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周口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周口,古为宛丘,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中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会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周口得名较晚,明朝初年,沙颍河漕运开通,商贾日盛,为了满足两岸往来的需要,一户姓周的人家在南岸的子午街(今川汇区老街)开辟了第一个渡口,始有周家埠口之说,“周家口”也因此得名。周家口在建国以前,一直是一个航运发达、商贸繁荣的内陆码头,名列河南四大名镇之一。1901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周口以西数十公里的漯河因地处铁路沿线而吸引了大量商民,周口也彻底告别了古代“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繁华。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周口一带成为黄泛重灾区,受灾长达九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口镇曾先后隶属于商水、淮阳;1965年设立周口专区(后改为周口地区),驻周口镇(今川汇区);2000年,周口地区改为地级周口市。周口市在历史上多以淮阳(今淮阳区)为中心建置,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淮阳,古为宛丘,太昊之墟,神农所都之地。


城市的变迁-周口

新石器时代

据传原始社会时期,淮阳为太昊伏羲氏和神农氏之都,名为宛丘。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肇始了华夏文明;他造干戈、饰武功,统一四海,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综合各个部落的特点,创造了龙的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五帝纪》所载:“帝太昊伏羲氏,成纪人也。以木德继天而王,都宛丘。”《路史·太昊纪》中有:太昊伏羲氏“都于宛丘”。《竹书纪年·前编》也有:太昊庖牺氏,“以木德王,为风姓。元年继位。都宛丘”的记述。宛丘作为“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伏羲的继任者朱襄氏定都商丘,之后朱襄氏的继任者神农氏再次定都宛丘,改名为陈,"陈"名自此始。


城市的变迁-周口

夏属豫州境,禹受命将尧姓封于陈。夏朝东夷族的寒国,伯明之子名浞,史称寒浞。杀死后羿当了国君,篡夺了夏朝政权,自立为王,封他的一个儿子浇在过国,另一个儿子封在戈国(位于宋、郑之间),为夏王朝附庸国。后来,少康中兴,灭掉戈国。《左传》杜预注:戈在郑、宋之间,即今太康一带。殷封虞遂于陈。商时,周口境内在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始称“厉(Lài)”,属豫州。此乃鹿邑县有史记载的设城建置之始。据《逸周书·世俘解》:“(武王)命(百韦)伐厉,告以馘(guó)俘。”意思是大将百韦受周武王之命攻打厉国,凯旋而归,向武王汇报战果并献上俘虏以及俘虏的耳朵。说明厉国是商的铁杆方国之一。


城市的变迁-周口

西周

周武王灭商后,封舜后妫满于陈,是周首封十大诸侯国之一。商朝末年,虞满的父亲虞阏父(遏父)投奔周部落,担任陶正一职。 虞阏父因制陶技艺精湛,得到周文王、周武王两代君主的器重。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的后代,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虞满为妻 ,封在陈地,以奉舜帝的祭祀,国号“陈”,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爵位侯爵。周成王九年正月十五日,妫满去世,谥号胡公,为陈胡公。陈胡公所建宛丘城为方形,周长九里十三丈,城墙高二丈四尺,建有四门,门皆三重。绕城有土筑外郭一道,即护城堤。堤高丈许,以防水患。


城市的变迁-周口

春秋


周朝东迁,开始进入东周时代,诸侯“礼崩乐坏”,天下开始大乱,周室变成了空壳,陈国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也由是进入多难之秋。陈国在厉国旧地设有苦(hù)(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和鸣鹿(今鹿邑县辛集镇),苦县厉乡在春秋时期出了一个有名的图书管理员,周朝守藏史,名叫李耳,又称老聃,老子。


城市的变迁-周口

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9年楚灭陈,以陈为县。前278年楚顷襄王徙都于此,为“郢陈”,称“西楚”。


