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为“上灯日”,记得“1忌1吃4做”,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红红火火过大年#

正月十三被民间称为“上灯日”,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颇为流行,“上灯”习俗融合了客家信仰民俗、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等各种元素,现在粤东兴宁、河源忠信等地在正月十三这一天,仍然保留了“上灯”这一特色活动。

正月十三为“上灯日”,记得“1忌1吃4做”,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正月十三“上灯日”,凡是宗族中有“添男丁”的,都必须在祖祠上厅、祖宗灵位牌前方挂上一盏新灯笼,因为新灯谐音为“新丁”,以挂灯向祖宗传达增添新丁的喜讯,上灯之前都要先祭祖宗,祈求祖先庇佑家人多子多福,香火旺盛源源不断。


民间在正月十三流传着“1忌1吃4做”的习俗,多数与灯有关联,寓意灯火通明,来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安康!


1忌:忌出远门


在“正月十三”的传统习俗中,既不能走亲访友,也不能出远门办事,长辈们会早早叮嘱晚辈这天没有非办不可的事,一定不要出远门,因为这天也为民间的“杨公忌”,又称“杨公十三忌”,为不吉利的日子,忌讳的事情特别多,最好能够呆在家里,否则有可能会遭遇不测。还传说去探望老人,老人就会生病,到现在为止,还有不少老人相信这点,这天会足不出户。

正月十三为“上灯日”,记得“1忌1吃4做”,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杨公是何许人也?为何对老百姓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原来杨公名为杨筠松,是唐代人,为中国四大堪舆明师之一。因其一生用所学堪舆之术以救善良、善德之人之贫苦,深得民心。关于“杨公忌”的来源传说很多,有人认为是与玉皇大帝处死杨公的十三个儿子有关,也有人认为是与杨公被奸人所害十三次,却大难不死有关。


1吃:吃汤圆


“上灯圆子落灯面”这是扬州人流传的俗语,意思是在“上灯日”,也就是正月十三晚上,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汤圆中因为有一个“圆”字,再加上形状圆滚且颜色洁白,如同远方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寓意阖家团圆美好,同时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

正月十三为“上灯日”,记得“1忌1吃4做”,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许多人印象中汤圆就是元宵,不应该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吗?其实汤圆与元宵是有区别的,其做法不同,汤圆突出的是“包”,而元宵突出的是“滚”。虽然元宵和汤圆同为糯米做的,但元宵是先将馅做好,然后让馅在机器上滚动,湵上一层厚厚的糯米粉,表明较干,口感劲道;而汤圆则是先将糯米面和好醒透,压成饼状,再将馅放入中间包裹起来,然后搓成乒乓球大小的圆球。汤圆表面较软,口感细致软滑,比元宵更容易煮熟,个人认为汤圆以猪油黑芝麻馅口最香。正月十三吃的是汤圆,而十五吃的是元宵。


1做:点灶灯


点灯可以说是正月十三民间最重要的活动。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因此从上灯到落灯界时有6天之长。民间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民间灯花制作也是颇为讲究,除颜色要选五种外,制作之前必须要把手洗干净,还要准备一块湿布,防止在“捻”灯花的过程中手太光滑无法“捻”动灯花。灯花必须用手“捻”,“拧”或“捏”都是不可以的。

正月十三为“上灯日”,记得“1忌1吃4做”,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其实正月十三点灶灯的习俗在宋朝就有了,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家中燃灯遍散各处以辟除不祥,一直散出家门也就把一年的坏运气带走,同时好运气降临。特别是一定要记得在灶台上面放一口铁锅,锅内放上一个油碟,油碟内再装满食用油,将一根灯芯浸入再提起一小截作灯头,在晚饭后再点燃灯头,摆上香火和供品,等到一灯油燃尽熄灭为止,此为“点灶灯”,祭祀灶神爷,祈求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2做:滚龙灯


春节滚龙灯的习俗已传承了一百多年,从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开始,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一直延续到十六日为圆灯为止。试灯这天傍晚,其滚龙的气势也非常壮观,六条老龙和多条滚龙第一次走上街头。华灯初上,龙灯便开始穿行在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四处盘旋飞舞,气势磅礴,吸引不少人来观摩。此时家家悬灯焚香放炮,好不热闹。滚龙、狮子灯、走马灯、花篮、人物故事灯、鱼灯、兔子灯、蝴蝶灯、金瓜灯等等各色龙灯在街头川流不息,纷彩夺目,龙灯所到之处一派欢腾的景象,一直要闹到三更才罢。

正月十三为“上灯日”,记得“1忌1吃4做”,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3做:祭祀关公


因为关公为众人心中“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因此在西安等一些地方,都有正月十三祭拜关公的习俗,祈福求好运。在祭祀关公时,一定不能少了一种叫“添碟子”的贡品,现代多数人不了解这个“添碟子”,实际上这种“添碟子”是由一颗颗饱满的大黄豆排列成一溜溜屋檐,再由多种彩色豆子、瓜子、桃仁等由竹棍嵌接,然后一层层码在几个碟子上,架起来仿照亭台楼阁而进行造型,不失为精巧。此为西安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俗称“添碟子”。

正月十三为“上灯日”,记得“1忌1吃4做”,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4做:放海灯


传说正月十五是海龙王的生日,这一天渔民们会携家带口在海岸的沙滩上摆设一张祭台,台上有猪头、鲤鱼、馒头面点等祭品,随后燃烟花爆竹,把制作精美写满祝福的船灯放入大海,祈求一帆风顺,幸福平安。与此同时,渔民还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祭海活动,纷纷面朝大海行叩拜礼,祈盼新年风调雨顺,渔业大丰收。

正月十三为“上灯日”,记得“1忌1吃4做”,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些过年传统习俗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一些较开明的宗族开始推行男女平等,让新生女婴在祠堂上灯,并将女婴的名字记入到族谱中,赋予现代的“上灯”习俗与过去“上灯”完全不同的新内涵,充分体现了社会风俗的新时尚。

大家好!我是筱雅美食,一个厨艺爱好者,传递一日三餐的美食温暖,共同探讨美食话题,让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收藏、评论,谢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正月   龙灯   堪舆   灯花   新丁   宗族   灯头   女婴   碟子   渔民   汤圆   寓意   祭祀   来年   习俗   民俗   民间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