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唐代诗人张祜在此诗中将唐朝正月十五家家出门,万人尽兴闹上元夜,整个京城灯火通明,歌舞声直冲云霄的空前盛况描绘得淋漓至尽,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那个璀璨夜空,锣鼓喧天,歌舞升平热闹非凡的场景中。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正月十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年”的尾声,所以人们在一天,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活动来庆祝。正月十五之所以称为“元宵节”,是因为过去古人将“夜”称为“宵”,正月又是农历的元月,元宵有“上元节的晚上”意思,又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再加上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节可以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民间老传统有“3吃3忌5做”习俗,寓意团圆吉祥,福运长相伴。

3吃

1吃:吃元宵

元宵是正月十五最具代表的传统食物,在中国无论过去还是现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吃元宵的习俗,陕西的元宵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北方人叫“元宵”,而南方人称“汤圆,不管南北方如何称谓,元和圆都有一个谐音“圆’,因此象征团圆美满,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候一种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的糯米皮夹糖馅的食物,就是现在的元宵最早原形,因为后来成为了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从而改名叫“元宵”。

元宵的做法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食材和配料】:糯米粉、黑芝麻、花生米、核桃仁、白糖、熟猪油、干桂花

1、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清水,搓揉成光滑面,团,黑芝麻、花生米、核桃仁分别炒熟炒香,放入料理机中打成碎末,加入白糖,再加入熟猪油,搅拌均匀,放入冰箱中冷藏一个小时;

2、面团揪成一个个30克左右的小剂子,搓成小圆团,用手压扁成厚圆饼,将冰箱中冷藏的黑芝麻花生核桃馅料拿出来,戴上一次性手套,将馅料搓成20克左右的小圆球;

3、将馅料圆球放入面饼中央包裹起来,然后将口子收拢再搓成圆形,一个个放入沸腾的水中大火煮沸,并用汤勺背面轻轻不断地向一个方向推动元宵,防止其粘连在一起;

4、等到元宵浮在水面,转小火也不再需要用勺推了,水沸腾加入适量的冷水,等到再沸腾的时候又加一次冷水,记住,煮元宵的时候水要多,加2次冷水后再沸腾元宵就煮熟了,撒入干桂花即可装入碗中食用。

若是用红心火龙果汁、黄瓜皮汁、橙子汁等和糯米粉,则成了五颜六色的面皮,包出来的元宵好看又香糯,还有水果的清香。

2吃:玉粱糕

玉粱糕就是用玉米面和白粱米做的黏糕,属于年糕的一种,年糕的起源,最晚可以追溯到周代。但是在唐代盛行,据《云仙杂记》记载,唐代的洛阳人家,正月十五“食玉粱糕”。由此可见,正月十五吃玉粱糕是洛阳人流传的习俗,传说盛唐时期,洛阳是闻名四海的国际都市,常有朝鲜人来这里深造留学,年糕的吃法或许是那个时候传入了朝鲜半岛。因其玉粱糕的“糕”谐音“高”,寓意年年吃糕年年高,此高为升高发财,日子越过越好的意思。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紫薯玉粱糕做法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食材和配料】:糯米粉、玉米面、紫薯、淀粉、白糖、植物油

1、首先将米粉、玉米面、淀粉、白糖、植物油加入清水,搅拌成均匀的面糊,放入锅中隔水蒸制20分钟;

2、紫薯洗净去皮,切成两半,放入锅内隔水蒸熟,然后拿出来,用勺子压碎,冷却后搓成小团;

3、将蒸熟的面皮放凉揉均匀,再搓成比紫薯大的圆团,然后用手压扁成圆饼,再将紫薯包入其中,收拢口子,放入月饼模具中压模,最后得到漂亮的玉粱糕,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口感更佳。

3吃:吃茶糊涂

所谓茶糊涂,实质上一种多种食材混合在一起的面糊。很早以前,洛阳正月十五有吃茶糊涂的习俗,现为洛阳特色小吃。民谚云:“喝了茶糊涂,浑身热乎乎;外出办啥事,心里都清楚。”。过完正月十五,正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天大好时光,是时候抖擞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茶糊涂做法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食材和配料】:粉条、胡萝卜、五花肉、丸子、白豆腐、油豆腐、菠菜、花生、香葱、五香粉、食盐

1、首先将小米面粉用小火炒熟,再用适量温水浸泡10分钟后,搅拌均匀,边搅边倒入煮沸的水中;

2、五花肉切薄片,菠菜洗净切大段,胡萝卜洗净切丝,豆腐、油豆腐切丁,粉丝浸泡1小时切大段,香葱切小段;