城市的变迁-周口

秦置陈县,始有县域之基本,初属豫州颍川郡,后属陈郡。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陈定都,国号“张楚”。周口境内主要有陈县,阳夏县,苦县、项县、固陵等。


城市的变迁-周口

西汉


西汉初,属颍川郡。高祖七年(前200年)分颍川郡置淮阳郡,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封子友为淮阳王。武帝时废国为郡,以汲黯为淮阳太守。宣帝时复置淮阳国,封子钦为淮阳王。新莽时,改淮阳国为新平,改陈县为辰陵,属兖州。汉高帝十一年,设置扶沟县,扶沟名始此,现址催桥小扶城。今周口市区、商水、项城、沈丘属豫州汝南郡。


城市的变迁-周口

东汉初,属豫州淮阳国。章和二年(公元88年)改淮阳国为陈国。建安元年(196年)献帝封曹操为武平侯,食邑于苦县。建安二年(197年)袁术遣盗杀陈王宠,陈国废为陈郡。扶沟县属陈留郡,商水、项县属汝南郡。


城市的变迁-周口

三国-魏


三国时为魏地,陈县属陈郡。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封曹植为陈王,是为陈国,后曹植子志徙封济北,陈复为郡。扶沟县仍属陈留郡,商水、项县仍属汝南郡。


城市的变迁-周口

西晋

西晋初沿旧制,晋武帝合陈郡于梁国,封司马彤为梁王,陈县属之,隶豫州。晋惠帝复置陈郡仍属豫州。梁国都睢阳,豫州州治陈县,晋咸康三年(337年),改苦为父阳。扶沟仍属兖州陈留郡,周口市区属颖川郡,商水属汝南国。


城市的变迁-周口

北朝-魏

十六国时期历属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后秦。南朝宋初属南豫州南梁郡,后置陈郡和南顿郡,均治项县(今沈丘槐店)。南齐仍置陈、南顿二郡,南顿郡移治南顿。北魏置陈郡、南顿郡和汝阳郡。武定元年(543年)侨置丹阳郡和秣陵县。丹阳郡属北扬州,州、郡均治项县(今沈丘槐店)。北齐百姓不附侯景改北扬州为信州,置陈郡属信州,州、郡均治项县(今淮阳县城),又置淮阳郡,治阳夏(今太康),淮阳郡、丹阳郡亦属信州。北周改信州为陈州。


城市的变迁-周口

隋初为淮阳郡,属豫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陈州和沈州,属豫州。大业八年(612年)复置淮阳郡,治宛丘,统宛丘、太康、扶乐、西华等10县。


城市的变迁-周口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陈州,治宛丘县,鹿邑属亳州,州治谯县,扶沟属许州,州治长社。武德四年(621年)置北陈州,治扶沟,复置沈州,统项城、颍东2县。五代宛丘县属陈州。梁隶忠武军节度使。晋、周隶镇安军节度使。


城市的变迁-周口


宋属陈州淮阳郡,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淮宁府,统宛丘、西华、商水、南顿、项城5县,属京西北路。扶沟、太康属京畿路开封府,鹿邑属淮南东路亳州。


城市的变迁-周口

金,陈州属南京路,行政区划无变化。


城市的变迁-周口


元,陈州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取名鹿邑,治所设置在今县城,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亳州。


城市的变迁-周口


明万历十年(1582年),陈州、商水、项城、沈丘、西华、扶沟、太康6县1州属开封府,鹿邑县(包括今郸城县东北的一部分)属归德府。


城市的变迁-周口


清初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升陈州为直隶州,仍统4县,属河南布政使司。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陈州府,府治淮宁县(今淮阳),统淮宁、太康、扶沟、西华、商水、项城、沈丘7县,属河南布政使司。鹿邑属归德府,两府同属河南省监察区开归陈许郑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周口   项城   鹿邑县   扶沟   沈丘   鹿邑   淮阳   太康   汝南   周口市   西华   商水   豫州   河南   元年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