大课题?

甲:筷子的学问

乙:筷子的学问?不就是吃饭的筷子嘛,它能有什么学问?还夸大其词的说是“生命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课题”,至于嘛?

甲:请问,筷子是干什么用的?

乙:人人皆知,筷子是中国人吃饭用的。西方人吃西餐用的是刀叉。

甲:一年365天,每人每天至少吃三顿饭,你说筷子对人生重不重要?

乙:因为中国人每个人每天吃三顿饭不能用手抓着吃,所以,筷子对人生绝对是相当相当的重要!不过——

甲:你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比较明确,请大家先小声的给点掌声鼓励!

乙:谢谢大家的“小声掌声鼓励”。

不过——不过,

甲:你不过什么?你想和谁“不过”?

乙:我没想和谁“不过”,特别是今天碰到你,想“不过”都不行了。

不过——不过,我还想问一下,既然我的认识比较明确,为什么你和大家的掌声不能大一点呢?

甲:你这个问题问的好。请问,如果你爱人的爸爸请你吃饭,桌子那边有:

“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炉猪、炉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儿、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等等,你那双筷子应当往哪使唤?

乙:这——

甲:你再看桌子这边,还有:

“红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鲜丸子、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等等,你那双筷子应当往哪招呼?

乙:这——这有啥难的,我想吃啥,就用筷子招呼它。

甲:你刚才说什么?“你想吃啥,就用筷子招呼它”!你有病啊?

乙:你真是个高人,你怎么知道我有病?

甲:请问,生命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科学饮食,其具体要求是什么?

乙:“充足而均衡的营养”。

甲:你刚才用筷子频繁的与“蒸羊羔儿和清蒸八宝猪”打招呼的时候,想到过“充足而均衡的营养”了吗?

乙:还没来得及呢。

甲:你知道“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怎么生成的吗?

乙:你怎么知道我有“三高”症。

甲:从你的吃相和长相就不难看出。

乙:不客气的讲,我专项研究过“三高”生成的原因,是由于长时间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缺乏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脂类醇类物的堆积和钙化,使血管直径缩小了。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而糖尿病人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症,所以三高就像孪生兄弟一样,经常同时出现。

前车之鉴,真是刻骨铭心哪!

甲:你这个认识是明确的,也很深刻。简单明快的讲,“筷子的学问”就是“吃喝的学问”,筷子在餐桌上的运动方向,与那个饭菜打招呼,必须严格按照“充足而均衡的营养”的标准进行。你说筷子的学问到底大不大?

乙:你说的很对,筷子在餐桌上的学问确实很大。因为它左右着科学饮食“充足而均衡的营养”的标准和方向!

甲:说得好,你终于开窍了!

请大家给点掌声如何?再热烈一点好吗?

(观众热烈鼓掌)

乙:谢谢大家的鼓励!

甲:众所周知,“人以食为天”,人要长寿而且活得有质量,就必须讲究科学饮食,而且要从每一天做起;同时,还要对1周甚至1个月的饮食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调剂,使每个人的日常饮食进入良性循环,以达长期膳食平衡和健康长寿之目的。

乙:说得好!请继续不吝赐教。

甲:根据有关专家调查,中国人每天的现实饮食习惯,明显存在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乙:哪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甲:第一个问题是有些人不吃或者应付(凑合)早餐,将每日三餐改成了二餐。

乙:我过去就有这个毛病,现在已经改邪归正了。

甲:你为什么要改邪归正,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乙:从实践中看,不吃早餐的大多是青少年和中年人。由于他们比较年轻,抵抗能力比较强,不食早餐的危害一时感觉不甚明显,所以,日久天长就习以为常了。但时间长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吃早餐的危害就显而易见了。

甲:根据你的教训,不吃或者应付(凑合)早餐都有哪些危害性?乙:有关专家总结,长期不吃或者应付早餐有如下八大危害性:

甲:长期不吃或者应付早餐都有哪八大危害性?

乙:第一,抵抗力下降。由于全天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使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便直接影响和危害身体健康。

甲:第二大危害性?

乙:易患胆结石。因不吃早餐,胃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照样进行不正常的蠕动,其恶果是,损伤胃黏膜,并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大量析出、沉积,易患胆结石症。

甲:第三大危害性?

乙:易发心血管疾病。一夜空腹之后,再不吃早餐,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黏度就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就会增高,致使血流缓慢,这就增加了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如果缓慢的血流在血管里形成小血凝块而阻塞了冠状动脉,就会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甲:第四大危害性?