3、热锅加入适量植物油,油热加入五花肉大火翻炒,再依次加粉条、胡萝丝、丸子、白豆腐、油豆腐大火继续翻炒片刻,再加入清水煮沸;

4、倒入面糊拌均匀煮沸,加入汆烫后的菠菜,再加入五香粉、食盐拌匀,最后撒上熟的花生碎,即可关火出锅装入盆中,成热腾腾、香喷喷、稠乎乎的茶“糊涂”完成。

3忌

1忌:忌丢东西  

正月十五这一天,古代人出门不带钱财,因为这一天特别忌讳丢东西,如果丢了东西,那么就意味着连起码的自己口袋都不能照看好,来年一事无成,或许还会有一些灾难找上门来,因比即使这一天有非要买的东西,只好找商家赊账,第二日再归还。

2忌:忌留灯笼第2年使用

正月十五之后,人们纷纷将自家挂的灯笼摘下来,旧时有人见灯笼完好,舍不得丢弃,想留作第2年再用,旧时,尽管老百姓不富裕,但民间流传着“碰灯“的习俗,灯笼摘下后,需要把两个灯笼相互撞一下,然后再扔掉,撞一下的目的是为了让蜡烛把灯笼引燃,从而销毁灯笼,灯笼非常忌讳第二年再接着使用。

3忌:忌弄破衣裳洗头发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穿新衣新鞋,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老传统正月十这一天衣服不能被弄破,因为这一天是天宫大帝的生辰,以喜庆为主,传说若是衣服弄破了,霉运便会找上门。另外,这一天也不能洗头发,因为民间认为头发的“发”,就如同发财的“发”,洗头就等于将一年的财运给洗掉了,这一年会留不住钱。

5做

1做:赏灯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不夜天”,正月十五全国各地都会举办灯展、灯会,供老百姓观赏,并且在一些灯笼上悬挂谜语,猜对了还可以兑换奖品,此举一则增添了节日的浓厚气氛,二则号召大家开动脑筋,形成读书学习的好氛围。灯谜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富有规戒、讥谏、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活动。将谜语悬挂在灯笼上,让人猜想,则是从南宋开始。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武林旧事·灯品》中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猜灯谜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元宵佳节灯会,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这样的"灯谜"确实让人着迷。

2做:耍龙灯、舞狮子

耍龙灯又称舞龙灯或龙舞,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龙灯舞到哪里,哪里就有烟花爆竹的响声,引来人们前来观赏。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就有要龙的雏形,大型歌舞《清角》中,曾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而且后面还跟着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然而有文字记载的龙舞,却是来自汉代张衡的《西京赋》对龙舞的描绘十分生动。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舞狮子往往是与耍龙同时进行,为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民间一直有以狮舞来助兴的习俗。传说舞狮子起源于魏晋时期,流行于唐朝,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舞狮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另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第三人当引狮人,三人必须配合默契,舞法上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而武狮则表现狮子的凶猛的一面,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高难动作。

3做:划旱船

划旱船,一般是由年轻漂亮的姑娘来表演,身上腰间套一艘由两片薄板和竹木扎成的船架,再蒙以彩布的旱船,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时而边做划行的姿势,一边跑,一边唱些地方小调,时而边歌边舞,此为“划旱船”,后面还跟着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的队伍。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4:逐鼠

逐鼠实际上是喂鼠,这项习俗主要流行于养蚕农户,因为正月十五正是春蚕开始长大的时候,因为被老鼠作为口中美味而盯上了,常常一个夜晚就将白嫩嫩的蚕宝宝大片大片地吃掉,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老鼠便会放弃对蚕宝宝的吞噬,这样蚕宝宝就安全了,于是,蚕农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放到老鼠常出没的顶棚、墙角等地喂饱老鼠。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5做: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又称“送花灯”,这里的“孩儿灯”寓意生儿子,主要是指娘家送花灯给嫁出去的女儿家的行为。正月十五,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出的女儿家,也有亲朋好友送给新婚不育者的家里,以祈求添丁吉兆。在陕西西安一带从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都为送灯日,而且送什么灯均有讲究,如果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则是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老传统“3吃3忌5做”,寓意福运长相伴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年“中最后一天,对于民间来说意义非凡,因此受到老百姓的高度重视,不仅场面盛大,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虽然过去复杂的元宵节俗已经逐渐被现代快节奏生活简化,但元宵节的浓郁“年味”早已烙印在广大民众的心底,余韵萦绕,令人回味。

大家好!我是筱雅美食,一个厨艺爱好者,传递一日三餐的美食温暖,共同探讨美食话题,让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收藏、评论,谢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元宵节   旱船   蚕宝宝   面糊   玉米面   龙灯   洛阳   舞狮   白糖   寓意   灯笼   习俗   均匀   糊涂   放入   民间   传统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