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卧何处去?(随笔)

众所周知,南阳市西郊有座卧龙岗,苍松翠柏掩映之间,相传是诸葛亮在乱世中苟全性命、潜心隐居、韬光养晦之所在。之所以这么肯定,出处是《前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你瞧,诸葛亮自己说的,言之凿凿,铁证如山啊。

无独有偶。与南阳一衣带水的湖北襄阳市西南郊,也有一处风景区,名曰古隆中。古隆中景区比南阳卧龙岗的规模要稍大一些,但无非也是“草庐亭”“武侯祠”“三顾堂”“躬耕田”等景点,大同小异。襄阳人更是理直气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诗),一首震铄古今的《隆中对》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指点江山,三分天下,还不足以采信吗?

北有卧龙岗,南有古隆中,就像《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一般让游客雾里看花,扑朔迷离。多年以前,我曾游览过卧龙岗,也去过古隆中。记得当时在卧龙岗,我向当地导游问起究竟谁是正宗时,这位南阳小老乡显得义愤填膺,说,这一争论从明朝就开始了。她还告诉我,前一段时间,有关部门把《隆中对》编入教科书和有关“南阳”的注解,在南阳市居然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捍卫历史,尊重事实,诸葛亮南阳躬耕地”万人签名活动。呵呵,几百年都过去了,这依然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宛襄两地为争“躬耕地”炒得火热,无非都想以诸葛之名彰显本地藏龙卧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从而为旅游业增光添彩,为发展本地经济插上翅膀,无可厚非。毕竟,人家双方都并非穿凿附会,不是无中生有,没有生拉硬套。君不见,有的地方为了名人花落谁家,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被人们戏谑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诸葛四处显灵,女蜗遍地开花”;君不见,就连花花公子西门庆也成了炙手可热的对象,几地争相考证这位大官人的故里就在本地;君不见,江西宜春曾重奖本市旅游形象广告词:“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

扯得有些远了。“龙”究竟卧在何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自有专家学者们去索证去考据。南阳武侯祠的一副楹联解开了笔者的心结:“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的作者是清朝咸丰年间的襄阳人顾嘉蘅。他时任南阳知府,一边不能得罪当地乡绅,一边又不能愧对桑梓,只好折中,棋高一着。他这一骑墙妙招,倒是提醒世人:无论襄阳还是南阳,诸葛亮都是忠君爱国的楷模,都是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人们对躬耕地的争论喋喋不休,反而忘记了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古训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

走笔至此,我不由想起那句名言: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尤其在当下心浮气躁的社会,在这个功利至上的年代,正如有的朋友所感叹的那样:小学,把天真丢了;初中,把童年丢了;高中,把思想丢了;大学,把追求丢了;毕业,把专业丢了;工作,把锋芒丢了;恋爱,把理智丢了;结婚,把激情丢了;按揭,把一生丢了;经商,把底线丢了;微信,把隐私丢了……

哎,看来,“龙”卧何处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该安放在何处。

“龙”卧何处去?(随笔)

“龙”卧何处去?(随笔)

“龙”卧何处去?(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名高天下   咸丰   宜春   南阳市   襄阳   卧龙   青云   忠君爱国   苟全性命   穿凿附会   西游记   南阳   君不见   诸葛   随笔   旅游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