乙:易引发肠胃疾病。因为没吃早餐,便必然在午餐时,因为饥饿而大量进食,这不仅使消化系统在一时之间负担过重,而且也打乱了消化系统的活动规律,时间长了,便容易患肠胃疾病。

甲:第五,容易使人发胖。因为没吃早餐,在中餐,尤其是晚餐,必然会多吃一些食物,如果饭后不久就睡觉,身体消化吸收不好,使热能过剩,造成脂肪堆积而形成皮下脂肪,便容易使人发胖。

乙:第六,容易产生便秘。如果三餐定时,人体内便会自然产生正常的胃结肠反射现象,而有益于促进排便;反之,便会造成胃结肠反射作用失调而产生便秘。

甲:第七,容易加速衰老。因为不吃早餐,人体只能动用体内储存的糖原和蛋白质进行不正常的运转,久而久之便会由于能量不足和营养不良,而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而加速衰老的进程。

乙:第八,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学习和工作。由于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很难从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补充。时间长了,就会使以葡萄糖为能源的脑细胞活力不足,人就会出现疲倦、精神难以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致使头脑反应迟钝,面对儿童或青少年,必然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面对中年人,则必然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业绩。

甲:综上可见,不吃或者对付早餐的危害确实是相当相当地大,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乙:我现在已经是相当相当的重视了

甲:请问,你从不吃早餐到改邪归正为吃早餐有多长时间了?

乙:二年多了。

甲:时间也不短了。请你从正面谈谈吃早餐的重要性如何?

乙:好啊,好啊!我正想好好表现表现呢。

甲:我拭目以待。

乙: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是一天的开始。人经过一夜之眠的充分休息,真可谓是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然而,经过一夜睡眠,胃内的食物已被完全消化吸收,致使腹中空空如也。此时,早餐正犹如雪中送炭,能使激素分泌很快进入高潮,并给脑细胞提供渴望得到的能源。所以,良好的早餐是充足的葡萄糖能源,能提升精神状态和大脑的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学习、娱乐和各项工作效率。同时,也满足了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而处于营养平衡的健康状态。

甲:你对吃早餐重要性的认识是相当相当的充分,对此,我对你提出口头表扬一次。希望你在下面我们研究应当如何吃早餐的时候再继续好好表现。

乙:好的,好的。

甲:接下来,我们继续谈谈中国人每天饮食习惯,明显存在的第二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乙:第二个问题就是经常在晚餐时大吃大喝。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些人无论出于工作、娱乐还是应酬等需要,经常在晚餐时大吃大喝,而且在餐后又很快的进入梦乡。此时丰盛晚餐摄入的油脂能量就会变成脂肪储存在皮下,储存在内脏,储存在血管,时间长了,很有可能造成脂质过高,而导致一些营养过剩疾病(如心脏病、肥胖等)的发生。因此,改变晚餐的饮食习惯势在必行。

甲:你说的太好了,请大家给点掌声好吗?

(观众热烈鼓掌)

乙:谢谢大家!

甲: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筷子在餐桌上究竟都有哪些学问。换言之,就是一日三餐究竟应当怎么吃。

乙:你先说,我学习学习,学好了,再尽量助你一臂之力!

甲:我们首先研究早餐应当如何营养平衡?

乙: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说法叫做“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我认为是有科学道理的。

甲: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每天坚持吃一顿好的早餐,可使人精力旺盛和健康长寿。所谓“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应吃一些营养价值既高、又全和少而精的食物。

乙:具体应当怎样吃好早餐呢?

甲:从平衡膳食的角度,具体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选择:

乙:哪五个方面?

甲:第一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香肠、豆浆等;

乙:第二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果汁、蔬菜、水果等;

甲:第三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面包、馒头、花卷等;

乙:第四是富含水分的液体食物:如玉米、燕麦、荞麦、小米粥等各种米粥、牛奶、豆浆、果汁等;

甲:第五是有利于开胃、增加食欲的食物:如果汁、番茄汁、酱菜等。

将以上五大类食物搭配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营养平衡的理想早餐。

乙:我想再进一步的请教,应当如何因人而异的选择早餐?

