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安阳

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河南的又一个古都,安阳登场了。中原之地,不缺的就是古都。古称相、殷、邺、邺城、邺都、邺郡、相州、彰德等,简称殷或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历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安阳建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女将军妇好、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三朝宰相韩琦、抗金名将岳飞等名人轶事层出不穷。

城市的变迁-安阳

旧石器时代

早在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在此生活。小南海古人类洞穴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南25公里的北楼顶山之腰,坐西朝东距小南海近一华里,乃一溶岩洞穴。这是中州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有石器7078件,多种动物化石及用火灰烬。石器一般器形较小,绝大部分为人工打制的石片。石料以燧石为主,石英次之,也有少数火石、石髓及石灰岩等,种类计有石核、石片、敲砸器、尖状器和多种刮削器,也有少数装饰品。动物化石有野驴、披毛犀、水牛、野猪、斑鹿、羚羊、狗、猩猩、鸵鸟蛋、刺猬狼等动物种属。


城市的变迁-安阳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安阳地区,其中最典型的是后岗遗址。1934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在遗址内发现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三叠层"地层关系,从而解决了三者的年代顺序问题,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根据该遗址内的"三叠层",首次判明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三种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后冈遗址的殷商文化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一脉相承,为探索商代文明乃至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这里仰韶文化的彩陶钵、碗、罐形鼎,以及三角斜线纹、多道短线纹等彩陶纹样特征鲜明,其遗存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后冈类型。


城市的变迁-安阳

夏朝,胤甲(别名孔甲)即位,建都于西河,位于今安阳市汤阴县城东菜园镇南的西河村。


城市的变迁-安阳

商朝,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亦将都城迁至太行山麓的漳河、洹河冲积扇扇缘,史称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迁都于此,历经八代十二王255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殷商文明。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字始祖,与现代汉字一脉相承,也是世界三大古文字之一,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羑( yǒu)里城,是一处蕴含丰富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汤阴县城北八华里羑、汤两河之间的空旷原野上,厚达7米的文化层断面清晰,依稀可见远古时期人们居住、生活的情景。又称文王庙,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处有7米厚的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是3000年前殷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处,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此处也是文王据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 ”之圣地。


城市的变迁-安阳

西周

周灭商,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邶,约相当于今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


城市的变迁-安阳

春秋

城市的变迁-安阳

战国

春秋时期,安阳先属卫国,继而属晋国;战国时期,安阳属魏国,后属赵国。


城市的变迁-安阳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阳市所辖地区分属河内郡和邯郸郡。辖区内始置安阳县。这是安阳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城市的变迁-安阳

西汉

西汉初年,废安阳县并入荡阴县,此后直到西晋才得以重置。此间今安阳市所辖地区西部属司隶部河内郡,东部属冀州刺史部魏郡(治邺城,即今安阳北)。


城市的变迁-安阳

东汉

自东汉至西晋统一前,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管辖范围,魏郡则属冀州管辖范围。东汉末年,属袁绍势力范围。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打败袁绍,攻取邺(今安阳北),重建邺城,使邺城成为东汉实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魏王,定魏国之都于此。


城市的变迁-安阳

三国-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汉,迁都洛阳,邺仍然陪都,为“五都”之一。此时,今安阳市所辖地区仍分归魏郡(治邺)与河内郡管辖。


城市的变迁-安阳

西晋

西晋时期,魏郡划归司州,统8县,林虑县(今林州市)属司州汲郡。


城市的变迁-安阳

十六国-前燕


十六国时期,历属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魏。仍属魏郡管辖。同时,邺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三国的都城。


城市的变迁-安阳

北朝-东魏

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401年),在邺立相州。此时邺已经成为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东魏初年,邺成为东魏的都城,安阳县与荡阴县一起并入邺县。武定八年(550年)七月,高洋(高欢次子)篡魏,改国号为“齐”,仍都邺。北齐统治极为残暴,后于577年灭于北周。北周静帝时,杨坚辅政。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今安阳)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相州、魏郡和邺县及所有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从此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安阳县更名为邺县,原旧邺县地置灵芝县。


城市的变迁-安阳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废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安阳城为相州、邺县治所。开皇十年(590年)邺县治所迁回原地邺,复安阳县建制。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废诸州总管府,实行郡县二级制,废相州,存魏郡,治安阳,领11县。隋末今滑县一带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部分。


城市的变迁-安阳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魏郡为相州,领8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相州隶属于河北道。唐天宝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相州一度改称“邺郡”。安史之乱期间,安阳城又是一个大战场,连年战争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灾难。宝应元年(762年),唐雍王李适讨伐驻相州的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叛军,史朝义部将薛嵩(薛仁贵之孙)向唐节度使李抱玉投降。唐朝便在相州等六州置昭义军,以薛嵩为昭义军节度使,治所在相州。唐末藩镇割据时期,相州属魏博节度使管辖。唐肃宗乾元初,时值安史之乱末期,于魏州、博州置魏博军,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


城市的变迁-安阳

五代-后晋

五代,藩镇割据,后晋时,相州设彰德节度使。这是彰德名字的由来。


城市的变迁-安阳

宋初,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并置彰德军节度。


城市的变迁-安阳

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为彰德府,领5县(一说4县)。

城市的变迁-安阳

元至元初改“彰德府”置“彰德路”,直接隶属于中书省。

城市的变迁-安阳

明,属河南省,复为“彰德府”。领6县1州(磁州)。

城市的变迁-安阳

清,基本延续明朝行政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安阳   汤阴县   安阳县   河内   阳城   都城   安阳市   周易   东魏   仰韶文化   节度使   西晋   元年   遗址   地区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