甲:你这个问题问的好,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有学问。

营养平衡的理想早餐必须因人而异的进行选择。如儿童的早餐:应根据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特点,注重补充蛋白质和钙,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其具体选择应以1杯牛奶(豆浆、果汁等)、1个鸡蛋和1~2片面包(饼干或馒头等)为最佳。

乙:青少年的早餐:应根据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较快,肌肉和骨骼生长快的特点,注重补充钙、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素。其具体选择应以1杯牛奶、1个新鲜水果、1个鸡蛋和2两干点(主要是馒头、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为宜。

甲:中年人的早餐:应根据人到中年是“多事之秋”,肩负工作、家庭两大重任,身心负担相对较重的特点,注重补充既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又应保持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其具体选择应以脱脂奶或豆浆;馒头或面包;鸡蛋和鱼肉;水果和蔬菜等为宜。尽量不吃或少吃油腻和过甜的食物。

乙:老年人的早餐:应根据老年人消化功能降低,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均发生不同程度老化等特点,在平衡膳食中,应注重软、热、淡和色、香、味这六个字,尽量使老年人吃得舒服、吃得香甜。

甲:你表现的不错,咱俩配合的也很好,同时,对因人而异营养平衡的理想早餐的选择也做到了心中有数。

(面对观众):大家感觉如何?是否有收获?对因人而异营养平衡的理想早餐的选择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

(观众议论纷纷)

甲乙:谢谢大家的鼓励!

甲:接下来咱们再研究一下“一日三餐中的科学饮食”。

乙: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运行规律,人一天要吃三餐,这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和享受生活,而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机能和健康长寿。那么,一日三餐怎样吃才是最科学,怎样吃才能最健康呢?

甲:有关专家认为,首先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宏观调控:

第一,要科学安排就餐时间。根据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是4~5小时,因此,两餐的间隔时间也应当以4~5小时比较适宜,在有变故的特殊情况下,也应当以不超过6个小时为宜。

乙:第二,要科学掌握三餐比例。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学习、劳动或工作等生活需要来决定的。就一般情况而言,早、中、晚三餐的食量分配比例,应以3∶4∶3为宜。

甲:在这里应当强调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一日三餐并非绝对,要因人制宜。对个别人,特别是老年人,根据实际情况,一天可以吃四餐、五餐甚至六餐。二是三餐的食量分配比例标准也要因人制宜。有人建议三餐的食量分配比例应当是4∶3∶3或3∶3∶4。孰对孰错,要靠每个人的实践进行深入检验,要以个人的切身感受为准。

乙:在现代有这样一种说法:“要像皇帝一样吃早餐,像王子一样吃午餐,像乞丐一样吃晚餐”。其意是说,早餐要丰盛,午餐要精致,晚餐要少,这才符合健康饮食的原则。

甲:还有一种说法是“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其意是说.早餐既要注意数量,又要讲究质量;午餐既要多吃,又要质量高;晚餐既要吃得少,又要清淡、易消化。

乙:但现实的中国平民,毕竟不是过去的皇帝和王子,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劳动,均处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之中,尤其是早晨时间比较紧张,加之有些人不晨练,刚睡醒后食欲不振,所以,一般早餐通常不作正餐,而是多选择简便用餐。

甲:实事求是地讲,早餐丰盛更好,早餐简便也罢,只要掌握好营养平衡就是一顿理想的早餐。

乙:说得好!请大家给点掌声好吗?

(观众热烈鼓掌)

乙:第三,要科学把握三餐的营养平衡。据有关部门统计,人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一日三餐,要把将近100吨的食物一口一口地吃进肚里;一年的饮食量高达1吨之多。因此,一日三餐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物质基础。

甲:那么,一日三餐究竟应当“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呢”?

乙:是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一日三餐应当“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呢”?

甲:实践证明,从宏观上调控,主要应当切实掌握以下六个原则:

第一,各大营养素必须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以确保每日三餐的营养平衡。具体讲就是食物要多样,要全面,要粗、细粮搭配(6:4),要荤、素菜搭配((4:6)。

乙:第二,必须保证优质蛋白质和脂肪食物的供给量。其蛋白质除由粮食供给外,总量的1/3~1/2必须由大豆、肉类、蛋类供给;从食物总量计,植物油和动物油的供给比例为2∶1比较合理。

甲:第三,蔬菜和水果的供给量必须充足和协调:每人每天不得少于800克左右,其中4/5为蔬菜,1/5为水果;蔬菜中要有一半是绿色或深色的叶菜,品种应当多样化,要有根、茎、花、果类蔬菜,还要有豆类蔬菜和菌藻类。

乙:第四,膳食搭配必须做到酸碱平衡。主食要做到细粮与杂粮、干饭与稀粥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菜搭配和荤、素搭配均要平衡。

甲:第五,必须做到劳动强度与能量补充相匹配,避免不食或少食早餐,午餐凑合,晚餐却丰盛的弊病。每日三餐的热量分配应当是:早餐占全日能量的25%~30%,午餐占40%,而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

乙:第六,严格控制主、副食摄取的总量。每顿吃七、八分饱,每天整体上吃七、八分饱,七、八分饱就是吃完饭后没有饱的感觉。早餐最好吃一些低糖的食物,午餐要摄入一些高质量高热量的食物,晚餐尽量不要吃得太丰富。

甲:上面,我们对一日三餐应当“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 从宏观上提出了六个调控原则,下面我们把筷子抻长一点,讨论一下1周和1个月的科学饮食如何?

乙:好啊,好啊!我们研究问题就是要既着眼于眼前,更要顾及长远。

众所周知,一周之计在于日,一个月之计既在于周也在于日,显而易见,研究1周和1个月的科学饮食,是以一日的平衡膳食为基础的。

甲:有关一日三餐平衡膳食的内容已如上所述,在此基础上,如何从宏观上协调1周和1个月的饮食,以达常年甚至一生均处于平衡膳食状态这个一劳永逸的根本目的。对1周和1个月的科学饮食应当如何协调呢?

乙:我们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协调:

甲:第一,对身体有益的基本营养食物,要坚持“因人制宜”的每日食用。如牛奶、鸡蛋、玉米、燕麦、鱼、鸡肉、瘦猪肉、海米、海带、豆制品、西红柿、木耳、大蒜、萝卜、白菜、茄子、洋葱、马铃薯、黄瓜、苹果、草莓、香蕉、香油、醋等。

乙:第二,对各种营养食物,在1周内要择优进行平衡调剂。人活在世上,既要讲贡献,又要讲享受。“吃、喝、玩、乐”吃是第一位的。如动物性食物,应当首选鱼类,鱼类之中,应当首选海产品,其次才是江、河、湖中的“活水”鱼。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低胆固醇这“两高两低”的特点,其营养价值远远超过猪肉和牛肉等,驴肉口感细腻,很值得择优选用。

甲:第三,对某些高级营养食物,要坚持在每周或每个月内进行宏观调剂。“天下美味如林,任凭世人食用,有钱人经常用,少钱人应选用”。因为熊掌、猴头、燕窝、鱼翅、鲍鱼、海参、鱿鱼、虾等山珍海味,不仅对人体有特殊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且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经济条件好的,应当在1周内食用几次;经济条件允许的,可在1个月内食用几次。

乙:不要怕花钱买,不要怕“浪费”时间做,不要亏了嘴巴,不要亏了肚子。当然,就是无条件食用山珍海味也无所谓,因为还有其他若干美味佳肴可以选用。常言道:“知足者,乃常乐也”,“每天都有好心情”,这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

甲:说得好,请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好吗?

(观众热烈鼓掌)

乙:谢谢大家的鼓励!

甲:第四,每周要至少食用一次猪蹄。猪蹄内含很高的蛋白质和较高数量的钙、磷、铁、锌等营养物质,具有补血、强健腰腿和润滑肌肤等功效,非常适宜患有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及体弱血虚者食用(患有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的老年人不宜食用)。

乙:第五,每周要至少食用一次“海带烧排骨”。海带和排骨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均非常丰富,可以迅速地补充体力;更重要的是,海带是典型的“碱性食品”,而排骨则是“酸性食品”,两者的有机结合,便使人体达到了“酸碱平衡”。

甲:第六,每周要至少食用二次“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炒鸡蛋”又叫“番茄炒蛋”。二者具有营养素互补的特点和健美抗衰老的作用。西红柿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鸡蛋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及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等,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非常好的作用,深受孩子、中老人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乙:“西红柿炒鸡蛋”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经常吃的一道大众菜。

甲:你刚才说“西红柿炒鸡蛋”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经常吃的一道大众菜。我想问你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乙:我这个人的个性是喜欢回答非常复杂的问题。

甲:那好,我就问你一个当今世界非常复杂的问题。你站好了,请听题: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乙:你问的这个问题确实很简单,鸡生蛋,蛋生鸡,理所当然的是先有鸡了。

甲:请继续回答:世界上的第一只鸡是怎么产生的?

乙:世界上的第一只鸡是怎么产生的?(重复)

(面对观众)请问各位:谁知道世界上的第一只鸡是怎么产生的?请回答!

(观众议论纷纷)

我的回答是:还是让“鸡和蛋”自己说吧,我们就不费这个劲了。

甲:说得好,请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好吗?

(观众热烈掌声)

乙:谢谢,谢谢!

甲:听说你歌唱得不错,

乙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甲唱: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合唱: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高音)。

(敬礼!退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筷子   学问   饮食   长寿   科学   危害性   丸子   膳食   蛋白质   三餐   掌声   晚餐   早餐   食物   营养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